2022年11月1日星期二

林彪奇特的饮食习惯:一年到头只吃这老三样,从无例外 历史有点冷 10-06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林彪在我军众多将帅中是一位颇具特点的将领。 例如,他说话从不拖沓,只讲重点。 有一次他被邀请到延安党校讲马列主义,学员们全都准备好笔和本,聚精会神地准备聆听这位抗日英雄的教导。 林彪上台后,环视了大家一下,严肃地讲道:“资本主义就是少数人发财,共产主义就是大家都富裕!” 学员们赶快低头记好笔记,可就在还未抬头之时就听到了第二句话“我讲完了!”言闭,林彪大步下台,只留下满屋的众人目瞪口呆。 在辽沈战役的最后阶段,我军在辽西大败廖耀湘兵团,打到战役高潮之时,很多部队的建制都乱套了,当林彪收到参谋的汇报时,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我不管乱不乱,把廖耀湘找到就行! 林彪 除了在语言上的精炼,林彪在饮食上的习惯也是“极简”到了近乎“极致”。 战争的艰苦年代不提,建国后,他每月的工资就有400多块,但他却一年四季,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吃“雷打不动”的三样食物:一小保温桶的清水煮菜、几乎无油无盐的2两肉饼,外加一个1两左右的小馒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为什么林彪只“钟情”于这简单的“老三样”呢? 国民党的“礼物”说起林彪对饭食的“极简主义”,还得从“平型关大捷”说起。 1937年9月,阎锡山的晋绥军在平型关一带阻击日军的进犯,损失惨重,遂发电向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同志请求协同作战。随后,朱德同志将这一任务交给了115师师长林彪。 9月24日午夜,林彪率领115师整装出发,在暴雨中赶到了他精心选择的伏击位置。随着独立团在遭遇战中率先歼灭日军300多人,9月25日一早,115师3个主力团齐心协力再次一举歼灭日军精锐板垣师团21旅1000多人,并缴获了一大批军用物资。 “平型关大捷”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后的最大胜利,大大提振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林彪也因此战在国共两军中名声大震,并受到了国民党方面的极大关注。当年11月,他父亲在湖北黄冈老家过生日的时候,当地国民党官员蜂拥而至,为这位抗日大英雄的父亲祝寿,林家的门槛差点都被踢破了。 但彼时抗日战场的形势依然艰苦,忻口会战后,林彪与聂荣臻同志在五台兵分两路,聂荣臻同志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林彪则率部在山西西南部建立根据地。 聂荣臻 1938年3月2日一早,林彪穿上在平型关缴获的日军大衣,骑上刚刚缴获的高大良驹,在隰县附近的千家村遛马。遛着遛着,他一时兴起,在清晨的薄雾中马鞭一挥,一骑绝尘,不一会就把警卫员甩得老远。 “啪!”突然,一声枪响,林彪应声坠马。 “首长!”随后赶来的警卫员一声惊呼。 是遭到日军伏击吗? 当警卫员策马赶到的时候,他不但看见了躺在一片血泊里的林彪,还看见了林彪身边已经惊得不知所措的国民党哨兵。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抗战时期,林彪所部的115师在战斗序列上归属阎锡山的第18集团军,所以八路军的根据地和晋绥军的第19军是邻居。林彪遛马的时候,一个不留神就进了19军的防区。 阎锡山 为了防止日军的袭击,19军在防区周围密布了各种固定哨和流动哨。当时,林彪穿着缴获的日军黄呢子大衣,骑着大洋马,而且早晨还有雾,哨兵远远看见他时,以为是过来侦查的日本军官,于是举枪就打,把林彪给误伤了。 等哨兵跑到他身边时,发现了黄呢子大衣里面的八路军军装,等林彪的警卫员赶到时,才知道自己差点打死八路军的师长,闯了大祸。 林彪真是命大,一根半寸来长的肋骨从后胸的伤口飞了出来,后来被115师的卫生部部长谷广善在地上的一大滩血里发现。 这次误击震惊了国共双方的高层,毛主席直接把延安中央医院的院长派到了晋西南根据地确保林彪平安。蒋介石、白崇禧、卫立煌等一众国民党高层纷纷去电慰问。 阎锡山当时就调派医护人员对林彪进行救治,而且还把那个误击的哨兵送了过去任凭他发落。不过,苏醒后的林彪展现了我党的宽容风范,说哨兵是职责所在,没有错误,随后就把人放了回去。 1938年4月,国民党第2战区副司令卫立煌将军到延安看望林彪时问他需要什么。林彪说自己什么都不缺,卫立煌将军还不干,林彪就告诉他八路军最需要弹药。 卫立煌 卫立煌将军回到西安之后,也不管蒋介石“愿意不愿意”,直接给八路军发了100万发子弹、25万颗手榴弹,外加180箱牛肉罐头。 于是,林彪挨的这一枪给八路军解了燃眉之急,但也正是这一枪给他日后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零食”和“老三样”被误伤的时候,林彪才30几岁,正值壮年,虽然限于简陋的医疗条件,子弹无法取出,但在延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伤口恢复的速度还是很快。 不过,这一枪还击伤了他的脊椎,造成了无法逆转的神经性损伤,给他留下了终身的病患。在延安康复时,这一问题就把他折磨得苦不堪言,中央只能把他送到苏联继续进行治疗。 斯大林对林彪的病情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安排他住进了苏联最好的疗养院。经过3年多的治疗和康复,林彪的植物神经紊乱的病情才有所好转,但也留下了怕水、怕光、怕风,容易出汗,以及对很多食物敏感的后遗症。 其他后遗症的影响还只是随林彪年龄的增长显现出来,而对食物敏感的这个后遗症可谓是“立竿见影”。 林彪 受伤之前,林彪对饮食一点都不挑剔,行军打仗时,不吃都没事,但受伤以后就不行了,他的消化系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林彪在回国后,不但对蛋白质过敏,而且一点荤腥都不能沾。 在东北战场的时候,吃了鸡蛋,他都会拉肚子,如果吃一点肉,就会拉得更厉害,以至于吃什么药都不管事,所以林彪干脆就不吃肉,也几乎不吃鸡蛋了。 但是,作为最高指挥官,体力和脑力的消耗极大,一直不吃肉,也不能总吃鸡蛋,就导致了林彪长期营养不良,身体非常虚弱,走起路来都会摇摇晃晃。 就在部下们为他发愁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位首长多了个毛病:爱吃零食了。 大伙觉得很好奇,就偷偷地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个零食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就是一把又一把炒黄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就在林彪正为了吃饭的事闹心的时候,他的一个厨师,应该是东北人,给他出了一个吃炒黄豆的偏方,而且还告诉他这样不但能治胃病,还能治心慌。 林彪试着吃了几次,效果果然很明显,于是就经常带着一把炒黄豆,没事就吃几口。 厨师的这个建议虽然是经验之谈,但还是有科学依据的,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多吃点正好可以补充林彪身体每日对蛋白质的需要。 林彪(中) 于是,解放战争中就出现了林彪一边盯着作战地图,一边吃“零食”的“独特场景”。 1949年,林彪指挥“四野”把老对手白崇禧赶到了海南岛,大大地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于是心情大好,吃了一个梨,结果回到驻地就开始上吐下泻,第二天只能躺在担架上行军了。 建国后,林彪的行政级别是三级,工资有400多块,要说伙食应该不错。 他的一位新任保密员林根清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林根清 不过,他第一次给林彪送饭的时候,却惊得下巴差点“砸到地上”。 厨师当时递到他手里的只有三样:一个小保温桶,里面是开水煮卷心菜;1个1两多的小馒头;一个清蒸肉饼,也就用了二两牛肉。 “就这?”林根清略显惊讶地问道。 “就这。”厨师笑道。“首长就吃这些。” 林根清以为首长偶尔这么吃,结果下一顿还是这三样,转天还是这三样,常年“雷打不动”,只是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卷心菜会换成一些时令蔬菜,煮菜的开水会换成稀到不能再稀的小米粥,肉饼会用猪肉或者是鱼肉,馒头会换成玉米面。 有一段时间,煮菜的小米粥用了延安的小米,但是林彪吃完说会“出汗”,于是就换成了井冈山的小米,过些日子再换成麦片,或者再用延安的小米。反正就这几样,来回换来来去,没什么新鲜的。 而且林彪还对这“老三样”的辅料有明确的规定:“油只用一钱,盐也只用一钱,不加其他任何作料”。 在林根清眼中,林彪的伙食连普通家庭都不如,用“乏味”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可林彪吃起来却非常“贪婪”。 每次吃饭的时候,林彪的“饭碗”就是那个保温桶,他每次都把馒头和肉饼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然后全都扔在捅里,再用筷子在桶里用力地搅动,直敲打得桶壁“噼里啪啦”的响,最后,桶里所有的食物就变成了菜粥。 随后,林彪也不怕烫嘴,端起捅来,“哧溜、哧溜”的地开始吃,也可以说是喝,中间也不会停下来,不一会,一桶菜粥就都吃完了,不知道的人会以为他饿了很多天一样。 除了“老三样”以外,如果有人送来“野味”或者是时令水果,林彪在表示感谢以后,也不会吃,一般都是直接分给工作人员,或者转送给其他人。 林彪常年不吃水果,又不敢喝太多水,身体虚弱不能过度运动,导致了他经常便秘,一般情况下,一个星期才解一次大手,如果两三天就拉一次,都有可能是拉肚子了。因为便秘,每次去完厕所以后,林彪都会跟身边的工作人员开玩笑说:“像是打了场仗”。 除了饮食以外,随着林彪年纪越来越大,其他的后遗症也都显现了出来。 恒温的“秘诀”林彪的身体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所以林彪对平时穿的衣服和睡觉盖的被子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穿衣方面,林彪冬天不穿棉衣,夏天不穿单衣,常年就是一件中山装。而且这件中山装也很特别,没有衬里。里面套着的毛衣、衬衣的领口、袖口和衣袋也全部拆掉,以至于他就好像穿着一层层“衣服片”一样。除了必要的场合穿军装以外,一年四季,他都是这样一身上天安门或者见外宾,中山装一穿就是10几年,破了就缝缝补补一下,从不更换。 睡觉的时候,林彪从不盖棉被,而是盖一层一层的毛巾被和布单,无论走到哪,都是这一套铺盖,很简单。 为了使身体“恒温”,林彪根据各种衣物和被子的新旧不同和薄厚不同,做出了配套的“保温系数”标签。例如,棉布材料是2摄氏度,毛衣相当于三层棉布衣服,厚呢子衣料相当于2层薄呢子衣料。 而且,林彪还把不同温度适用的被子和衣服标准做成了表格,从里面可以查到不同温度时应该穿什么衣服,盖什么被,工作人员只要每天查一下温度,就可以做出相应的准备。 林彪的住所里常年保持22摄氏度的室温,各个房间,包括厕所里都有温度计,他在家里时,穿衣和盖被不会有太大变化。 很神奇的是,他把每件衣服和被子的保暖情况都烂熟于胸,如果出门在外时,他可以根据不同地点的温度,很快就知道自己要穿什么,盖什么。所以林彪非常“恋旧”,对“用熟”的衣服和被子常年不更换,毛巾被也是缝缝补补一直在用,不让工作人员换新的。 林彪还怕水,据林根清回忆,林彪常年不洗澡是真的,但日常的刷牙、洗脸、洗脚、剪指甲还是有良好的习惯,所以他看起来一直都很整洁。 平时,洗脸水的温度一般都不超过40摄氏度,每次洗的时候,林彪都会用温水浸湿毛巾,然后拿出来拧干,再擦脸和手。牙膏每次他都挤出黄豆粒大小,用那种六撮毛的最小的牙刷来刷,几下就完事。 洗脚对于林彪和工作人员来讲都是一件大事。林彪经常会低烧,所以他只在低烧不退的时候才会洗脚。按他的要求,洗脚水的温度都在45摄氏度左右,泡脚10分钟左右,而且洗完不能着凉,必须马上用毛巾把脚包好,进了被子以后再擦干。每次洗脚时,工作人员都会紧张得感觉在给刚出生的婴儿洗澡一样。 因为怕光和怕风,所以林彪的居所常年都挂着厚厚的窗帘,他也很少出去散步,但是人不接触阳光又不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越来越怕冷,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在1967年给他的住所装了一个天窗,这样他每天才能安心晒20分钟的太阳。 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如果天气暖和且没有风,林彪偶尔也在院子里溜达20分钟,一会看看花花草草,一会望望天,但要是刮一阵风,他就会赶快回屋里了。 除了这点户外运动,林彪最喜欢的就是让司机开车带着他在北京城里转悠,因为在车里晃晃荡荡,他反而可以好好睡一会,缓解一下失眠的症状。在林根清的记忆里,1968年夏天,林彪在香山骑过一次马散心,除此之外,他就没再见过林彪有什么户外运动和爱好了。 总之,林彪的生活极其“枯燥乏味”。其实,很多开国将帅也和他一样,因为战争年代的伤病,在生活上会有很多困扰。 所以,后人们都应该了解在开国元勋们光耀千秋的战功背后,他们所要承受的普通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搜索 卫立煌 十大元帅名单 我军伙食标准 四野的威望有多高 越吃越长寿的八种食物 国民党将帅排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