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私塾纪念馆 取消中小学 开放克隆人
2023年2月28日星期二
俄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证明武汉研究所“丢失”新冠病毒是不可能的2023年3月1日, 14:54
© Sputnik / Grigory Sysoev
/ 跳轉媒體庫
俄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局长安娜·波波娃表示,中国武汉的研究所未研究过任何违禁的东西,证明他们“丢失”新冠病毒是完全不可能的。
波波娃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卫生委员会会议上说:“他们那里(武汉)没有研究过任何违禁的东西,至少从现有的东西来看是这样……要证明是他们丢失了新冠病毒,病毒从那里泄露,是完全不可能的。那里的安全系统非常好。”
此前,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表示,该机构认为新冠病毒最有可能是来自实验室。他称,中国政府在试图干涉溯源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
美联邦调查局指出最有可能导致新冠病毒开始蔓延的原因
09:23
武汉
新冠病毒
俄罗斯
中国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俄罗斯
国际
俄中关系
评论
多媒体
播客
经济
军事
科技
体育
娱乐
WeChatWeibo
关于我们
资料使用条款
反馈
© 2023 Sputnik(卫星社) 所有权利均受保护 京ICP备2020045094号-1 18+
新闻时间线
0
通货膨胀: 英国和法国的食品价格急剧飙升发表时间: 28/02/2023 - 20:19
通货膨胀期间,坚果不是一般家庭的首选食品 Getty Images - Yuko Yamada
作者:安东尼
3 分钟
法国的消费价格从2022年以来不停上涨,达到了1980年以来从来没有见过的程度。法国的通货膨胀去年12月是5,9 %,今年一月达到6 %,二月份达到6,2 % 。法国经济形势观察所的经济学家山珀尼亚罗表示,法国通货膨胀的速度还是稳定的,只是通货膨胀的领域发生了变化,现在比起能源来越来越,食品在通货膨胀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广告
今天公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英国民众面临生活成本危机之际,食品通膨率已飙升至史上最高水准17.1%。
法新社报导,市场研究机构凯度(Kantar)追踪7万5000多种食品售价后表示,与去年同期相较,在截至2月19日的4周内,食品价格涨幅高达17.1%。 这是凯度从2008年开始追踪超市物价以来的最大增幅。
凯度零售与消费者研究部门主管麦基维特(Fraser McKevitt)说,这段时间以来,消费者一直面临物价飙涨的问题…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凯度的研究还显示,继飙涨的能源开销后,杂货价格已成为英国民众第二大财务压力来源。
该公司1月针对近万名消费者进行调查后发现,英国有多达1/4家庭面临「经济困难」,1年前,这个数字仅为1/5。
英国消费者保护团体「哪个?」(Which?)的政策与倡议主管孔查(Rocio Concha)表示,最新数据令人深感担忧,部分家庭已开始削减每日三餐,以达到收支平衡。
经济
更多时事视频
其他新闻
通货膨胀
28/02/2023
通货膨胀: 英国和法国的食品价格急剧飙升
乌克兰战争
28/02/2023
【视频】乌克兰:尽管学校关闭 学生仍继续上网课
白俄罗斯/中国
28/02/2023
普京坚定盟友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今起访问北京
俄乌战争 / 法国军演
27/02/2023
法国:高强度军演模拟外敌入侵
乌克兰/中国
24/02/2023
中国重促俄乌对话解战火危机 未提俄罗斯撤军
军事
23/02/2023
爆炸受损后修复 克里米亚大桥所有车道恢复通车
中国/乌克兰
23/02/2023
中国显示要调解乌战 泽连斯基称是非常积极的事情
G7/乌克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3/02/2023
G7集团敦促国际货币基金会速向乌克兰提供援助
西班牙/乌克兰
23/02/2023
西班牙首相抵访基辅 速供六辆豹式2A4坦克
欧盟/中国/抖音
23/02/2023
欧盟今称禁用中国抖音 北京火大
乌克兰/俄罗斯/日本/核武器
23/02/2023
乌克兰留学生称长崎的悲剧正在她的故乡上演
乌克兰/俄罗斯/美国/核武器
23/02/2023
拜登:没有迹象显示普京要动用核武器
22/02/2023
北溪管道被炸事件新爆料:德国守口如瓶
我的「节目播放目录」
您的Playlist尚无内容
头条
繁
收听
时事
五角大楼证实美中防长超过三个月未直接对话美国之音
2023年3月1日 05:31
美国五角大楼证实,美国与中国国防最高层官员之间已有多个月没有直接接触。此前,观察人士表示,两国之间的沟通渠道目前仍严重受阻,加剧了误会误判、乃至演变成冲突的潜在风险。
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莱德(Pat Ryder)准将星期二(2023年2月28日)在书面回答媒体有关五角大楼与中国最近一次官方接触的提问时说,“国防部与中国经常保持在多个层面的接触。(我们)驻北京的武官办公室维持经常性的沟通,我们在华盛顿这边也(与中国派驻的武官)这么做。2022年11月22日,国防部长奥斯汀上一次与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在柬埔寨暹粒出席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期间举行了会谈。”
这份声明表明,美中防长已经超过三个月没有直接通话。
今年2月初,在美军击落一个进入美国领空的中国侦察气球之后,国防部长奥斯汀曾寻求与中国国防部长就气球事件通话,但被中方拒绝。
五角大楼副发言人辛格2月22日说,两国防长一直未能就事件进行直接对话,她也回忆不起两国国防官员上一次进行正式接触的时间,但美方欢迎联络管道的畅通。
中国国防部已经表示,“美方执意动用武力袭击中国民用无人飞艇,严重违反国际惯例,开启了恶劣先例。鉴于美方这种不负责任的严重错误做法没有为两军开展对话交流创造应有的氛围,中方不接受美方关于两国防长通话的提议。”
尽管美中关系紧张,但美国军方官员长期以来谋求与中国军方维持畅通的沟通机制,以减少潜在突发事件的风险。
奥斯汀去年11月与魏凤和会晤时说,两国亟需改进危机管控机制,称双方进行“减少战略风险及提升操作安全”的实质性对话至关重要。奥斯汀还强调,两国的军方应该在未来数月重新启动在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去年8月访台后被中方取消的一些交流机制。
在那之前,美国总统拜登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印尼巴厘岛G20峰会期间举行了大约三个小时的面对面峰会,旨在防止两国的紧张关系进一步恶化,避免陷入一场新的冷战。
之后,双方官员们都在不同场合表示会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希望保持对话和接触。
相关内容美国防部称已寻获被击落中国气球的大部分残骸 两国国防官员仍无对话
2023年2月23日 07:13
间谍气球事件难解,美中长期冷战的开端?
2023年2月16日 03:18
美中长期严重缺乏沟通渠道,“二轨外交”虽不可或缺但功能有限
2023年1月4日 01:46
中国国防部称美中军方领导人举行危机沟通会谈
2020年10月29日 15:21
美中防长恢复对话,奥斯汀强调两军改进危机管控沟通
2022年11月22日 16:38
这是美国之音的多媒体播放器。 当您选择一个伴随音频或视频的故事时,它在这里播放。
您可以随时查看原始故事或查找新故事,而无需通过在此页面上向下滑动来停止音频或视频。
通过从屏幕底部的圆形蓝色多媒体按钮向上滑动来再次打开此屏幕。
通过点击多媒体按钮启动和停止音频或视频。
安全访问已启动
设置
美国弱点的纳粹起源
德国的纳粹科学家怎么了?答案或许可以解释美国的弱点。
作者:若苏埃·米歇尔斯• 2023 年 2 月 28 日
A德国纳粹时代的科学家 Wernher von Braun 博士设计了将第一批美国人送上月球的火箭。在此之前,他为阿道夫希特勒的国防军设计了火箭。他只是在回形针行动中被带到美国的 1,600 名纳粹医生、物理学家和化学家之一,该行动始于 1944 年。二战后,这些科学家被用来赢得技术竞赛,争夺对苏联的霸权。他们帮助美国在太空、生物战和其他军事技术领域取得进步。
美国依赖于通过可怕的方式获得的知识——奴隶劳动、人体实验等。在希特勒的领导下,这些科学家正在研究尖端技术——如洲际导弹、进攻性生物武器和保护性疫苗——这些技术可能会改变战争的结果并增加了数百万的死亡人数。
尽管这些纳粹分子帮助美国崛起成为主导地位,但他们也可能为美国的灭亡奠定了基础。
它是如何开始的
安妮·雅各布森 (Annie Jacobsen) 在她的书《回形针行动:将纳粹科学家带到美国的秘密情报计划》中讲述了这段历史。在接受 npr 采访时,她说:
就在诺曼底登陆几个月后,盟军正在穿越欧洲大陆,前往柏林和慕尼黑,与他们一起,分散在士兵中的是这些小队的科学情报官员。他们正在寻找帝国的武器。他们不知道他们会发现什么。
一个例子是他们不知道希特勒创造了这一整套神经毒剂库。他们不知道希特勒正在研究腺鼠疫武器。这就是 Paperclip 真正开始的地方,五角大楼突然意识到,“等一下,我们自己需要这些武器。”
使用对奴隶劳动和人体实验没有问题的科学家会引起道德问题。这些科学家也积极致力于摧毁英国和美国的目标。许多人乐于与美国合作,而不是面临处决、牢房或被驱逐到苏联。
但可能还有另一种动机。在他们被捕的那一年,德国政府特工和实业家正在努力转入地下,为下一轮行动做准备。有多少科学家参与了这个阴谋?难道美国间接帮助了纳粹计划的生存?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直到 1996 年才将纳粹的地下计划保密的部分原因。
太空战争
1957年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普尼克号震惊了世界:苏联独裁政权似乎要赢得太空竞赛。最终,美国赢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德国科学家。冯·布劳恩博士直接设计了将第一批美国人送上月球的火箭;一位受命帮助摧毁美国的纳粹科学家突然负责确保美国的崛起。
“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回形针行动实际上比火箭科学家要大得多,”太空历史学家乔丹比姆写道。“超过 1,500 名德国科学家被带到美国,不仅是火箭科学家,还有各种各样的医学专家、工程师。他们最终进入了美国军工综合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包括在美国空军中形成了太空医学的核心。”
除了 von Braun,Hubertus Strughold 还提供了让宇航员在旅途中幸存下来的创新。今天,他被认为是“太空医学之父”。Strughold 是“德国空军柏林航空医学研究的前任负责人,与许多极其令人发指、致命的集中营处决实验有关,”Bimm 写道。Strughold 监督了关于体温过低和高原反应的人体实验。
使第一个人类登上月球的科学是由德国囚犯的死亡促成的。但这些道德问题被忽视了。目标是军事优势。冯布劳恩自己说:“谁控制了我们周围的开放空间,谁就能够控制地球。”
在谁将统治空间?已故的赫伯特·W·阿姆斯特朗 (Herbert W. Armstrong) 写道:“我们被告知,征服太空很可能为地球上一些最大的问题提供答案。我们被告知,这个庞大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和平目的增进人类知识的总和。但花费的每一美元和完成的每一壮举都凸显了这场比赛的军事和政治性质。”
太空的统治可以说是美国最大的力量和相对稳定的原因。但太空也是美国最大的弱点。如果它失去对太空的控制,它的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就会崩溃。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 2018 年表示:“在保卫美国方面,仅仅让美国在太空中存在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让美国在太空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危险的依赖性可能是经过设计的。今天的德国很清楚这一点。
危险在上升
欧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称为伽利略,使其独立于美国。德国是欧盟的核心。帮助美国在太空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准备好与之脱钩了吗?我们 Trumpet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这是一个很高的可能性。(要了解更多信息,请阅读“太空战争! ”、“太空:最后的军事前沿”和“德国成为未来太空战争的中心”。)
圣经透露,美军可能会在这方面遭受致命打击。以西结书 7 章 14 节说:“他们吹角,要齐备;但没有人去战斗……” 在 1995 年 1 月的《号角》中,主编杰拉尔德·弗拉里解释说:“战争的号角在以色列——主要是美国和英国吹响了。似乎每个人都在期待我们的人去战斗。但可想而知的最大悲剧发生了!没有人去战斗——即使号角吹响了!” 这表明美国将失去协调其军队的能力,也许是因为失去了对太空资产的使用权。谁来实施这一致命打击?Flurry 先生在以西结书——末世先知中解释说,它将是德国。
生物武器和疫苗:“剑与盾”
回形针行动中的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是库尔特·布洛姆博士,他是纳粹德国顶尖的生化武器研究人员。他为美国政府进行了生物武器和传染病方面的研究。与他一起,外科医生布里格。Walter Schreiber 将军负责开发疫苗。在第三帝国时期,他们在 Eugen Haagen 博士的领导下工作,他对人类囚犯进行了实验,以开发生物武器来杀死敌人,并开发疫苗来保护德国士兵。雅各布森写道,他们一起提供了“剑和盾”。
美国政府在 1960 年代后期正式结束了其生物武器计划,但这些纳粹科学家为美国(也可能为德国)所做的研究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危险。世界已经目睹了滥用疫苗的危险。科学的存在是为了制造破坏性的生物武器。
圣经表明,其中一些研究将被用来损害美国和数百万人的利益。
启示录第 6 章写道:“又有一匹红色的马出来,骑在马上的有能力使地上得平安,并且彼此残杀;又赐给了他一把大剑”(第 4 节)。在 1980 年的“明日世界”电视节目中,阿姆斯特朗先生解释说:“剑是圣经中用于军事装备的词。这是“一个伟大的”。氢弹怎么样?神经毒气怎么样?化学战怎么样?那些可以将人类从地球上彻底消灭的东西呢?”
IG Farben 和纳粹地下组织
另一个臭名昭著的例子是奥托·安布罗斯 (Otto Ambros),他于 1926 年在路德维希港 (Ludwigshafen) 的巴斯夫 (basf)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后来该公司并入了一家名为 IG Farben 的企业集团。Ambros 在 IG Farben 化学武器的开发和生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参与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囚犯的实验,测试各种化学制剂的有效性。
战后,他在纽伦堡审判中受审并被定罪,但美国出于战略优势提前结束了他的刑期。目前尚不清楚安布罗斯为美国军方的化学部队做了什么;这些文件被分类或已经消失。但无论他在生物武器方面给美国带来什么优势,他也可以秘密地提供给德国。
“我必须说,奥托·安布罗斯 (Otto Ambros) 是我在这本书中写到的最阴暗的人物之一,”雅各布森告诉历史新闻网。“他是希特勒最喜欢的化学家,我不会随便这么说。我在国家档案馆找到了一份文件,我相信它以前从未被公开过,它表明在战争期间希特勒给了安布罗斯 100 万德国马克的奖金,以表彰他的科学敏锐度。......安布罗斯是最后离开奥斯维辛的人之一,这是在 1945 年 1 月的最后几天,因为俄罗斯人即将解放死亡集中营。根据我在德国找到的这些文件,安布罗斯在那里,直到最后一刻都在销毁证据。”
安布罗斯可能一直在销毁可能威胁到德国地下行动的证据。这些是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考虑到 IG Farben 一直是纳粹地下运动的关键人物,正如Curt Riess在The Nazis Go Underground中详述的那样。
我们无法确定安布罗斯在纳粹地下行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但像他这样的人肯定有很多秘密。
战后,IG Farben被迫解散。Ambros 至少是其子公司之一的顾问:Chemie Grünenthal。其他分支公司从此享誉全球。今天,巴斯夫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公司。它的姊妹公司拜耳也是一家跨国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最近收购了孟山都公司——因此控制了美国种植的大部分产品,并在农药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
这种对杀虫剂的依赖也是一个很大的弱点。正如我们在“收割失败时”中所解释的那样,圣经表明这种弱点将导致美国的垮台。
那些可以部署杀虫剂的人也可以部署生物武器——也许德国的地下运动计划了这一点。如果是这样,请警告美国:它可能邀请了叛徒加入其中。
蒙托克怪物
纳粹科学家帮助进行的许多军事研究都已保密。这种保密会引发阴谋。一个已有数十年历史的理论认为,回形针行动的科学家曾在纽约蒙托克的前军事基地英雄营工作。
这个阴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80 年代初期,从普雷斯顿·B·尼科尔斯 (Preston B. Nichols) 和彼得·穆恩 (Peter Moon) 的一系列书籍开始。这些理论通常围绕着秘密的精神控制实验和时间旅行研究展开。
近年来,更多的猜测出现了。以 2008 年 7 月出现在海滩上的神秘生物“蒙托克怪物”为例。虽然它可能与精神控制实验和时间旅行研究无关,但它确实预示着某种险恶的事物。图片显示它有鸟一样的喙、毛皮覆盖的身体和带爪的脚。它神秘地消失了;有人说这是被政府特工拿走的。观察家报在 2018 年写道:“ 10 年后,蒙托克怪物仍然是一个奇怪、恶心、黑暗的谜团。”
纳粹在美国的实验是否包括变异动物?这些和其他实验是否继续?无论如何,回形针行动给美国带来了负面影响;更糟糕的是,它导致美国进行了一些可怕的实验。
圣经观点
除了无数关于美国衰落的预言外,圣经中也充满了关于走邪路的警告。耶利米书 10:2 警告说:“不要学习异教徒的道路……” 上帝还警告古代以色列不要与周围的国家结盟(例如出埃及记 23:31-33)和使用其他国家的战争技术。例如,申命记第 16 章警告以色列不要从埃及带马作战。
但现代以色列,主要是美国和英国,已经结成联盟并信任其他国家的战争能力。上帝因古代以色列不信任他而惩罚他们,他也会对现代以色列做同样的事情。
要理解这些预言,你必须证明现代以色列的身份(阅读预言中的美国和英国)。这种理解导致人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使用纳粹科学家将被证明对美国来说是致命的。它可能带来了暂时的军事优势,但从长远来看,这将导致美国的毁灭。
电子邮件 若苏埃·米歇尔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经常问的问题
隐私政策
使用条款
版权所有 © 2023 费城上帝的教会,保留所有权利

Original text
Contribute a better translation
首 页
环球聚焦
国策建言
百姓话题
企业参谋
人生益友
社会调查
学术探索
资料库
首页 > 环球聚焦 > 深度评析
彭胜玉:离间美国的犹太和盎撒,对中国的重大战略意义2023-03-01
有些人还没理解到如果出现美国昂撒人和美国犹太人在美国大斗特斗起来,对中国的重大战略意义: 可以这么说,如果真出现这种美国犹太人和美国昂撒人的大斗特斗,将极大可能让美国完全没有心思对付中国,内乱不止的美国将自身元气大伤,将可能给中国提供很长时间的安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将给中国很多可以利用的机会,也将可能直接打消美国介入台湾或者对华开战的风险。 此事的重大战略意义,大家可以放开去想,意义非常重大,值得投入巨大精力去做。 真做成了,其实也可能是肢解美国的最好最快的办法。 可行可操作非常值得去做,就会有人开始去做。当然也不容易做到,但这么重大战略意义的事哪有容易的呢。 犹太金融集团领导的美国,是以华尔街为核心,美联储为中枢,通过金融垄断和操纵,吸血全球资本主义经济的全球金融帝国。二战之后,尤其是随着冷战后苏联的解体,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到了金融资本主义的阶段,使得长期从事金融业的犹太人崛起,与美国的全球霸权进行了捆绑。 这两者,目前处于高度重合的状态! 犹太人搞钱,盎撒人出力;换言之,盎撒人处理军事,犹太人处理后勤。 美国昂撒人和犹太人的关系,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把美国比喻成大清,那么盎撒白人,就是汉族地主阶级,他们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的领导阶层;犹太人,则更接近八旗。美国战后全球霸权的建立,类似于清朝的入关,建立新霸权。 在今天,盎撒红脖子所信奉的美式基督新教福音派论述中,有着极强的锡安主义特征,这本身也服务于战后盎撒白人和犹太金融集团的合作关系。 但是他们之间矛盾也是存在的,纽约时报就在颠覆五月花号历史,指出黑奴到美国时间早于新教徒。这说明犹太人和央格鲁撒克逊新教徒的矛盾很大。福特就公开反犹太。 建议大家看一部韩国的电影《造王者》,讲的是有个人特别擅长帮人竞选,里面他帮一个总统竞选人竞选,用的一着是根据出生地贴地域标签(因为他的老家地方大人口多)。起到了非常好的分出两帮两派的分化效果。 现在要分化美国昂撒人和美国犹太人,也应该用这种思路: 第一步先按种族大搞美国犹太族群团结,团结后,标签就出来了,团结后,就可以制造对立矛盾冲突。 所以这里面最关键的一步可能是给全美犹太人搞团结,各种舆论把美国犹太人塑造成一个团结有组织有统筹有声誉有力量的美国犹太族群,此后才开始宣传他们的厉害还特别的坏,让美国昂撒人产生巨大的危机意识。 要充分突出美国犹太人现在就是又厉害又坏,把厉害和坏对美国人民充分说。 学术界,舆论届,要多夸特夸大夸美国犹太人的厉害,经常开会研究美国犹太人的厉害,“捧杀”要用到极致。 各种说他厉害的同时,犹太人的野心和坏,对盎撒人的挑战,也要同时说。 要区分美国犹太人和昂撒人,捧犹太,损犹太可以一起,让盎撒人认为美国人又厉害又坏,对自己形成巨大挑战,才能实现效果。 如果中国拿出宣传一带一路的劲头来宣传美国犹太人的厉害和坏,此事大概率成。这种战略宣传才真是有价值的中国国际战略传播。 犹太人的厉害不仅仅体现在经商,也体现在政治和舆论,科技等方方面面。 美国以后极大可能是被犹太人控制及当总统,盎撒人估计以后不是他的对手,这种趋势我们要多宣传。要让盎撒人对掌控美国政权产生巨大的危机意识。 我们要把犹太人塑造成美国打压中国的那种挑战,才能充分激起盎撒人的危机意识,盎撒人对犹太人有巨大的危机意识才会奋起控制打击犹太人。 美国认为中国将挑战他的老大地位 如果也能让盎撒人认为回头犹太人夺了他们的美国老巢,他们才会急眼。应该鼓励犹太人竞选总统,让美国总统大选沦为昂撒人和犹太人的竞选将极大加剧他们之间的对立,矛盾,和冲突。 此外,我们也要注意,我们核心是激起美国昂撒人和美国犹太人内斗,不要泛化美国犹太人和全球犹太人。 搞不清楚为什么而干,最后将完全走偏反倒把犹太人变成我们的敌人了。全球犹太人,和以色列,不是我们的目标。 一定要区分犹太人和美国犹太人。我们要的是让美国盎撒人和美国犹太人的矛盾。所以不要泛指犹太人,而应该说美国犹太人。 现在是捧杀美国犹太人,捧杀的目的可能还包括最后争取犹太人共同对付昂撒人。 我们离间美国犹太人和美国昂撒人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可以再和他们任何一方进行合作打击对方,哪一方支持我们,哪一方就是我们的朋友。 现在捧美国犹太人和说犹太人坏核心,是离间美国犹太人和昂撒人。 宋江想让谁上梁山,先帮他做坏事,最后赚他投靠梁山,我们现在要做的和这个类似。不要搞成我们跟犹太人成敌人,离间了美国犹太人和美国昂撒人后,犹太人可能是我们对付昂撒人的最好帮手。 拉拢犹太,必须大棒和玉米同时进行,有利打击犹太反华势力和声音,充分拉拢犹太亲华力量。要把美国政府官员中所有敢于支持美国国家机器对华进行遏制打压的犹太人,都尽可能的通过大棒和玉米拉拢到我们这边。 比如,身为犹太人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当前就比较反华。近日布林肯还叫嚣台湾不属于中国内政。 我们其实就可以考虑公开打击布林肯所在的犹太族群,明确告诉犹太族群,布林肯不收敛反华,将继续严厉打击报复他所在的犹太族群。如果布林肯愿意收敛和反对美国政府反华遏华,我们可以全力支持其所在的犹太族群的全球利益。 当前,美国政坛充斥着犹太族的高级官员,现拜登执政团队中的国务卿布林肯、白宫幕僚长克莱恩、财政部长耶伦、司法部长加兰德、国土安全部长马约尔卡斯、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副国务卿舍曼、美国科学与科技顾问兰德、国家网络安全顾问纽博格、中情局副局长科恩、助理卫生部长莱文等都是犹太人。 对于犹太人的中的反华官员,我们必须用大棒精准伺候其所在的犹太族群,如此目的并不是为了打击,而是为了拉拢,让其收敛反华行为并且帮助遏制美国政府反华行为。 拉拢犹太对付昂撒,离间美国犹太和昂撒势在必行,需要我们战略界认真思考,巧妙操作! 弄清楚谁是我们最大最难改变的敌人——不是美国,而是盎撒。 也许有一天,犹太人控制美国政权,犹太人当上美国总统,美国就不再是盎撒人的美国了…… 我们期待这一天,也应该联合全世界促成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作者:彭胜玉 ;来源:国际战略研究
相关文章
李克强:我做了北大近十年的学生,难以忘怀北大的先生们
彭胜玉:离间美国的犹太和盎撒,对中国的重大战略意义
周伯通:决战,请务必离开美国
“400枚”,日本首相刚刚宣布!
申鹏:厉以宁和他的“经济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工作将作为对有关领导干部考评的参考
回顶部
电脑版
京ICP备15015626号-1
中国批美禁TikTok“太不自信”,网民反问:那你禁推特脸书呢?文灏
2023年2月28日 21:20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二(2月28日)批评美国针对联邦政府设备的TikTok禁令“不尊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也显示美国“太不自信”。这一说法在中国网络上引来网民的挖苦。他们指出中国封杀了包括脸书、推特在内一系列外国社交软件,这让中国对美国的批评显得有些双重标准。
白宫周一通知各联邦机构,必须在30天内保证机构的设备和系统中不再装有中国的社交媒体应用程序TikTok,以落实国会12月批准的禁令。美国政界普遍担心TikTok会给用户数据安全造成威胁,以及被用来推广中国官方宣传。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周二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这是美国“不自信的表现”。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大国,竟然如此惧怕一款青年人喜爱的应用软件,未免太不自信了,”她说。“我们坚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无理打压别国企业的错误做法。”
中国官媒也很快开始为TikTok辩护,表示美国称TikTok带来国家安全威胁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
《环球时报》周二在其英文网站上发表社评称:“有理由相信对TikTok的炒作是为了转移俄亥俄脱轨事件和化学物质泄漏的注意力。”
美国俄亥俄州脱轨事件是中国近几周反美叙事的重点之一。有关该事件的虚假信息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大量传播,包括称美国媒体不报道、报道被政府打压等不实消息。
中国官媒也在其国内各平台上推广中国外交部对美国的批评。话题“毛宁称美国未免太不自信”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环球时报》、《中国日报》、央视、《人民日报》下属机构账号都参与了对这一话题的推广。
微博对该话题下的讨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审查,只显示认证账号的发言。尽管如此,审查也没能封住网民们对毛宁这一说法的不满,纷纷指出中国早已封杀了包括推特和脸书在内大量国际社交软件。
一名博主问道,如果“惧怕一款年轻人喜爱的应用软件”是不自信,“那问题来了,咱们呢?”
“我们不也是不能用国外的软件吗?属实给我整懵了,太双标了,”另一名博主写道。
还有一名博主转发了毛宁对美国的批评,并附上了无法在中国登陆的外国软件和网站的名单:“ChatGPT、Gmail、Dropbox、Google Apps、Google Play、Youtube、Instagram、Twitter、Pinterest、Quora、Reddit、Facebook、Whatsapp、Telegram、Line…”
不少这样的帖文都收到了成百上千的点赞。
一条已经“因被多人投诉”而无法查看的热门帖文写道:“怕一款是不自信,怕多款才是大国自信。”
中国自从2009年乌鲁木齐七五事件后便禁止了中国境内对推特和脸书的访问,此后再也没有恢复。过去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网站和应用软件登上了中国网络防火墙的黑名单。
事实上,装有中国SIM卡的手机也无法使用TikTok,而只能登陆其中国版本抖音。
这不是中国网民第一次用官方叙事批评政府。去年,不满中国严格新冠管制措施的网民们利用中国官媒推广的反美宣传,巧妙地指桑骂愧。那之后,微博开始更加严谨地对类似批评美国的话题进行审查,过滤显示的言论。
《环球时报》和《中国日报》都在毛宁批评美国“不自信”的新闻下开启了评论精选,只显示支持官方说法的言论。
尽管如此,一些似乎是在讽刺官方的评论还是成了漏网之鱼。
在《中国日报》的帖文下,一位网民表示:“中国也应该禁止某些国外的软件”,并加上了一连串狗头符号。
在中国的网络上,狗头常被添加在文字前段或结尾,以表示该内容其实是在反讽。
在《环球时报》下,一条被精选的评论写道:“主要责任在美方”。
“主要责任在美方”等类似说法已经成了一些网民用来讽刺中国常常要求美国负责的流行语。
继美国和加拿大从星期一开始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后,路透社报道,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也在星期二(2月28日)决定,禁止员工手机下载TikTok应用程序。上周四(2月23日)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才宣布,禁止工作人员在公家和私人设备上使用TikTok。
相关内容美国、加拿大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
2023年2月28日 14:32
TikTok计划在欧洲新增两个数据中心 此举或能缓解数据安全担忧
2023年2月18日 02:25
弗州议会通过对抗中共议案 禁止在公家装置上安装TikTok,禁止外国政府购买农地
2023年2月14日 17:49
“抖音”游说美国政坛 能否避免被禁命运?
2023年2月9日 02:24
这是美国之音的多媒体播放器。 当您选择一个伴随音频或视频的故事时,它在这里播放。
您可以随时查看原始故事或查找新故事,而无需通过在此页面上向下滑动来停止音频或视频。
通过从屏幕底部的圆形蓝色多媒体按钮向上滑动来再次打开此屏幕。
通过点击多媒体按钮启动和停止音频或视频。
安全访问已启动
设置
五角大楼:伊朗因与俄罗斯联盟而成为“全球挑战”塞尔丁
2023年2月28日 22:52
美国及其盟国正在采取行动,将伊朗视为全球威胁,并警告说,伊朗与俄罗斯日益加强的联盟以及在乌克兰战争中的合作意味着德黑兰破坏稳定的活动将构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的危险。
“我们目前所处的伊朗威胁已不再是中东特有的,而是已经达到了全球挑战的地步,”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达娜·斯特劳尔(Dana Stroul)周二(2月28日)在一次媒体电话会议上告诉记者。
斯特劳尔列举德黑兰和莫斯科之间增强的军事合作,特别是伊朗向俄罗斯军方提供自杀式无人机,呼吁“建立一个全球联盟来抵制伊朗和俄罗斯之间的恶意合作”。
“有理由预期,伊朗在乌克兰学习和完善的战术、技术和程序,有一天会被用来对付我们在中东的伙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要加强合作、情报共享、了解这些网络并增强我们的集体防御能力,以便我们准备好应对该地区的威胁,”她说。
斯特劳尔是最新一位对伊朗与俄罗斯结盟发出警报的美国高级官员。
刚刚过去的周日,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伯恩斯(William Burns)称伊朗与俄罗斯这种日益增长的关系“令人不安”。
“它现在正朝着一个非常危险的方向快速发展,”伯恩斯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面对全国”(Face the Nation)节目采访时说。
“我们知道伊朗已经向俄罗斯提供了数百架武装无人机......我们知道他们已经为火炮和坦克提供了弹药,”他说。伯恩斯还补充说,有迹象表明莫斯科可能会向伊朗提供俄罗斯制造的战斗机,甚至帮助德黑兰发展其弹道导弹计划。
伊朗否认向俄罗斯提供了无人机。
将伊朗描述为“全球挑战”似乎与美国情报界去年使用的语言大相径庭。
“伊朗仍将是一个地区威胁,但具有更广泛的恶意影响活动,”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在其年度《全球威胁评估》(Worldwide Threats Assessment)报告中表示。
“伊朗政权认为自己陷入了与美国及其地区盟友的存亡斗争,同时追求其长期的地区领导野心,”报告指出。报告并补充说,伊朗领导层将寻求“巩固其影响力并在邻国投射实力。”
美国国务院刚刚发布的报告《2021年恐怖主义国别报告》(Country Reports on Terrorism 2021)称伊朗是“支持恐怖主义的主要国家,在世界各地为各种恐怖主义和其他非法活动提供便利”。
该报告进一步警告说,德黑兰拥有“一个近乎全球的采购网络”,为其军队及其各种代理人,如真主党等,获取尖端技术。
相关内容美国制裁六名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的伊朗企业高管
2023年1月7日 14:46
美国对伊朗与俄罗斯的军事伙伴关系拉响警报
2022年12月10日 15:32
伊朗首次承认向俄罗斯提供了无人机
2022年11月5日 18:54
以色列将向美国提供有关伊朗无人机用于俄乌战争的情报
2022年10月26日 14:42
这是美国之音的多媒体播放器。 当您选择一个伴随音频或视频的故事时,它在这里播放。
您可以随时查看原始故事或查找新故事,而无需通过在此页面上向下滑动来停止音频或视频。
通过从屏幕底部的圆形蓝色多媒体按钮向上滑动来再次打开此屏幕。
通过点击多媒体按钮启动和停止音频或视频。
安全访问已启动
设置
苏维思被提名为劳工部长;若获参院确认,将成为拜登政府首位亚裔内阁部长美国之音
2023年3月1日 00:37
乔·拜登(Joe Biden)总统提名现任劳工部副部长、前加利福尼州官员苏维思(Julie Su)出任劳工部长,取代即将离任的现任劳工部长、前波士顿市长马蒂·沃尔什(Marty Walsh)。
苏维思是民权律师,曾任加州的州劳工部长,她在去年末工会与货运列车公司的谈判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努力避免了一场将会带来经济重创的罢工。她还参与拓宽雇员培训项目,并打击盗窃薪资现象。如果参议院批准这项提名,她将成为拜登行政当局的第一位担任内阁部长的亚裔美国人。
拜登在星期二的声明中称她是“劳工的倡导者”。
“苏维思是受过考验、富有经验的领导者,她将继续打造一个更加强大、更具韧性而且更为包容的经济,向美国人提供公平的工作回报与平等的发展机会,”拜登说。“她帮助避免了一场全国铁路关闭,通过我的‘好工作行动倡议’(Good Jobs Initiative),改善了无歧视的好工作的可及性,并确保我们在诸如半导体、宽带和医疗保健等关键领域创造的工作岗位是优薪、稳定和人人可及的工作。”
在拜登当选总统后,人们曾认为苏维思是劳工部长人选,但是她担任了副部长。沃尔什本月宣布打算离开行政当局,转任美国国家冰球联盟球员协会(National Hockey League Players’ Association)的领导人。在参议院确认苏维思的提名之前,她将担任劳工部代理部长。
国会亚洲和太平洋诸岛裔美国人议员连线(CAPAC)和其他亚太裔美国人权益倡导者一直在向拜登施加压力,要求选择苏维思执掌劳工部。虽然拜登政府经常宣布自己是历史上最为多元化的,但却是20多年来第一个没有亚太裔美国人担任内阁部长的行政当局。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和享有内阁级别的美国贸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是亚太裔,但她们都不是内阁部长。
如果苏维思获得参议院确认,拜登总统的女性内阁成员人数也将增多。2021年,参议院以50票对47票批准她出任劳工部副部长。
在国会山,民主党人迅速表示支持拜登提名苏维思。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说,她的工作表现将是“现象级的”。
“总统的这位提名人选真是再好不过了,”他对媒体说。“我真的为她感到兴奋,我们将会非常、非常迅速地着手审议她的提名。”
来自弗蒙特州的无党派参议员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是参议院健康、教育、劳工和养老金事务委员会的主席,他将主持有关苏维思的提名确认听证会。桑德斯赞扬拜登选择苏维思。他之前曾敦促拜登考虑空服员工会主席萨拉·纳尔逊(Sara Nelson),但是桑德斯明确表示,他会支持苏维思。
“我相信苏维思将成为出色的劳工部长,”他发推说。“我盼望着与她共事,保护工人权利,并打造我国的工会运动。”
但是,参议院健康、教育、劳工和养老金事务委员会的首席共和党成员、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比尔·卡西迪(Bill Cassidy)参议员说,苏维思对劳工部的领导“令人不安”,而且“反劳工”。他曾反对苏维思出任劳工部副部长。
卡西迪说,委员会应当“有一个全面和彻底的听证程序。”
国会亚太裔议员连线主席、来自加利福尼州的民主党众议员赵美心(Judy Chu)说,提名苏维思让她感到“欣喜”。她在一则推文中感谢拜登“提名你的第一位亚太裔内阁部长”。
“迟到肯定比不到好,”赵美心在接受简短采访期间说。她提到国会亚太裔美国人议员连线两年前对苏维思出任劳工部副部长的支持,并赞扬了苏维思作为领导者和包括最低工资和职业安全标准在内的劳工法执行者的资历。她说,共和党人对苏维思的批评两年前就经过了审查,接下来的确认程序将表明,他们的指控“没有依据”。
赵美心说,拜登说过,他提名的内阁将反映美国面貌,“他落实了那项诺言。”
在拜登提名苏维思主管劳工部之际,美国工会也处在关键时刻。工会成员人数几十年来一直在下降。亚马逊(Amazon)和星巴克(Starbucks)等大型雇主的员工推动组建工会,这给工会带来了一些势头。但是,坚称自己是工会支持者的拜登总统去年与国会共事,将一项合同强加给铁路工人,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罢工。
劳工部说,去年只有10.1%的工作者是工会成员。这个数字自从1983年以来削减了一半,还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因为较年轻的员工加入工会的可能性更低。
“在捍卫劳动者基本权利的执着和资质方面,没有人超过苏维思,”劳联-产联(AFL-CIO)主席丽兹·舒勒(Liz Shuler)说。“这是她的毕生工作。”
(本文依据了美联社的报道。)
相关内容拜登发表国情咨文演说后前往威斯康星州 宣扬经济成就
2023年2月8日 21:55
加州大学学术工作者结束近6星期罢工
2022年12月24日 07:01
参议院在严峻警告声中采取行动 避免铁路罢工
2022年12月1日 23:54
尽管美联储持续加息,美国仍新增51.7万工作岗位
2023年2月3日 21:07
这是美国之音的多媒体播放器。 当您选择一个伴随音频或视频的故事时,它在这里播放。
您可以随时查看原始故事或查找新故事,而无需通过在此页面上向下滑动来停止音频或视频。
通过从屏幕底部的圆形蓝色多媒体按钮向上滑动来再次打开此屏幕。
通过点击多媒体按钮启动和停止音频或视频。
安全访问已启动
设置
匈牙利外长呼吁联合国建立机制调查“北溪”事件2023年2月27日, 12:43
© Sputnik / Maxim Blinov
/ 跳转媒体库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联合国应该提供一种机制来调查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生的爆炸事件,该组织可以成为此类调查的平台。
俄罗斯正在寻求联合国成立一个独立的国际委员会来调查此事。俄方已经准备一份相应的安全理事会决议草案。
被问及匈牙利是否支持联合国对“北溪”事件进行调查,西雅尔多说:
“我认为联合国应该为这种调查提供一种机制。联合国可以成为此类调查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西雅尔多看来,联合国不是作为志同道合国家的联合体而创建的,而应是一个敌对国家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
“当谈到整个复杂的安全环境时,我认为联合国应该在此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联合国是一种最后的手段,每个国家都有代表,任何讨论都可以进行。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即使是敌人也可以而且应该相互交流。”他补充说。
匈牙利外长:“北溪”遇袭应被视为恐怖主义行为
2月27日, 12:05
2022年9月,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两条管道“北溪-1”和“北溪-2”同时遭遇恐怖袭击。德国、丹麦和瑞典不排除这是针对性的破坏活动。“北溪”天然气管道运营商Nord Stream AG公司表示,两条天然气管道的紧急情况前所未有,无法估算修复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明显是恐怖袭击。
2月8日,美国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西摩·赫什发表了对“北溪”爆炸事件的调查,称该决定是美国总统拜登在与国家安全官员进行九个月的讨论后做出的。五角大楼则对此表示否认。
俄罗斯
匈牙利
北溪
美国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俄罗斯
国际
俄中关系
评论
多媒体
播客
经济
军事
科技
体育
娱乐
WeChatWeibo
关于我们
资料使用条款
反馈
© 2023 Sputnik(卫星社) 所有权利均受保护 京ICP备2020045094号-1 18+
新闻时间线
0
美国究竟在与中国争什么?康达:为的是争取一个自由开放、繁荣安全的地区莉雅
2023年3月1日 00:23
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主席麦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在星期二(2月28日)举行的听证会上说,中国共产党日益加强的侵略性对美国构成了世代威胁,而美国商务部却继续允许美国的一些关键技术出口到中国。该委员会的很多共和党成员也对商务部提出了类似的质疑。不过,外委会的民主党资深成员米克斯则对这种批评提出了反驳,凸显了共和与民主党在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问题上存在的分歧。
在众议院外委会星期二举行“应对中共进攻性行为的世代挑战”的听证会之前,美国商务部负责工业与安全事务的副部长艾伦·埃斯特韦斯(Alan Estevez)事先向该委员会提交的书面证词中表示,2022年,70%涉及中国的出口许可证申请获得了商务部的批准。这个披露不仅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也招致了共和党议员的质疑。
众议院外委会主席麦考尔在听证会的开场白中说,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日益加强的侵略性对美国构成了世代威胁,包括中俄强化“邪恶联盟”,而这场争夺全球力量平衡的斗争的主要战场就是技术领先地位。
麦考尔:商务部继续批准敏感的技术出口到中国
他对拜登政府最近采取的限制中国获得美国先进技术及产品的措施表示赞赏,这包括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和芯片设备以及与日本和荷兰合作,采取协调行动。但是他批评商务部负责出口控制的工业和安全局在阻止向中国出口技术方面监管不力,没有像他们应该的那样包罗万象。
“国会授权工业和安全局拥有广泛的权力,以阻止中共用于建设军队的军民两用技术的转让。然而,绝大多数情况下,工业和安全局继续发放许可证,使得关键的美国技术出售给我们的对手——即使是那些被指定为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技术,”麦考尔说。
他举例说,仅在最近的六个月时间里,工业和安全局批准了向中国的华为和中芯国际出口总价值为1千亿美元产品的许可证,而这两家公司都在商务部的实体名单上。
麦考尔说:“如果工业和安全局继续盲目地批准敏感的技术销售,中共已经证明他们会使用我们自己的发明创造来对付我们,”麦考尔说。“看看政府最近允许飞越美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的间谍气球就知道了。据报道,在这个气球中发现了西方制造的部件。除此以外,他们最近还进行了高超音速导弹测试,该导弹环绕地球并精准着陆。这只有通过出售给他们的美国技术才有可能。这应该给所有美国人敲响警钟。”
米克斯:用汇总数据得出有问题的交易正在发生的结论是错误的
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的资深成员、纽约州民主党籍联邦众议员格雷戈里·米克斯(Gregory Meeks)在听证会上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说:“首先,有关许可证批准和拒绝的汇总数据没有提供有关已经进行了的交易的信息。用它们来得出有问题的交易正在发生的结论是错误的,而且我认为是虚伪的。其次,我们的出口管控规定都是公开公布的,而且明确规定哪些物项和技术不允许向实体清单上的特定实体出口。企业通常不会在知道会被拒绝的情况下申请许可证。因此,我们看到的批准远多于拒绝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位众议员说,美国目前的实体清单和出口许可的审核程序使政府能够极大地了解哪些产品和服务是合法出口的。在对这个问题进行公开辩论时,应考虑到这样一个重要的背景,即对这些出口许可有一个跨部门的审查程序,由国务院、国防部、能源部和商务部的相关单位组成。
商务部副部长:确保尽我们所能防止敏感技术落入中国之手,但不是打经济战
在听证会上作证的商务部副部长埃斯特韦斯列举了商务部对限制先进的技术出口到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去年十月公布的对先进的计算和半导体制造相关的新控制,对进入中国的超级计算机的某些高性能芯片组件、先进制造设施或晶圆厂的半导体工具和物品实施新的控制,对美国人的某些活动施加限制,限制美国人在中国的先进实验室支持维护和操作这些技术复杂的机器的能力。另外,美国还与其盟友和伙伴合作,采取协调行动,对中国实施类似的限制。他还提到,美国已经对生产先进半导体所需的某些物品和电子设计软件实施了多边管制。
“除了这些意义重大的规定外,我们一直积极的对中国的实体进行甄别并添加到商务部的实体清单中。该实体清单要求出口商在出口受我们管辖的项目之前,必须获得工业和安全局和我们在国防部、国务院和能源部的同事批准的许可证,”埃斯特韦斯说。
这位官员说,自拜登政府上台以来,商务部已把160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占所有被列入实体名单的中国实体的大约25%。
另外,商务部在积极实施有关出口管控措施的同时,还与司法部合作实施刑事处罚。
他说:“在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上,我的不变任务就是确保我们尽一切努力防止美国的敏感技术落入恶意行为者之手。我们将继续审核我们的出口管制政策,评估威胁环境,与各个联邦政府以及美国的盟友与伙伴合作,采取行动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
埃斯特韦斯明确表示,美国采取的这些行动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而不是像北京经常宣称的那样是与中国进行经济战。
康达:与中国竞争,捍卫美国的利益,不寻求经济脱钩
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在听证会上也表示,美国并不寻求与中国进行经济脱钩。
但他表示,美国正在与中国竞争,以捍卫我们的利益,构建我们的未来愿景。
“无论是在南中国海和东中国海、还是在台湾海峡,我们将继续抵制中国的威胁和挑衅。我们会继续抵制中国针对亚洲、大洋洲、欧洲和其他地区合作伙伴的经济胁迫,以及抵制中国试图削弱美国与盟国的技术优势,利用我们的尖端技术来推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现代化企图。 我们将继续支持香港—香港人民的权利和基本自由正不断受到侵蚀。我们将继续揭露中国各地,包括在新疆与西藏发生的令人震惊和不可接受的侵犯人权行为,”他说。
美国究竟在与中国争什么?美国对中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加州民主党众议员莎拉·雅各布斯(Sarah Jacobs)在听证会上说,美国不能把与中国竞争本身当作一个目标,为了与中国竞争而竞争。她问康达,美国究竟在与中国争什么。
对此康达回答说:“我们正在为我们想要生活在其中的地区而竞争和奋斗。我们谈到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地区,各国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这些国家的人民可以享受自由。我们谈论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地区,我们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密切合作。我们谈论的是一个繁荣的地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由和不受约束的贸易中受益。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安全的地区,在这里,争端可以得到和平解决,我们对安全的威胁做出应对。我们谈论的是一个有韧性的地区,它有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性流行病等跨国性威胁。我们正在为自由和民主而战。这就是我们所代表的。这是一个积极的愿景。”
谈到美国对中国的终极目标,康达重申,美国欢迎与中国展开竞争,但不寻求冲突。
“我们谈到了我们在竞争中使用的手段,但我们也有兴趣在符合我们利益的情况下探讨合作。至少,无论我们做什么,我们都希望保持沟通渠道畅通,这样我们就不会出现某种可能导致意外冲突的误判,”他说。
米克斯:与中国发生战争将是美国政策的失败
美众院外委会首席民主党员米克斯也强调,美国一方面要坚定捍卫自己的利益,但同时也要确保美中之间的竞争不会导致冲突。
“我们需要认识到:如果与中国发生战争,将是美国政策的失败,也将导致灾难。这将导致无数美国人丧失性命,并摧毁我们的经济。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表明:尽管我们不寻求战争并努力避免战争,但是美国将在美国的国家利益由于中国的侵略受损时挺身而出。”
除了助理国务卿康达和商务部副部长埃斯特韦斯以外,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助理署长薛迈龙(Michael Schiffer)以及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科特·内森(Scott Nathan)也在听证会上作了证。他们在这个持续了近4个小时的听证会上回答了众议院外委会成员提出的范围广泛的问题,包括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台湾问题、新冠病毒的起源以及如何向中国施压解决芬太尼等非法合成毒品流入美国等。
相关内容中国批美禁TikTok“太不自信”,网民反问:那你禁推特脸书呢?
2023年2月28日 21:20
美国限制联邦资助的芯片公司在中国扩大业务
2023年2月28日 21:17
普京密友白俄总统卢卡申科抵达北京,中俄白小圈子加紧活动
2023年2月28日 14:12
伯恩斯大使:北京对民主国家的力量感到意外
2023年2月27日 23:58
众议院美国与中共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即将举行首场听证会
2023年2月28日 01:07
中情局确信北京正考虑军援俄罗斯 美多位高官再发警告
2023年2月27日 06:29
戴琪:中国国家主导的经济和贸易方式与世贸组织认可的开放、市场化原则背道而驰
2023年2月25日 04:03
雷蒙多:对半导体的投资是国家安全投资,必须赢得与中国的竞争
2023年2月24日 00:32
五角大楼拟扩大在台驻军 美国各界有支持也有担忧
2023年2月23日 21:48
美军拟增加驻台人数,加强台军训练抵御北京的军事威胁
2023年2月23日 16:29
“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美驻华大使伯恩斯回应中国指控 美中关系继续螺旋下滑
2023年2月23日 12:20
美台高层官员华盛顿附近密谈、众议院美中竞争委员会主席秘访台湾,学者:美挺台不再顾忌中国玻璃心
2023年2月23日 02:38
美国和欧盟称,若中国援助俄罗斯武器将产生后果
2023年2月20日 10:03
布林肯: 中国在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性”支持
2023年2月19日 16:24
布林肯晤王毅,强调主权不容侵犯,王毅拒绝道歉
2023年2月19日 00:44
这是美国之音的多媒体播放器。 当您选择一个伴随音频或视频的故事时,它在这里播放。
您可以随时查看原始故事或查找新故事,而无需通过在此页面上向下滑动来停止音频或视频。
通过从屏幕底部的圆形蓝色多媒体按钮向上滑动来再次打开此屏幕。
通过点击多媒体按钮启动和停止音频或视频。
安全访问已启动
设置
五角大楼:美国认为现在就展开针对乌军人员的F-16培训工作毫无意义2023年3月1日, 04:16
© 照片 : Airman 1st Class Christopher Spa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华盛顿电 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事务的副部长卡尔表示,美国认为现在就展开针对乌军人员的F-16培训工作毫无意义,因为基辅可能永远都拿不到这款武器。
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对乌军事援助问题听证会上卡尔说:“我们还没有对乌军人员展开F-16的培训工作。我们评估认为,这款战机的交付时间和训练时间实际上基本相同,都在18个月左右。由于我们还没有决定向乌克兰提供这款武器,我们的盟友和合作伙伴也是这样,我认为,开始培训操作这款乌克兰可能永远不会得到的武器系统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卡尔指出,从零开始生产到向乌克兰交付F-16战机,需要3到6年的时间。
卡尔说:”我们无法预知冲突的发展轨迹。冲突可能会在6个月结束,或者,会在2-3年内结束。”
专家:欧盟关于向乌克兰提供战斗机的说法不负责任,没有美国,欧盟什么也做不了
2月9日, 22:00
2022年9月,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两条管道“北溪-1”和“北溪-2”同时遭遇恐怖袭击。德国、丹麦和瑞典不排除这是针对性的破坏活动。“北溪”天然气管道运营商Nord Stream AG公司表示,两条天然气管道的紧急情况前所未有,无法估算修复时间。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明显是恐怖袭击。
美国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赫什今年2月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责美国和挪威政府组织对俄罗斯向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输气管道实施破坏行动。
白宫谈向基辅提供F-16战机:拜登现在取消这一必要性
2月26日, 22:35
军事
美国
乌克兰
F-16战机
培训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俄罗斯
国际
俄中关系
评论
多媒体
播客
经济
军事
科技
体育
娱乐
WeChatWeibo
关于我们
资料使用条款
反馈
© 2023 Sputnik(卫星社) 所有权利均受保护 京ICP备2020045094号-1 18+
新闻时间线
0
最新民调:如果中国侵台42%美国人支持美国派地面部队协防台湾发表时间: 01/03/2023 - 00:28
在台湾台北的蒋介石纪念馆前的自由广场上,每天举行中华民国国旗升旗仪式。图为两名士兵正在折叠国旗。 AP - Chiang Ying-ying
作者:旧金山特约记者 王山
4 分钟
美国民调机构“拉斯穆森报告”(Rasmussen Reports)日前公布其2月13至15日对美国选民所做的最新民调,受访者就一旦台湾遭中国入侵回答相关问题,结果42%赞成美国派地面部队协防台湾,46%反对;支持美国为此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的比率最高,达79%。
广告
这次电话民调访问了900人,正负误差在3个百分点。
在支持制裁中国的79%受访者中,选择“强烈”(strongly)支持制裁的达60%;仅12%选择即使解放军犯台,仍反对美方制裁中国,9%回答“不确定”。
如果以美国两大党的政党倾向区分,共和党受访者中,有40%支持美国在台湾动用地面部队,民主党有51%,中间选民为38%。
以军种区分,63%支持美国派空军协防台湾,24%连派空军也反对,13%回答不确定;64%支持美国派海军协防台湾,23%连派海军也反对,选择不确定的同样是13%。
前述回答反映出美国社会现况,亦即对战争的厌恶。选民虽支持以军事介入方式支持,但未必包括动用地面部队,较限于派军机和军舰,而非美国大兵。尽管美国民主党及共和党均对北京都抱持强硬立场,但倘若解放军犯台,美国民众显然倾向以经济制裁等方式回应,而非介入战事造成美国子弟兵伤亡。
由于中国是个拥有先进军队的国家,与中国作战的任何国家皆必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有鉴于此,预想到美方军事介入的伤亡,就会驱使美国人反对介入武装冲突。
台湾
中国
美国
同一主题
美国/中国/台湾/防卫
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康达指北京"拿对话当筹码" 称美国致力助台防卫
中国2023年两会
两会预热 习近平忧患江山变色?
中国两会
中共20届二中全会指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
其他新闻
美中台
01/03/2023
最新民调:如果中国侵台42%美国人支持美国派地面部队协防台湾
欧洲/抖音/网络安全
28/02/2023
欧洲议会禁止员工手机下载TikTok
美国/芯片/台湾/中国
28/02/2023
美国芯片法案生效"确保美军获得尖端半导体供应"
俄乌战争
28/02/2023
视频 乌克兰战争一年 土耳其分别与乌俄通话呼吁“公正的和平”
中国-新冠病毒
27/02/2023
美能源部指新冠疫情最可能源于中国实验室泄漏 北京称抹黑
中国/北大/经济学家
27/02/2023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
美国/乌克兰/援助
27/02/2023
美国财长耶伦突访基辅 宣布向乌克兰拨款12亿美元财政援助
欧盟/英国/北爱尔兰/脱欧
27/02/2023
英国与欧盟就解决脱欧后北爱贸易争端达成新协议
俄乌战争/中国
27/02/2023
美国指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 法国外长呼吁中国谨慎
华兴资本包凡
27/02/2023
华兴资本老板包凡消失两周后被宣布正在"配合"调查
我的「节目播放目录」
您的Playlist尚无内容
两会预热 习近平忧患江山变色?发表时间: 01/03/2023 - 00:02
照片为新华社发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23年1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春节招待会发表讲话。中共20届二中全会2月28日结束,习近平讲话指变数增多,要求全党“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AP - Li Xueren
作者:安德烈
13 分钟
中国“两会”早被外界形容为“橡皮图章”,或者“举手机器”,刚刚结束的中共20届二中全会应是最好的佐证。
广告
继续浏览后续
二中全会向两会“推荐”领导人名单,推荐是一种委婉的说法,中共推荐两会的,两会难道能够不通过;向人大会议提交『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如何改革,具体内容不得而知,公报没有任何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共提交全国人大的机构改革方案,全国人大“审议”也只是做表面文章。被称作“中国议会”的全国人大最重要的事,批准新政府,其实这件事人大也就是走走形式。习近平亲信李强取代李克强出任总理,路人皆知,新政府阁员,中共二中全会已经敲定,用不着人大讨论,大会开幕,李克强做完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就让路了。这一切并不奇怪,无非习时代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中共中央2月26日还专门下达文件,要求在法律教育中严格遵守习近平总书记的指令,坚决反对“三权鼎立”“司法独立”“宪政”等“西方错误观点”,这好像是在给两会敲警钟。
关于二中全会审议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香港媒体报道最重要的是要对国安系统进行重大变革,或设中央内务委员会,纳入公安部国安部;或强化中央领导办公室,并由习的亲信王小洪亲自挂职。这样以来,总书记本人将一统刀把子。二中全会2月28日闭幕,关于机构改革的细节公报没有披露,但强调了国际环境“严峻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因此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公报还讲到“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
观察人士分析,透过这一笼统的概述,字里行间流露出习近平主持的二中全会对前景有种很重的不安全感,用词用句都围绕强化稳定和国家安全展开,并称中国发展面临各种意外因素。习近平过去曾用“黑天鹅”“灰犀牛”形容超预期事件。
如何应对不确定或者不安全因素,二中全会公报强调“党的领导”。而且,为了配合二中全会和即将召开的“两会”,党刊『求是』3月1日发表习近平去年三月题为“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的必由之路”的讲话 ,讲话的核心内容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还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央社分析,『求是』杂志选在此刻发表习近平的这篇旧讲话,被认为有呼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通过的意味。而这一方案已被外界解读为中国“强党弱政”时代的来临。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在二十大把一切权力抓到手中,开启第三任总书记任期的习近平,在为两会布局,任命新政府成员以及机构变革方面考虑第一的似乎仍是中共政权的永续,或用习氏语言的另外一种表述,“保江山守江山”。如何才能做到江山永固,只有强化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说白了就是习近平的领导,就是栗战书所说的“定于一尊”。二十大以来,直到刚刚闭幕的二中全会,都在不断地强调全党要好好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用意十分清楚,就是要全党维护习近平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2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协商会上,习近平本人更是直接强调了上述内容,他说,“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唯一不同的是在“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句去掉了“习近平”三个字。
在习近平的谋划和布局中,一切都围绕不断地巩固党的权力展开,而且,他要把这一切不断地告诉全党,只有他领导的党,才能领导中国的“伟大复兴”。人民日报2月27日头版头条发表『人民江山』长文,也是在配合二中全会和未来的两会,文章重复“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历数习近平的伟大功劳和“我将无我”的忘我精神,通篇的用心似在于把江山—人民—党的领袖牢牢地绑成一个“三位一体”。文中还举出习近平领导防疫的例子,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个也不放弃”的高度去强化领袖与人民,领袖与江山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普遍认为习近平的动态清零为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道和经济的灾难,许多人批评他那样做其实是为了保权,为了在二十大顺利连任,“人民至上”不过是说辞。习最后被迫放弃毫无效果且已失控的清零,短短两个月,染疫暴增,死亡人数成谜,网上有人讽刺:“领袖意志至上,人民生命至下”。而用在这里的“守江山”与封建帝王的“坐江山”又有何不同呢?
有分析认为,保江山“永不变色”的确是习近平的重大忧患,因为他想在毛之后开辟持久掌权甚至终身掌权的先例。但是,在这么长的一个时间过程中,尤其在他登台以来本以为“东升西降”“中国可以平视世界了”,反而国内外环境对中国越来越不利的形势下,内部自然难免暗流涌动,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称大党“更需要愈大愈惧,愈强愈恐的态度”,这是在告诫全党还是泄漏了自己内心的不安?而中纪委书记李希在中共二中全会前大喊“坚决清理门户”,“真正做到让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放心”,更是意味深长。
中国
习近平
两会
中共二十大
同一主题
中国走向
专访张伦:习近平的“大反动”与中国的“文明崛起”
中国两会
中共20届二中全会指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
2023年两会
中共重大会议前夕李希为何高喊清理门户
其他新闻
美中台
01/03/2023
最新民调:如果中国侵台42%美国人支持美国派地面部队协防台湾
中国2023年两会
01/03/2023
两会预热 习近平忧患江山变色?
欧洲/抖音/网络安全
28/02/2023
欧洲议会禁止员工手机下载TikTok
美国/中国/台湾/防卫
28/02/2023
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康达指北京"拿对话当筹码" 称美国致力助台防卫
美国/芯片/台湾/中国
28/02/2023
美国芯片法案生效"确保美军获得尖端半导体供应"
俄乌战争
28/02/2023
视频 乌克兰战争一年 土耳其分别与乌俄通话呼吁“公正的和平”
中国-新冠病毒
27/02/2023
美能源部指新冠疫情最可能源于中国实验室泄漏 北京称抹黑
中国/北大/经济学家
27/02/2023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
美国/乌克兰/援助
27/02/2023
美国财长耶伦突访基辅 宣布向乌克兰拨款12亿美元财政援助
欧盟/英国/北爱尔兰/脱欧
27/02/2023
英国与欧盟就解决脱欧后北爱贸易争端达成新协议
俄乌战争/中国
27/02/2023
美国指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 法国外长呼吁中国谨慎
华兴资本包凡
27/02/2023
华兴资本老板包凡消失两周后被宣布正在"配合"调查
我的「节目播放目录」
您的Playlist尚无内容
头条
繁
收
中共20届二中全会指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发表时间: 28/02/2023 - 23:35
2023年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月28日闭幕的中共20届二中全会将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REUTERS - CARLOS GARCIA RAWLINS
作者:安德烈
5 分钟
为中国全国“两会”定向的中共20届二中全会28日闭幕,会议通过向两会“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建议名单以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但并未披露细节。会议公报却强调中国进入“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准备迎接“惊涛骇浪”。
广告
继续浏览后续
中共20届二中全会引起关注的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尤其对其中的国安系统的变革外界多有分析和预测。香港『明报』日前报道,被称为“刀把子”的中国公安部与国安部可能将通过机构改革不再隶属国务院,而归属为新成立的“中共中央内务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将由将由现任公安部长、习近平亲信王小洪主管。『星岛日报』则援引分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改革及整合国安体系功能,其中,现行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有可能“高调走向前台”。
机构改革的具体内容也许到3月5日全国人大召开后逐一明晰,但二中全会会议公报在交代会议事项,公报强调党的领导,“党的二十大对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肯定二十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强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公报随后语调一转,强调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中国面临机遇和风险并存形势,进入“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关于经济,全会公报也强调“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
三年清零之后的中国,经济问题严重,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只有3%,为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差的表现。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城市就业水平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城镇就业人口减少了840万,降至4亿5931万人。与此同时,人均消费也显现少有的衰退。去年薪资收入增长的幅度是30年来最低。
中国
习近平
两会
中共二十大
同一主题
中国2023年两会
两会预热 习近平忧患江山变色?
2023年两会
中共重大会议前夕李希为何高喊清理门户
中国走向
专访张伦:习近平的“大反动”与中国的“文明崛起”
其他新闻
美中台
01/03/2023
最新民调:如果中国侵台42%美国人支持美国派地面部队协防台湾
中国两会
28/02/2023
中共20届二中全会指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
欧洲/抖音/网络安全
28/02/2023
欧洲议会禁止员工手机下载TikTok
美国/中国/台湾/防卫
28/02/2023
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康达指北京"拿对话当筹码" 称美国致力助台防卫
美国/芯片/台湾/中国
28/02/2023
美国芯片法案生效"确保美军获得尖端半导体供应"
俄乌战争
28/02/2023
视频 乌克兰战争一年 土耳其分别与乌俄通话呼吁“公正的和平”
中国-新冠病毒
27/02/2023
美能源部指新冠疫情最可能源于中国实验室泄漏 北京称抹黑
中国/北大/经济学家
27/02/2023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
美国/乌克兰/援助
27/02/2023
美国财长耶伦突访基辅 宣布向乌克兰拨款12亿美元财政援助
欧盟/英国/北爱尔兰/脱欧
27/02/2023
英国与欧盟就解决脱欧后北爱贸易争端达成新协议
俄乌战争/中国
27/02/2023
美国指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 法国外长呼吁中国谨慎
华兴资本包凡
27/02/2023
华兴资本老板包凡消失两周后被宣布正在"配合"调查
我的「节目播放目录」
您的Playlist尚无内容
头条
繁
收听
时事
好文要文
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康达指北京"拿对话当筹码" 称美国致力助台防卫发表时间: 28/02/2023 - 22:46
USA © 网络
作者:法广
6 分钟
美国国务院亚太助卿康达2月28日周二出席国会听证会,他批评中国拿双边对话当筹码,频繁动用经济胁迫手段。他表示,美国国务院正积极研拟方案对抗中国胁迫,也致力协助台湾打造"不对称战力"。康达并称,受到美国制裁的中国"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曾向俄罗斯僱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提供乌克兰的卫星图像。
广告
中央社报道,美国众议院外委会周二以"对抗中国侵略的世代挑战"为题召开听证会,邀请美国国务院主管亚太事务助卿康达(Daniel Kritenbrink)、商务部次长艾斯特维兹(Alan Estevez)等多位官员出席作证。
中国高空侦察气球1月底入侵美国领空,引发美国各界指责,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因此延后访问中国行程;双边关系紧张加剧,北京仍拒绝让美中防长对话。
针对布林肯何时才会访华,康达表示,中国气球入侵美国领空的行径不负责任,令人无法接受,布林肯认为如果当时访问中国,双方无法进行广泛议题讨论,决定等待条件允许再择日出访。至于所需条件,康达说,美方会做判断,决定适当的时机点。
康达也批评,中方有时会拿双边沟通管道当筹码,作法令人遗憾。
众议院外委会民主党首席议员米克斯(Gregory Meeks)在听证会上关切中国对台湾、立陶宛等经济胁迫作为。他询问康达,国会能提供哪些额外协助,让行政部门在支持盟友对抗胁迫上有更多弹性。
康达表示,中国经济胁迫是一大威胁,未来挑战只会越来越严峻。北京把对外关系"武器化"的意图越来越明显,包括经济交流,美国深感关切;除近期的立陶宛,澳洲、日本、菲律宾等多国都曾受害。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康达说,国务院正积极研拟一系列工具手段,应对中国经济胁迫。他以立陶宛为例指出,美方透过提供出口信贷及筹组贸易团来协助立国,盼未来能与国会合作,进一步发展对抗工具。
康达表示,美国行政部门致力履行"台湾关系法"下对台义务,协助台湾维持自我防卫能力;光在去年,国务院通知国会13批对台军售案,是20年以来最多。
他说,拜登政府专注为台湾打造"不对称战力",双方都认为这是维持吓阻力及台海和平稳定最有效方式。
康达并在听证会上表示,对中国正考虑向莫斯科援助致命武器一事,美国及盟友均表示非常担忧。他同时指出,早前被美国财政部列入制裁名单的中国卫星公司"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Spacety),曾向俄罗斯僱佣兵组织瓦格纳集团(Wagner Group)提供乌克兰的卫星图像。
美国
中国
台湾
军事
同一主题
台美关系
蔡英文:台湾将加强与美国的军事联系
美国台湾
台湾高官赴美与白宫秘密会谈
台湾/美国/军事/中国
传美国防部高官抵达台湾 拜登任内首次
其他新闻
美中台
01/03/2023
最新民调:如果中国侵台42%美国人支持美国派地面部队协防台湾
中国2023年两会
01/03/2023
两会预热 习近平忧患江山变色?
中国两会
28/02/2023
中共20届二中全会指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
欧洲/抖音/网络安全
28/02/2023
欧洲议会禁止员工手机下载TikTok
美国/中国/台湾/防卫
28/02/2023
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康达指北京"拿对话当筹码" 称美国致力助台防卫
美国/芯片/台湾/中国
28/02/2023
美国芯片法案生效"确保美军获得尖端半导体供应"
俄乌战争
28/02/2023
视频 乌克兰战争一年 土耳其分别与乌俄通话呼吁“公正的和平”
中国-新冠病毒
27/02/2023
美能源部指新冠疫情最可能源于中国实验室泄漏 北京称抹黑
中国/北大/经济学家
27/02/2023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
美国/乌克兰/援助
27/02/2023
美国财长耶伦突访基辅 宣布向乌克兰拨款12亿美元财政援助
欧盟/英国/北爱尔兰/脱欧
27/02/2023
英国与欧盟就解决脱欧后北爱贸易争端达成新协议
俄乌战争/中国
27/02/2023
美国指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 法国外长呼吁中国谨慎
华兴资本包凡
27/02/2023
华兴资本老板包凡消失两周后被宣布正在"配合"调查
我的「节目播放目录」
您的Playlist尚无内容
头条
繁
收听
时事
好文要文
专访张伦:习近平的“大反动”与中国的“文明崛起”发表时间: 16/02/2023 - 00:07
2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前来访问的伊朗总统莱西举行欢迎仪式。 VIA REUTERS - WANA NEWS AGENCY
作者:安德烈
55 分钟
喧闹多年的习近平第三任连任问题尘埃落定百日有余,中国社会远远没有风平浪静,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恐怕连“登峰造极”的习近平本人也猝不及防。三年来最遭民间痛恨,造成巨大人道灾难,死亡人数至今也是谜的清零政策就连当局也不愿再提及。“两会”在望,难道又是一场新的轮回?国内问题重重,国际波诡云谲,开启长期执政的习近平有何锦囊妙计?又处在一个历史关头的中国将走向何处?中国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崛起?我们邀请法国塞尔奇-巴黎大学教授张伦为我们解读。
广告
二十大,清零与政策调整
法广: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在二十大开启第三任,如今已过百日,对他这三四个月的表现,大体上是一个什么感觉?有观察家觉得他有意“低调”?
张伦:圣诞前日本一家媒体邀请我做了一次对中国2023年走势的预判,我的基本看法是:在第三任连任后,鉴于三年抗疫给社会带来的紧张和愤怒,包括经济下滑以及国际的压力,习在 2023年会做调整,对外进行战略性收缩,改善一下对其不利的做法,对内可能放松一些对社会,经济的管控,减缓一下压力。现在大致看到了一些类似苗头,但从根本上说,我并不认为习会轻易改变他的路线。
法广:二十大上,习近平破除党规连任,民间形容登基,随之发生了一些难以想象的事件,比如白纸运动,习被迫提前放弃清零政策等等。习在元旦贺辞也说“大家都不容易”,“这么大的国,有点不同意见,也是正常的”。似在影射前述事件,尽管许多抗议者至今仍被囚禁;对美政策,似乎也有意放低了姿态?
张伦:我一直觉得,理解习近平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他的诸多的问题,从他的理念,思维方式,局限,应付政治的一些手段,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毛的孩子”,毛的教育在他身上影响很重。当他面对压力、求生存、保权的时候,他也会学毛做出调整。白纸运动爆发是一种社会愤怒的表现,除了清零政策造成的对人的权利侵害,其实还有一些很深层的社会问题,以及经济上的压力,而疫情本身事实上在取消清零之前也已经爆升,开始封不住了;国际上俄罗斯侵乌,西方民主阵营重整,协调行动,世界范围内对威权体制展开大的反击,这些都给习近平造成很大压力。所以他会在内外政策上调整。这种调整是被迫的,出于保权的目的。
法广:的确,他在元月初召开的中纪委会上又在重申从严治党,提出“大党独有的问题”,重申刀刃内向,刮骨疗毒,重典治乱,显得杀气腾腾,这似乎是习近平更真实的一面?
张伦:是这样的。他要保红色江山,维持一党专政的绝对地位,以新的形式,比如借用现代的技术信息手段,向毛的那个时代回归,不仅要强化共产党的统治,还要重建党国体制对社会的控制,甚至侵入到个体生活加以控制,这些他大概是不会变的。但要做到这些,除了上述提及的他会根据形势不时做实用主义的调整外,也会不断强化对统治机器尤其是党的控制,所谓软硬两手政策。如最近我们听到他的一些新提法,说他一贯支持民营企业家等,完全是与前一段将民企搞得鸡飞狗跳政策相反,外交上也在调整。在他这些都是不矛盾的,服从同一个保权目的。因为现在经济问题很大,社会,党内有不满的声音,一方面要恫吓,一方面要适当放软身段。
畸形改革与“大反动“
法广:您跟我谈过,您对习近平治下的党国政治的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大反动,您为什么要用“大反动”去概括?
张伦:习已执政两届十年了,我们如果用什么来概括习近平这十年的话,我觉得“大反动”这三个字可能比较好地概括他执政十年的整体的政策取向。这个词大概2014年左右就开始在我脑中浮现,已很久了,前几年我曾出过一本文集『失去方向的中国』,收集了那些年对中国一些事件的分析评论。“失去方向”是对整个中国的状态的概括,从精英到大众都开始给人呈现出某种失去方向的感觉,但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习近平要扭转中国的演变方向,向改革前毛的政策回归的“大反动“必然带来的结果。
法广:习为什么要大反动?这个大反动是怎么产生的?
张伦:说习搞大反动,是因为它跟中国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的主流方向是相反的。文革后启动的改革的基本指向还是朝着自由化方向的,至少在某些方面这自由化改革一方面是权力主导者允许, 鼓励的结果,另一方面不是官方的主观预设,而是中国民众不断以各种方式争取,抗争所造成的。受到党国极权体制压迫的中国人走出毛时代,渴望自由和民主,改变贫困,整个社会开始反弹复苏。上与下,社会和国家,权力精英与知识分子和民众在渴望改变中国当时的现状,获取更多的自由上暂时取得了共识。一些改革派,知识分子等希望这是一个更完整的改革,不仅是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还有政治的面向;但中共中的一些人并不希望有这样一个整体改革,他们希望这是一个威权性的鸟笼式的服务于中共统治集团利益,受中共完全控制的改革,从这个角度看,邓小平与所谓保守派的陈云有异曲同工之处,虽然邓的想法可能更复杂一些,这个鸟笼在陈云那里除党的领导外是计划经济,在邓小平那里是政治威权,是四项基本原则。全面改革与局部改革两种对中国改革的设想后来在八九时产生了冲撞,中共内部政经两方面反对全面改革的路线合流,对党内外主张全面改革的力量进行清算,这场冲撞对中共震动极大,加之苏东阵营崩塌,中共知道如果不给社会更大的自由空间,自己也难以生存,所以有了邓小平的九二南巡,陈云式的政治加经济鸟笼瓦解,官方全部归结到邓的政治鸟笼路线上来。但可以说,即使发生了六四镇压,社会大体上的演变方向还没有全变,但是因政治踏步不前,经济获得新的空间,两者失衡,协调性全面改革不再,改革进一步畸形化了,经济虽得到发展。“半拉子改革”模式开始形成。
法广:您的意思是,虽然中共发动了六四镇压,但最后在自身求生存的压力下,改革的方向还是没有完全改变?只不过是维持一个“半拉子改革”,这是不是为后来的“大反动”铺垫了基础?
张伦:是的,尽管改革仍是一个自由化的方向,但是畸形化了,且走到一定程度,固化了。六四之前还有一个共识,这个共识虽因六四破碎,但是大家还存着一个模糊的希望,包括西方对中国也是如此:希望经济改革如果继续下去,也许有一天,自由经济的发展,社会力量的增长,会导致中国出现像台湾、南韩那样的变革。而中共领导层也在玩这个游戏,给你一种可能性想象,给许多人和西方一个幻觉。这也是西方现在在检讨对华关系上的一个最重要的面向。事实上,六四之后政治固化靠经济增长却换取了新合法性资源,这强化了中共一些人的信心,要走所谓它的模式,这个模式就是一党专制下的现代化,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模式,所谓“自信”论,“中国模式”论等开始出来,已不仅仅是过渡性的东西,工具性的东西,而是被鼓吹为一个制度性,文明性的新模式。
法广:这应该是到了习近平掌权的时候,尤其到了权力巩固以后,他提出包括“道路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似乎自信到要跟西方全面对抗的地步,好像习的前任在与西方尤其美国打交道时相对比较谨慎?
张伦:这有国际国内的背景。零八年之后,发生金融危机,西方经济受到重大挫折。国内的背景就是中国入世后的经济突飞猛进,举办奥运,信心爆棚,认为这种模式可以持久下去。等到习上台,认为过去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是因为邓模式偏了,可以用毛的模式纠正邓的模式,来打造他的模式。我七,八年前讲过我的观察:习要做的就是“毛邓兼用,毛邓互补,打通毛邓”,成就自己的模式。加上这期间,西方内部因各种问题包括全球化的不适带来的后果逐渐显现,有了他所谓的道路自信,“东升西降”,认定自己的模式要独领风骚,替代西方了。
法广:这种自信是否也跟他本人想要永远执政下去,也就是他所谓的保江山有关?江胡好像没有自信到那种地步,应该是没有奢望要持续执政,习要长期执政,所以他要找出一个很大的理由,所以提出一个中国模式?
张伦:政治人物都是有永远执政的冲动的,所以民主才是必要的。江胡时代因为还有其他政治力量的制约,不敢违逆邓订下的到点退休。到了习,远离了邓,老一代开始退出历史舞台,加上红二代红卫兵出身的蛮干性格,霸王硬上弓,以及六四镇压后官员的大规模腐败,给习这个没有历史功绩却要稳固权力的人一个有利的手段:通过反腐打败,清除对手,才能在事实上走到今天这样一个局面。
法广: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说的这个大反动主要还是习氏统治下才发生的现象?
张伦:概括而言,他的大反动就是对几十年改革开放主流的一个反动,也是世界范围当下出现的对后冷战时代自由民主大潮的大反动趋势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到了江胡后期,悖论已显,就是到底要不要跃上一个台阶,让中国人能获取更多的权利,公民权利能够有更多的制度化的落实,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人们某种经济权利的获得。本来中国的改革就是以权利的扩展为起步的,比如小岗村的农民起来承包土地就是一种解放,权利获得。自由空间的增长,公民权利的增加,这是改革的核心。但是到了一定时期就跟邓的威权路线发生了矛盾,就是说他能够放的东西都给你放了,最后到了权利(right )跟权力(power) 开始要发生无法调节的冲突了。这从经济领域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国企民企到一定时候如何协调开始发生矛盾;社会领域的官民利益冲突激化,维稳就出来了,这已经有反动的迹象,但江胡时代还试图在这些问题上寻求一些观念与制度性探讨与妥协,比如江的“三个代表”,胡时代的“和谐社会”,甚至官民都还没少提“公民社会”,总之还有一个重建国家与社会以及彼此关系的企图,讨论的空间。
到习的时代,解决国家与社会紧张关系的不同在于:就是不玩这套了!而是用毛时代的东西来解决改革中发生的问题。习的大反动与以往做法的某些带有本质性的区别在于它是反权利增加的改革,甚至它要削减你已获取的某些自由,更限制你的自由,限制民间公民社会力量的增长,重拾改革前的方式加上新的技术手段来应对不完整改革造成的问题,这是第一层意义上的大反动。
如果再来看近代中国历史趋势的话,可以发现其中经历了几个重要反复,中共夺权包括后来的执政经历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民国时代的历史的一个大反动;再往前,清末也发生过几次这样规律性的变化。后文革时代是对毛时代的一个修正,重新靠近世界主流文明,与现代世界、与现代性接轨。现代性的本质就是自由,所以中国内部理顺了,也顺应了国际潮流,才有后来的格局。那么,习现在所做的不仅是对这三,四十年的改革整体趋势的一次大反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走向现代文明进程中发生的新的一次大反动。这是第二层意义上的大反动;第三个层次也跟此相连,它实际上是对以自由为核心的现代人类主流文明的一次大反动,这些都是就其政策的反自由的本质性特质来讲的。
习近平的统治,中国的当下与未来
法广:在谈到“大反动”对中国未来走向的影响之前,我想插入一个既很当下也指向未来的问题,最近有两个数字不太好,一个是2022年的经济增长大概是文革结束以来第二低;还有一个很严重的数字,就是中国人口自六零年代发生大饥饿之后出现第一次萎缩,中国社会未富先老好像提前来临。您怎么看?
张伦:长期讲,从地球整体资源环境与人口的平衡角度看,人口的适当减少不是坏事,但是现在出现的问题是因中共政策出现了一种极端的方式,带来的就是在可见的非常短的时间内人口的大幅缩减,会带来经济的萎缩,养老医疗缺乏财力等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造成社会冲击。这是中共几十年来非人道的极端的人口控制政策带来的恶果,同时又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畸形状况的一个产物,房价高涨,年轻一代承受压力过重,中国面临的是未富先老,社会负担沉重。因为问题严重。当局现在一定会以当年搞计划生育的极端方式重新搞刺激生育的运动,会不会有结果令人怀疑。
关于经济的问题,习在两三天内逆转解封,没有任何章法和准备,固执三年的清零让社会付出巨大成本,至少也应该准备好一些必要的医疗设施,结果发现皇帝没有穿衣服,体温计发烧药都不够,让人民继续承受巨大损失。当然,习逆转清零,不只是因人们抗议的原因,经济上因为这个清零模式到了无以为继的状态,应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几天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表了前三季的经济数据,非常糟糕,这一定是他们最后突然做这个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中共的数据都是政治数据,不可信的,比如为什么有所谓的李克强指数,就是李克强当初本人也说自己不相信中国的数据,用耗电量,货运量及贷款等来加总来分析经济运行真实状况。现在的局面是相当严峻的,一个是你刚提到的人口,一个就是经济,官方公布的数据都那么糟糕,他们内部的数据,实际情况究竟糟糕到了什么程度,我们只能想象。
法广:有人预料经济或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但按照您的分析,这种大反动的趋势似乎很难改变,长此以往,中国的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这对世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张伦:中国社会,中国人这些年已经为习的政策付出了巨大代价,经济因解封会有局部反弹的,但中国失去了方向;方向有了问题,许多东西就都理不顺了,经济最终也很难搞好。中国要往何处去?再一次成为我们必须要讨论的问题。许多人谈论中国崛起,但是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其实不是什么投资,经济数据等等,这些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是中国人的精神迷茫,缺乏信心,对中国将来要走向哪里的困惑?这不是所谓习近平思想所能解决的。回头看后文革时代,邓小平的实用思想其实管了几十年,它有它的功效和历史地位,就是解构毛的那一套东西,有助于人的思想解放,但回避了中国到底要一个怎样的发展与文明目标的问题,其局限以及带来的问题今天已经非常明显,我们到了一个时候,需要重新定义民族的现代性构建方向,价值标准,这是关键。
这些年,在习看来,过去几十年的改革中所具有的自由化趋势有可能最终瓦解中共政权,出于巩固中共权力以及他个人的权力的需要,他要扭转这种趋势,用取消自由的方式来应对因为自由不完整的改革带来的问题。因有了局部自由,中国才得到发展,因自由的不完整,缺乏新闻自由,财产保障,司法独立,选举权利等才让腐败横行,社会不公,这些本来应该用更深刻完整的改革来解决这不完整改革带来的问题,但习近平的解决之道是是用改革前毛的方式,重提党的绝对领导,焦裕禄、雷锋,倡导红色基因教育等等,导致整个社会陷入迷茫和无所适从,从精英到普通人,许多人都很困惑,包括整个华人世界都被搅得很乱。这个状态持续下去,就与西方的关系来讲即便因各种地缘政治的现实考量有局部暂时的缓和,但也不可能有根本的缓解,因为那不仅有利益,更是价值上的冲突。模糊的空间不存在了。中国的各种问题很难从根本上理顺。还会继续让中国人付出巨大的代价。威权甚至极权的“模式”都可能在某种条件下造成经济的增长,希特勒治下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民众也曾得到过很多的福利,因此万众欢呼;苏联也出现过经济高增长的时期,但是制度与价值性的问题不解决,文明的方向性不解决,将来可能是眼看着它大厦起,也可能会看到大厦倾的。
法广:按照习的设想,他要复兴中华,他要把中国变成世界第一强国, 但是现在根据多家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发展势头明显趋弱,人口也越来越萎缩,未富先老,变成第一强国的希望似乎渺茫了?
张伦:我们看俄国,普京有一句豪言:给我二十年,我给你再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许多俄国人也相信这个东西,才支持他这么多年。他也在一定时期,由于石油价格增长等因素,确实给俄罗斯带来过较过去更好的生活,但是现在俄罗斯陷入了什么状态?在这个意义上讲,习近平与普京异曲同工,他的中国梦,复兴中华,恰恰因为他的做法很可能最终使中国远离这些目标。毛大跃进造成三年大饥饿,几千万人中国人死亡,习清零三年的行为决策方式跟大跃进三年类似。毛失败后暂时退居二线,最后发动文革反扑。而习的个人声望因三年清零受损,在中共党内一定也会有反映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做一些适当调整。但我的问题是,他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在什么问题上发动政治反扑?台海问题是否是一个可能?当然现在的情况与毛时代相比也有些不同,一方面是因与外部世界的关联,受到的制约更大;但另一方面麻烦的是习近平也可能更少一些元老们的掣肘,决策的不确定性也大增。没有平衡调整的体制,本来有一个到点退休制,给中国这二三十年带来政治上的某些稳定性。可预期性。现在取消了,什么都全系一身,极大地增加了政治不稳定性与不可测性。领导人退休制让社会如果有不满还有一种盼头,现在习近平让社会失去这种可能,其实社会的绝望情绪是白纸运动发生的另外一个深层的社会心理原因。
法广:习的重心好像还在于牢牢控制党内,他一再地强调刀刃向内,他总是担心控制得不够?
张伦:政治如同社会,永远在变化,缺少调整机制的政体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独裁者永远担心会变,所以永远要清洗,“反腐永远在路上”,道理就在这里,永远需要清洗对手,甚至最可靠的人有一天也会成为对手,他永远没有安全感,他现在控制着全党,但控制永远是相对的。他需要不断地提防,不断地发出震慑,让周围服服帖帖。
“革命性改革”与“文明崛起”
法广:那么,面对这样一种大反动局面,而且可能要长期持续下去的几乎让人没有盼头的,几乎是无解的大反动局面,我们还是回到那个最严峻的问题,中国向何处去?
张伦:其实在这样一个比较暗淡的时期,一些未来的征兆很可能已在孕育。白纸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它象征着年轻的一代重新开始站上历史舞台,这是三十年来没有过的事情。从历史的角度去看,意义极其重大。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抗争没有断过,但基本上是在社会,经济诉求层面,政治层面的尤其是在街头的政治诉求是没有过的。我曾经跟年轻人说过,中国的现代性基本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哪一代人都会摊上事。某种意义上说,过去二三十年度过青春期的算是幸运的,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可以旅游、留学,玩自己的,未来可期。与我们那时代一个重大的不同是,那时政治和我们的生活是连着的,我们受苦跟毛的政策有直接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与个人生活开始慢慢有些分离,六四之后,中共有意放松一些,你愿意吃喝玩乐没关系,只要你不问政治我就不管你。习这些年尤其是最近三年给这些年轻人一个很深刻的教训,就是这个权力跟你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政治的压迫性重新跟现实的生活又发生连接。政治高压、经济滑坡、青年失业率很高,习近平第三次登基,个人前途迷茫。于是,政治问题,权力问题,公民参与社会的政治问题三十年后又复归,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这就是这次白纸运动最深远的意义。躺平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抗争”,走向街头是另一种抗争,其实人尤其是年轻人是不可能永远躺平的,从躺平到街头,或许就是一念之间。问题意识重新出现,政治性口号提了出来,又开始与三十年前的天安门民主运动要求法治、民主和新闻自由的基本诉求衔接。路还很长,但是基本问题重新提出来让人们思考,从这个意义上看,在这个疫情肆虐,经济下滑,权力暴虐的黯淡的时光大反动时期,社会依旧在抗争,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在抗拒这个大反动。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法广:新一代开始有了政治诉求,与三十年前的一代中国人的问题意识开始衔接,这只是短暂的喷发,还是带出某种指向性的东西,中国未来的前景因此会逐渐清晰起来吗?
张伦:中国近代以来其实颠簸反复多次了,20年前应邀去南美参加过一个关于二十世纪的革命与二十一世纪的民族问题研讨会,我曾经将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概括为一个从改良到革命,再从革命到改良的巨大历史循环,晚清末年改革,没改革彻底闹出了革命,因各种因缘一直到共产革命,文革,一波高过一波,然后出现大转折,再开始改革,现在它又有了一个大反动,改革陷入死亡。中国将来怎么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我的看法是需要一种新的“革命性改革”,来完成或终结中国近代以来大的轮回。
法广:您能否把您这个说法再稍展开几句?
张伦:“革命性改革“就是要突破体制,改掉现有模式,但尽量避免以传统型的大规模流血的革命方式,把改革目标彻底重新设定,以公民的权利增加及其保护作为改革最重要的标准,将中国的“文明崛起”作为目标。关于如何做到能否达成这些问题以后找机会再详述,这里简单先提这么几句。这些年,说了许多中国崛起,外国人也说,中国人也感到自豪,但我认为中国人现在需要思考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国崛起的方式以及最后的目标是什么。近代以来,出现过日本式崛起,德国式崛起,结果给自己民族也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中国人希望自己的国家崛起于世界之林,无可厚非;人都有上进争强之心,要受人尊重,人之常情,但怎样崛起才是恰当的,崛起为了什么才是需要考虑的。想超过美国,可以,但你要怎样才能做得比美国更好?美国现在有的某些东西应该是中国汲取的,同时美国不足的东西我们要能够做得比它更完善,这个才是中国人应该努力要达成的目标。就当下讲,如要抗拒大反动,就要有一个关于未来的方向。习近平现在这个大反动的一个很重要的面向,就是民族主义。跟毛时代有所不同,毛时代还有一些乌托邦的东西,他现在抽掉乌托邦,用彻底的民族主义加上毛的另外一些专断的东西来展开大反动。我们应该用“文明崛起“来消解习的民族主义崛起,作为努力的方向,中国人将来可以在文明的创建上,更新再造上,与他人竞争,为人类的福祉做出贡献。但这又不是习所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个东西抽空了现代性的一些基本要素。中国人要汲取过去自己与他人的教训,文明崛起的核心就是首先把现代性中最基本的关于自由、人权、民主的东西继承过来,然后在这基础上结合自己民族的文化对现代性加以补充或发展,再创造。这个方向要确立,要有一些新的思考,以抗拒习主导的这样一个大反动,才有可能减少中国人自己遭受灾难且给他人带来灾难的可能,这个民族将来才有可能真正在世界上赢得荣光,实现对自身及世界都有利的崛起。
中国
习近平
中共二十大
同一主题
中共二十大前瞻
专访张伦 : 一个时代终结 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会走向何处?
要闻分析
侵乌一年: 普京自负 严重误判泽连斯基
中国退休人员上街抗议
武汉大连爆发反政府削减医保示威 "白发运动"蔓延
其他新闻
美中台
01/03/2023
最新民调:如果中国侵台42%美国人支持美国派地面部队协防台湾
中国2023年两会
01/03/2023
两会预热 习近平忧患江山变色?
中国两会
28/02/2023
中共20届二中全会指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
欧洲/抖音/网络安全
28/02/2023
欧洲议会禁止员工手机下载TikTok
美国/中国/台湾/防卫
28/02/2023
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康达指北京"拿对话当筹码" 称美国致力助台防卫
美国/芯片/台湾/中国
28/02/2023
美国芯片法案生效"确保美军获得尖端半导体供应"
俄乌战争
28/02/2023
视频 乌克兰战争一年 土耳其分别与乌俄通话呼吁“公正的和平”
中国-新冠病毒
27/02/2023
美能源部指新冠疫情最可能源于中国实验室泄漏 北京称抹黑
中国/北大/经济学家
27/02/2023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
美国/乌克兰/援助
27/02/2023
美国财长耶伦突访基辅 宣布向乌克兰拨款12亿美元财政援助
欧盟/英国/北爱尔兰/脱欧
27/02/2023
英国与欧盟就解决脱欧后北爱贸易争端达成新协议
俄乌战争/中国
27/02/2023
美国指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 法国外长呼吁中国谨慎
华兴资本包凡
27/02/2023
华兴资本老板包凡消失两周后被宣布正在"配合"调查
我的「节目播放目录」
您的Playlist尚无内容
鸿儒私塾实境馆 肾病因性起 音乐是良药
鸿儒私塾观察
鸿儒私塾实境馆
肾病因性起
音乐是良药
鸿儒私塾观察
鸿儒私塾实境馆
肾病因性起
音乐是良药
需要认真投入才有效
是一种气功境
鸿儒私塾观察
鸿儒私塾实境馆
Athens雅典
Eden 伊甸园
鸿儒私塾实境馆 国际地位日重
鸿儒私塾观察
鸿儒私塾实境馆
国际地位日重
此文Pinterest删
普京:西方为自己的利益永远不会厌倦利用极端分子2023年2月28日, 20:55
© Sputnik / Pavel Bednyakov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说,西方为自己的利益永远不会厌倦利用极端分子,总是使用手头上有的东西对付俄罗斯。
普京在俄联邦安全局局务会议上说:“我们知道,尽管高声发出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声明,但是他们为自己的利益永远不会厌倦利用激进分子和极端分子。总是使用手头上可以利用的东西对付我们。以前总是这样,现在也是。”
普京指出,反恐行动依旧是重要任务。普京强调说,过去一年类似的犯罪数量增加,这与基辅政权试图使用恐怖主义方法有关。
普京:在对乌特别军事行动中为俄武装力量和俄国家近卫军提供协助是俄联邦安全局的工作重点
好文要文
微博正文
胡锡进 2-27 20:08 来自 中兴Axon 40 Ultra
近日美国把反华调门拉得很高,不仅臆测并指责中国正考虑援助俄罗斯“致命武器”,而且又把5个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很是嚣张。美国公开对中国指手画脚,一副凶悍的流氓样子,它为什么敢这样做,并且能耍得开呢?
首先,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俄乌冲突做了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定义,并且向国际社会推广。其实这场冲突的来龙去脉挺复杂的,它是苏联解体的后遗症。乌克兰内部大量俄罗斯族人不接受乌2014年以后新政权对待俄族的态度,他们要求从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乌克兰“再独立”,遭到基辅镇压,俄罗斯则支持他们。这种情况在前南斯拉夫和格鲁吉亚都出现过,处理不好就会酿成战争。再加上北约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导致了事情的爆发。俄在乌克兰既是进攻方,又是战略防守方。
当今世上有很多原则,它们有时是矛盾的,就看从哪个角度定义事情。
联合国一项最新投票显示,141票要求俄从乌克兰立即撤军,对该决议投反对和弃权票的虽然一共有39个国家,处于少数,但这39个国家的人口达到了42亿,超过了80亿全球人口的半数,这说明国际社会的实际看法是复杂的。但是美国和西方舆论的声量很大,而且既然定性了这是“侵略和反侵略战争”,那么美国给乌克兰提供多少杀人武器都可以打扮成“帮助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美国还可以冒充国际警察,调查中国与俄罗斯的正当贸易,指控中国这也是“军援”,那也是“军援”。
更令人气愤的是,美国是向台湾当局提供致命武器的唯一国家,其推行双重标准的无耻令人乍舌。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流氓,中国舆论场上有一些人竟然舔美国流氓的屁股沟,向中国社会推销美国的定义,对中国同时保持与俄罗斯乌克兰正常关系的中立态度拧着来,这些人当然有权利说他们的话,但从道义上说,我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与中国国家利益背道而驰。
第二个原因是,美国这个流氓确实有力量,它掌握着半导体等关键技术的顶端,控制着全球金融体系,又有一大群盟友,既能够对一个国家进行整体科技和经济施压,又能对具体的公司进行点穴式制裁,从而将符合它们国家利益的定义和政策做强行推动。它在向全世界公然演绎什么叫有力量就有道理,错的也是对的,不仅双重标准,多重标准都可以。
对中国来说,我们现在要捍卫自己对俄乌冲突持中立立场的权利,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复杂,我们有权不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明确表态。中俄关系很重要,是整个国际关系的的正能量,它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绝不会受第三方因素的干扰。同时保持与俄罗斯和乌克兰良好关系就是中国的态度,中俄贸易不是为了支持俄罗斯进行战争而发展的,它有符合中俄两国利益的合理逻辑。
中国不支持战争,不提供军援,但是我们没有义务把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清单打一份送给美国人审视,流氓不要把自己真当成这个世界的领袖。
美国总是用“将面临实际后果”来威胁中国,让它威胁好了。中国应该继续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事,如果美国要挑起与中国的对抗,我们的态度应该是顺其自然,坚决奉陪之。贸易战都打成那样了,很多中国公司都已经在美国的“实体清单”上了,还能怎么样?我看美国真敢与中国“金融脱钩”!那将是他们自己敲响美元失去国际货币地位的丧钟。
转发581
评论2057
赞1.8万
酷哥gkd美帝人类有历史以来最厚颜无耻的国家!双标之国 必将受到反噬!
2-27 20:13 来自北京
327
淇财“美国真敢与中国“金融脱钩”!那将是他们自己敲响美元失去国际货币地位的丧钟。”
2-27 20:15 来自河南
165
-姜子牙-永远坚定支持祖国!
2-27 20:16 来自河南
142
腊腊0110美国一流氓,相信国家智慧,支持老胡
2-27 20:16 来自河南
121
半池梨花水说得很好,掌握着世界舆论的定义权和世界顶尖的科技力量,美国的流氓行为充满着破坏力。作为中国人,还是要搞清楚自己的立场
2-27 20:13 来自河南
94
信信家的一只喵希望我们国家可以好好的
2-27 20:14 来自江苏
63
浮木人生7546即使没有俄罗斯,美国也不会放过中国,只有强大,强大,强大
2-27 21:21 来自浙江
54
我在芳菲路口想你支持国家保持中立
2-27 20:20 来自北京
45
躺平de韭菜支持老胡,坚决捍卫国家利益!
2-27 20:20 来自广东
42
山的哪边·支持老胡
2-27 20:10 来自安徽
30
诚实的男人199903支持老胡
2-27 20:14 来自中国
25
如果云知道-202010希望有些国家有些自知之明,而不是频频触碰我国底线,支持老胡
2-27 20:12 来自云南
21
365-厦门大雨美帝按照中国话来说,缺少什么就想要什么
2-27 20:10 来自福建
12
南山张某人“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流氓,中国舆论场上有一些人竟然舔美国流氓的屁股沟”
2-27 20:12 来自广东
79
股市第一投资50ETF自己一身绿毛,还说别人是妖怪!美国一直如此!
2-27 20:15 来自江苏
32
95比吉卡特么连俄罗斯是侵略都不认了???!!!
2-27 20:10 来自重庆
756
方方壶果果全世界都跟你过不去?什么原因?
2-27 20:11 来自上海
663
YandexJunk胡编,那你怎么定义俄罗斯的入侵呢?怎么定义俄罗斯吞了乌克兰4个州呢
2-27 20:10 来自福建
592
WOLF-大金刚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41票代表141个国家。胡编你拿人口说支持率未免有点可笑,咋还不拿国土面积说事呢?
2-27 20:16 来自上海
577
爱玩爱笑的理科人还有比俄罗斯更流氓的?
2-27 20:17 来自广东
530
发表评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简体繁體
俄专家:美国挑起新冠病毒起源调查意在引发周边国家对华不满2023年2月28日, 15:05
© AP Photo / Ted Shaffrey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资深教师、外交官弗拉基米尔·扎哈罗夫2月28日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美国最新一次在新冠病毒起源问题上的对华指责是彻底的挑衅,其目的是引发周边国家对中国的不满。
扎哈罗夫表示,指责中国传播新冠状病毒的新企图完全是华盛顿的战略,对北京施加大规模压力,迫使北京最终为自己的错误辩护。
专家强调说:“我要指出的是,美国自己至今还没有向世界解释,为什么将俄罗斯和北京包围在密集的生物实验室网络中,进行危险的致病病毒实验。因此,目前对中国的试验是纯粹的挑衅,目的是让周边国家引发对北京的不信任。"
美国能源部2月26日称,他们有新的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实验室的一次意外泄漏。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当地时间2月27日表示,美国政府和情报界尚未就新冠病毒的起源达成一致意见。他同时声称,希望中国在新冠病毒调查中充分合作并保持完全透明。
白宫:美国政府和情报界尚未就新冠病毒起源达成一致意见
09:31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月27日对此回应称,有关方面应当停止翻炒实验室泄漏的论调,停止抹黑中国,停止将溯源问题政治化。
中国
美国
新冠病毒
国际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俄罗斯
国际
俄中关系
评论
多媒体
播客
经济
军事
科技
体育
娱乐
WeChatWeibo
关于我们
资料使用条款
反馈
© 2023 Sputnik(卫星社) 所有权利均受保护 京ICP备2020045094号-1 18+
新闻时间线
0
鸿儒私塾观察
鸿儒私塾实境馆
已征服中美人心
鸿儒私塾观察
鸿儒私塾实境馆
秋风论道老金曰
鸿儒私塾观察 前文Pinterest删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简体繁體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中俄关系很重要,是整个国际关系的正能量2023年2月28日, 19:34
© Sputnik / Vitaliy Belousov
/ 跳转媒体库
近日,中国《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在微博发表文章表示,保持与俄罗斯和乌克兰良好关系就是中国的态度,中俄贸易不是为了支持俄罗斯进行战争而发展的,它有符合中俄两国利益的合理逻辑。
胡锡进强调称,中国应该继续按照自己的原则做事,如果美国要挑起与中国的对抗,中国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坚决奉陪之。
他在文章中写道:“近日美国把反华调门拉得很高,不仅臆测并指责中国正考虑援助俄罗斯‘致命武器’,而且又把5个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公开对中国指手画脚。“
胡锡进认为,美国带领西方国家对俄乌冲突做了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的定义,并且向国际社会推广。其实这场冲突的来龙去脉是复杂的,它是苏联解体的后遗症。乌克兰内部大量俄罗斯族人不接受乌2014年以后新政权对待俄族的态度,他们要求从苏联解体后独立的乌克兰“再独立”,遭到基辅镇压,俄罗斯则支持他们。再加上北约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导致了事情的爆发。俄在乌克兰既是进攻方,又是战略防守方。
胡锡进还写道:“当今世上有很多原则,它们有时是矛盾的,就看从哪个角度定义事情。联合国一项最新投票显示,141票要求俄从乌克兰立即撤军,对该决议投反对和弃权票的虽然一共有39个国家,处于少数,但这39个国家的人口达到了42亿,超过了80亿全球人口的半数,这说明国际社会的实际看法是复杂的。但是美国和西方舆论的声量很大,将中国与俄罗斯的正常贸易指控为给俄罗斯提供军援。”
胡锡进说:“更令人气愤的是,美国是向台湾当局提供致命武器的唯一国家,其推行双重标准的无耻令人乍舌。”
胡锡进指出,对中国来说,现在要捍卫自己对俄乌冲突持中立立场的权利,中国有权不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明确表态。中俄关系很重要,是整个国际关系的正能量,它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绝不会受第三方因素的干扰。中俄贸易不是为了支持俄罗斯进行战争而发展的,它有符合中俄两国利益的合理逻辑。
多媒体
普京:俄中关系正在按照计划发展,两国在经济领域达到新的里程碑
2月22日, 21:34
俄中关系
中国
乌克兰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俄罗斯
国际
俄中关系
评论
多媒体
播客
经济
军事
科技
体育
娱乐
WeChatWeibo
关于我们
资料使用条款
反馈
© 2023 Sputnik(卫星社) 所有权利均受保护 京ICP备2020045094号-1 18+
新闻时间线
0
好文 Is National Divorce a Good Idea?
There is another, far more important question to ask instead.
BY RUFARO MANYEPA • FEBRUARY 28, 2023
When United States Rep. Marjorie Taylor Greene tweeted last week that Americans “need a national divorce,” she somehow managed to unite most of the public against her. Media commentators and politicians waded into the conversation in almost universal condemnation of the idea of a national divorce. The reasons for condemnation depended on which side of the political aisle one was on.
Democrat media pundit Joy Reid said a national divorce would lead to Republican states returning to pre-13th Amendment conditions. On the other hand, conservative commentator Matt Walsh said he would “rather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fighting with them than do that. I won’t give them an inch, let alone 2 million square miles.”
Regardless of political affiliation, most public figures and personalities have come out against the idea of a national divorce. But it is easy to see how the idea would resonate with ordinary people who don’t have much of a voice.
If a national divorce did occur, Democrats “could live in their safe space blue states, own nothing, let their government decide and control everything,” Representative Greene said, “and most importantly protect their fragile minds from being shocked and insulted by those of us on the right who believe in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hen Americans could choose which way, left or right, provides them with the best quality of life, and we don’t have to argue with one another anymore.”
The idea behind national divorce is to circumvent any violence. By preemptively redrawing national borders and separating the masses by ideology, there wouldn’t be any need for violence. Conservatives and Republicans would then live in peace, away from each other. Many people find this very desirable.
But is it a good idea? The short answer is no.
For one, it would be a logistical nightmare. There are several blue cities in red states. How would those get divided? Each individual state would face unique challenges with expensive solutions. Infrastructure would also be a major hurdle, as new highway, electrical and waterway systems would need to be developed. Then there is also the matter of how the military assets and personnel would be divided and shared.
In reality, it is highly unlikely that an actual divorce would occur. But that doesn’t make the current problems any less urgent.
America is a nation divided. Its polarization is reflected in the toxic discourse around politics, race, education, science, health and even entertainment. The last time America was this divided, 600,000 people died in the resulting Civil War.
“We need a national divorce,” tweeted Greene on Monday. “We need to separate by red states and blue states and shrink the federal government. Everyone I talk to says this. From the sick and disgusting woke culture issues shoved down our throats to the Democrats’ traitorous America Last policies, we are done.”
A national divorce might be a bad idea, but the problems that have inspired the calls for one are very real and they aren’t going away. The hostilities between the right and the left aren’t going away.
And the truth is, the idea of a national divorce is a red herring. So many believe that despite all the increasingly violent differences that exist, all will be well as long as it remains a geographically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But even if the country doesn’t divorce, the present ideological split will result in national collapse.
The Bible says that America won’t even have the chance to divorce and that current hostilities will continue to escalate.
And so, the real question isn’t whether or not national divorce is a good idea. There is a far more important question to ask. Trumpet editor in chief Gerald Flurry writes in America Under Attack:
In just a few short years, the wealthiest, most powerful, most influential single nation in human history has become dangerously radicalized, divided and weak. It has rapidly fallen into political dysfunction, social division, economic woe, judicial and legislative compromise, and catastrophic moral failure. The nation Abraham Lincoln called “the last best hope of Earth” is, as he warned, about to “die by suicide.”
Why is the nation with every historic, geographical, cultur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advantage destroying itself?
National divorce is unlikely, but civil war is on the horizon. The Bible explains why. To learn the real reason, request your free copy of America Under Attack, by Mr. Flurry.
E-MAIL RUFARO MANYEPA
ABOUT US CONTACT U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PRIVACY POLICY TERMS OF USE
COPYRIGHT © 2023 PHILADELPHIA CHURCH OF GOD, ALL RIGHTS RESERVED
Original text
Contribute a better translation
好文要文 全国离婚是个好主意吗?
相反,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要问。
作者:RUFARO MANYEPA • 2023 年 2 月 28 日
W当美国众议员马乔里·泰勒·格林 (Marjorie Taylor Greene)上周发推文说美国人“需要全国离婚”时,她不知何故设法团结了大多数公众反对她。媒体评论员和政客们几乎普遍谴责了全国离婚的想法。谴责的理由取决于一个人站在政治立场的哪一边。
民主党媒体专家乔伊·里德表示,全国离婚将导致共和党各州恢复到第 13 条修正案之前的状态。另一方面,保守派评论员马特沃尔什表示,他“宁愿用我的余生与他们战斗,也不愿那样做。我不会给他们一寸,更不用说 200 万平方英里了。”
无论政治派别如何,大多数公众人物和名人都反对全国离婚的想法。但很容易看出这个想法如何与没有太多发言权的普通人产生共鸣。
如果真的发生全国性离婚,民主党人“可以生活在他们安全的蓝色太空州,一无所有,让他们的政府决定和控制一切,”格林代表说,“最重要的是保护他们脆弱的心灵免受那些人的震惊和侮辱我们这些相信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样美国人就可以选择左或右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质量,我们就不必再互相争论了。”
国家离婚背后的想法是规避任何暴力。通过先发制人地重新划定国界并用意识形态将群众分开,就不需要暴力了。保守派和共和党人将和平相处,远离彼此。许多人认为这是非常可取的。
但这是个好主意吗?最简洁的答案是不。
首先,这将是一场后勤噩梦。红色州有几个蓝色城市。那些将如何划分?每个州都将面临昂贵解决方案的独特挑战。基础设施也将是一个主要障碍,因为需要开发新的公路、电力和水路系统。然后就是军力资产和人员如何划分和共享的问题。
实际上,真正离婚的可能性很小。但这并没有降低当前问题的紧迫性。
美国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它的两极分化反映在围绕政治、种族、教育、科学、健康甚至娱乐的有毒言论中。上一次美国如此分裂时,60 万人死于由此引发的内战。
“我们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离婚,”格林周一在推特上写道。“我们需要将红州和蓝州分开,并缩减联邦政府。与我交谈的每个人都这么说。从压在我们喉咙里的病态和令人作呕的唤醒文化问题,到民主党背叛的美国末日政策,我们完蛋了。”
全国离婚可能是个坏主意,但激发离婚呼声的问题非常真实,而且不会消失。右翼和左翼之间的敌对行动不会消失。
事实是,全国离婚的想法是转移注意力。许多人认为,尽管存在着越来越激烈的分歧,但只要它在地理上仍然是美利坚合众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即使国家不离婚,现在的意识形态分裂也会导致国家崩溃。
圣经说美国连离婚的机会都没有,目前的敌对行动将继续升级。
因此,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全国离婚是否是个好主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要问。Trumpet主编 Gerald Flurry 在America Under Attack 中写道:
在短短几年内,人类历史上最富有、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单一国家变得危险地激进、分裂和软弱。它迅速陷入政治失灵、社会分裂、经济困境、司法和立法妥协以及灾难性的道德失败。正如他警告的那样,亚伯拉罕·林肯称之为“地球上最后最好的希望”的国家即将“死于自杀”。
为什么这个拥有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和军事优势的国家要自我毁灭?
全国离婚的可能性不大,但内战一触即发。圣经解释了原因。要了解真正的原因,请免费索取Flurry 先生所著的America Under Attack。
给 RUFARO MANYEPA 发电子邮件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经常问的问题 隐私政策 使用条款
版权所有 © 2023 费城上帝的教会,保留所有权利
Original text
Contribute a better translation
布林肯访问中亚,与中俄争夺影响力In Central Asia, Blinken Will Urge Distance From Russia, and Ukraine War黄安伟, ANTON TROIANOVSKI, STANLEY REED2023年2月28日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与五个中亚共和国的外长举行会晤。 KEVIN LAMARQUE/REUTERSSecretary of State Antony J. Blinken is flying on Tuesday into the heart of what Moscow considers its sphere of influence to urge senior Central Asian officials convening in Kazakhstan to maintain independence from Russia and China.
周二,国务卿布林肯飞抵被莫斯科视为势力范围的心脏地带,敦促在哈萨克斯坦会晤的中亚高官维持其独立于俄罗斯和中国的状态。
The meetings come at a critical juncture in American efforts to head off Moscow’s global efforts to seek economic aid — and in some cases military aid — as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allies rush new weapons into Ukraine to try to give the Ukrainians a battlefield advantage over Russian troops.
此番会晤正值美国努力阻止莫斯科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经济援助,以及某些情况下的军事援助的关键时刻,美国及盟友正在向乌克兰运送新武器,试图让乌军在战场上获得对抗俄军的优势。
Mr. Blinken’s trip is the first by any Biden cabinet official to Central Asia, while both President Vladimir V. Putin of Russia and President Xi Jinping of China — who are competing to expand their nations’ influence across the region — made visits in September.
布林肯是首位访问中亚的拜登内阁官员,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已在去年9月进行了访问,他们正在竞相扩大本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Foreign ministers from five Central Asian republics that broke away from the Soviet Union — Kazakhstan, Kyrgyzstan, Tajikistan, Turkmenistan and Uzbekistan — are scheduled to meet one on one with Mr. Blinken and to hold formal group discussions with him and other senior U.S. officials. The United States knows these nations, which still have strong ties to Moscow, are unlikely to strain those relations.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五个脱离苏联的中亚共和国外长计划与布林肯单独会晤,并与他和其他美国高级官员举行正式磋商。这些国家仍与莫斯科关系牢固,不太可能就此转向,美国对此心知肚明。
But American officials have noted the skeptical remarks that some top Central Asian officials, including in Kazakhstan, have made about Mr. Putin and his invasion of Ukraine, another former Soviet republic.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aims to exploit that as it seeks to isolate Moscow and keep up sanctions meant to impede its efforts to continue the war.
但美国官员注意到,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一些中亚高官对普京本人及其入侵乌克兰之举提出质疑,乌克兰也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拜登政府打算借此机会寻求孤立莫斯科,并继续实施旨在阻止其延续战争的制裁。
Mr. Blinken’s trip is part of a concerted effort by the United States to bolster Ukraine, which included President Biden’s unannounced trip to Kyiv last week and Treasury Secretary Janet L. Yellen’s visit on Monday to the Ukrainian capital to announce the transfer of $1.25 billion in economic and budget assistance to Ukraine to keep its government operating.
布林肯此行属于美国政府通力合作支持乌克兰的努力,这些工作还包括拜登总统上周突然访问基辅,以及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周一在乌克兰首都宣布提供12.5亿美元的经济和预算援助,帮助乌克兰政府维持运作。
After Kazakhstan, Mr. Blinken is scheduled to have meetings in Tashkent, Uzbekistan, on Wednesday and then travel to India for a conference of foreign ministers of the Group of 20 nations.
在访问哈萨克斯坦之后,布林肯将于周三前往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会晤官员,随后再到印度参加20国集团(G20)的外长会议。
What is at stake for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在其中有什么利害关系?
The main context is the war in Ukraine.
乌克兰战争是主要背景。
“Our main goal is to show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a reliable partner,” Donald Lu, the U.S.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 for South Asia and Central Asia, said in a news briefing on Friday. “And we see the difficulties that these economies are facing — high food prices, high fuel prices, high unemployment, difficulty in exporting their goods, slow post-Covid recovery and a large influx of migrants from Russia.”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表明美国是一个可靠的伙伴,”负责南亚及中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陆雨桥(Donald Lu)在上周五的新闻发布会表示。“我们也了解这些经济体正面临的困境——食品燃料价格高企,失业率高居不下,商品出口困难,疫情后复苏缓慢,还有俄罗斯移民大量涌入。”
But American officials say they are cleareyed about their goals. They do not believe that many of the Central Asian nations that have tried to remain neutral in the war will announce bold statements soon against Russia since they have decades-long ties to Moscow, including military relations. But they are at least hoping to keep the countries from helping Russia evade Western sanctions or giving it diplomatic support on war-related issues in venues such as the United Nations.
但美国官员表示,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他们不指望这些在战争中试图保持中立的中亚国家很快发出反对俄罗斯的大胆宣言,因为它们与莫斯科牵连数十载,其中包括军事关系。但美方至少希望能阻止这些国家帮助俄罗斯规避西方制裁,也不要在联合国等场合就战争相关议题给予俄罗斯外交支持。
None of the Central Asian nations voted yes on the United Nations resolution last week calling for Russia to withdraw its troops from Ukraine and to agree to a lasting peace recognizing Ukraine’s full sovereignty.
上周,联合国的一项决议要求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并承认乌克兰的完整主权,实现持久和平。但无一中亚国家投出赞成票。
对于联合国要求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的决议,中亚国家无一投出赞成票。 TIMOTHY A. CLARY/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What is the state of Russia’s relations with Kazakhstan and Uzbekistan?
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如何?
Kazakhstan and Uzbekistan are walking a treacherous geopolitical path between the biggest players in their neighborhood: Russia and China. Russia remains their most important partner when it comes to security, although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ly asserting itself and building economic ties, especially since Moscow seems distracted by the war in Ukraine.
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正在中俄这两个最大邻国之间走地缘政治的危险钢索。尽管中国趁莫斯科似乎被乌克兰战争分散注意力之机,不断在这个地区展示力量并建立经济往来,但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俄罗斯仍是其最重要的伙伴。
Kazakhstan is a member of the 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 Russia’s answer to NATO, and when violent street protests in Kazakhstan threatened to bring down President Kassym-Jomart Tokayev in January 2022, Russia led a contingent of 2,500 troops to quell the unrest.
哈萨克斯坦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该组织是俄罗斯对北约的回应。2022年1月,哈萨克斯坦的街头暴力抗议威胁推翻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总统,俄罗斯派遣2500人的部队镇压了骚乱。
But neither Kazakhstan nor Uzbekistan has voiced support for the war in Ukraine or recognized Mr. Putin’s attempted annexation of four Ukrainian regions. The countries have taken in tens of thousands of Russians seeking to avoid Moscow’s draft.
但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都没有公开支持乌克兰战争,也没有承认普京吞并乌克兰四个地区的企图。两国已接纳数以万计躲避莫斯科征兵令的俄罗斯人。
去年,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该国接纳了躲避莫斯科征兵令的俄罗斯人。 VYACHESLAV OSELEDK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And last summer, in a move that surprised many, Mr. Tokayev pushed back openly against Mr. Putin while sharing a stage with him at an economic conference in St. Petersburg, declaring that Kazakhstan would not recognize the “quasi-state territories” that Russia was propping up in eastern Ukraine. On Feb. 16, Mr. Tokayev spoke by phone with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 of Ukraine to discuss “humanitarian ties” between their countries.
去年夏天,托卡耶夫在圣彼得堡的一场经济峰会上与普京同台,并公开回击普京,声称哈萨克斯坦不会承认俄罗斯在乌克兰东部扶植的“准国家领土”,这一举动令许多人感到意外。2月16日,托卡耶夫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讨论了两国的“人道主义联络”。
In previous statements,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ave made clear that they support their own continued independence and sovereignty.
在此前的表态中,中亚各国均明确表示支持本国继续保持独立和主权。
Still, Kazakhstan’s Foreign Ministry issued a statement on Saturday in support of China’s peace initiative for Ukraine, which Western officials derided as Beijing’s attempt to give diplomatic cover to Moscow as it continues waging war.
但哈萨克斯坦外交部周六发布公告,支持了中国对乌克兰问题的和平倡议。西方官员讽刺称,这是北京试图在莫斯科继续发动战争的情况下为其提供的外交掩护。
How is Russia reacting to Mr. Blinken’s trip?
俄罗斯对布林肯的访问反应如何?
Russia’s response has been muted so far. But Mr. Blinken’s visit is sure to be viewed as provocative by some in Moscow. At the same time, the Kremlin appears to be trying to avoid being seen as pushing too hard at a moment when its relations with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are fragile.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对此的反应很平静。但布林肯的访问必然会被莫斯科的一些人当作挑衅。与此同时,在俄罗斯与该地区国家关系脆弱之际,克里姆林宫似乎在尽力避免被视为过于强硬。
According to Temur Umarov, an analyst at the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Mr. Putin held more than 50 meetings — online and in person — with Central Asian leaders in 2022. It was also a rare year in which Mr. Putin visited all five Central Asian nations.
根据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马铁木(Temur Umarov)的统计,普京在2022年与中亚领导人举行了50多次线上和面对面会晤。他也在这一年罕见地访问了中亚全部五个国家。
去年,哈萨克斯坦总统卡瑟姆若马尔特·托卡耶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 POOL PHOTO BY MIKHAIL KLIMENTYEV“Moscow does not demand unswerving allegiance, otherwise the pressure being applied would be far, far greater,” Mr. Umarov wrote in December, describing Russia’s approach to Central Asia in the past year. “In any case, it can hardly afford to lose its few remaining allies.”
“莫斯科不要求坚定不移地效忠,否则它施加的压力会大得多,”马铁木在去年12月描述俄罗斯过去一年对中亚立场时写道。“无论如何,俄罗斯都难以承受失去仅存的几个盟友的后果。”
What are the U.S. economic interests in Central Asia?
美国在中亚有何经济利益?
Kazakhstan has some of the world’s largest oil fields outside the Middle East. Sinc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investments worth ten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by international oil companies, including Chevron and ExxonMobil, have helped make the former Soviet republic a sizable petroleum producer.
哈萨克斯坦拥有除中东之外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油田。苏联解体后,雪佛龙和埃克森美孚灯国际石油企业都对这个前苏联共和国进行了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助其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可观的石油生产国。
The involvement of American companies — and their role in helping build the Kazakh economy — has helped sustain relations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Kazakhstan.
美国企业的参与及其在哈萨克斯坦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都有助于维护美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
位于哈萨克斯坦曼吉斯套州的一座石油泵站。 PAVEL MIKHEYEV/REUTERSBut Russia also plays a role in Kazakhstan’s oil-focused economy. Most of Kazakhstan’s oil exports travel through a long pipeline that ends at Russia’s Black Sea port of Novorossiysk.
但俄罗斯也在哈萨克斯坦以石油为主的经济中发挥着作用。哈萨克斯坦出口的大部分石油都要通过一条很长的管道输送到俄罗斯的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
The pipeline could provide a pressure point for Moscow to strike back against U.S. sanctions. It probably helps that Russia is a large shareholder in the pipeline, which also carries some Russian oil, so it has a financial interest in maintaining the pipeline’s flow.
该管道可能会成为莫斯科反击美国制裁的关键所在。这条管道还在输送部分俄罗斯石油,作为其大股东,俄罗斯大概率能够受益,因此它有维持管道继续输油的经济动机。
黄安伟(Edward Wong)是一名外交与国际新闻记者,在时报任职超过20年,其中13年驻伊拉克和中国进行报道。他因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报道获得了利文斯顿奖,也曾入选普利策奖候选名单。他是哈佛大学尼曼学者,并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新闻学客座教授。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 @ewong。
Anton Troianovski是《纽约时报》莫斯科分社社长。他此前任《华盛顿邮报》莫斯科分社社长,还曾在《华尔街日报》供职九年,驻柏林和纽约。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antontroian。
Stanley Reed自2012年起在伦敦为时报撰写能源、环境和中东新闻。此前他是《商业周刊》杂志的伦敦分社社长。欢迎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关注他。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相关报道中国发布乌克兰战争立场文件2023年2月27日
中国试图修复中欧关系但面临难题2023年2月22日
对俄提供武器?北京指美国散布谎言2023年2月21日
一个气球引发的美中外交危机2023年2月16日
最受欢迎香港名媛碎尸案引发轰动,其前夫等四人被捕
中国发布乌克兰战争立场文件,西方反应冷淡
美国能源部称新冠大流行可能源自中国实验室意外泄漏
白俄罗斯总统即将访华,中国对俄立场或将承受更多压力
“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包凡事件打击中国商界信心
中国努力推动国民生育,但是否为时已晚?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到底有多危险?
为何西方未能成功孤立俄罗斯
中国医保改革个人账户“缩水”,多地老年人抗议
关于中国医保运行机制及其变化,你应该知道的
国际
中国
商业与经济
镜头
科技
科学
健康
教育
文化
风尚
旅游
房地产
观点与评论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点击下载Android App点击下载Android APK
© 2023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中国驳斥美国能源部新冠病毒实验室泄漏说China Dismisses Latest Claim That Lab Leak Likely Caused CovidDAVID PIERSON2023年2月28日
中国武汉病毒研究所。 THOMAS PETER/REUTERSChina accused the United States of politicizing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again on Monday, in response to reports that the Energy Department had concluded that an accidental laboratory leak had likely triggered the spread of Covid worldwide.
周一,中国再次指责美国将新冠病毒大流行政治化,以回应之前的有关报道,即美国能源部得出了结论,认为新冠病毒的全球传播是由实验室的意外泄漏所致。
The rebuke marks the latest salvo in a running war of word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ver the origins of the virus, an issue that has taken on as much of a political dimension as a scientific one as the rivalry between the two superpowers deepens.
这一指责标志着两国就病毒起源展开的最新一波唇枪舌战,随着中美这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加剧,该问题在政治层面的影响力变得跟科学层面的一样大。
“Covid tracing is a scientific issue that should not be politicized,” Mao Ning, a Chinese foreign ministry spokeswoman, said of the Energy Department’s conclusion. She then repeated calls for the United States to “stop defaming China” by raising the lab leak theory.
“新冠病毒溯源是科学问题,不应当被政治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谈到能源部的结论时说。随后,她再次提及实验室泄漏论,呼吁美国“停止抹黑中国”。
China’s response adds to the growing friction between Washington and Beijing this month, following a spy balloon incident and U.S. accusations that China was considering supplying Russia with weapons and ammunition for use in Ukraine.
中国的回应加剧了本月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摩擦,此前发生了间谍气球事件,以及美国指责中国正在考虑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弹药用于乌克兰战争。
It also comes at a time when lawmakers in Washington are increasing their scrutiny of China with a new House select committee on competition with China. In addition, a hearing is set for Tuesday in the House Foreign Affairs Committee over how to counte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aggression.”
与此同时,华盛顿的立法者加强了对中国的审查,众议院新成立了一个与中国竞争委员会。此外,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定于周二就如何反击中共的“攻击性”举行听证会。
The debate over where the coronavirus emerged from remains highly divisive, fueled in part by distrust ov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its lack of transparency — as well as by anti-Chinese rhetoric and conspiracy theories fanned b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China has also spread conspiracy theories by suggesting Covid may have been a product of U.S. biological weapons programs.
关于新冠病毒起源的争论仍然存在高度分歧,对中国政府的不信任、中国政府缺乏透明度,以及特朗普政府煽动的反华言论和阴谋论均为原因之一。中国也在散布阴谋论,暗示新冠病毒可能是美国生物武器计划的产物。
Some scientists say the most compelling evidence available today supports the most prevalent theory, that the virus came from live animals stored at a large market in Wuhan, China. No evidence has emerged directly linking the pandemic to a lab.
一些科学家表示,目前最流行的理论拥有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支持,即该病毒来自中国武汉一个大型市场的活体动物。没有证据表明大流行与实验室直接相关。
However, suspicions persist about a lab leak because of two research facilities in Wuhan that have handled highly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and the Wuhan C.D.C. lab.
然而,由于武汉有两个曾处理高度传染性疾病的研究机构,人们仍然怀疑存在实验室泄漏的可能。这两个研究机构分别是武汉病毒研究所和武汉疾控中心实验室。
Some scientists say the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conducted risky experiments. Shi Zhengli, the head of the lab and a top Chinese virologist, dismissed the claims of a leak in a brief interview with The Times in 2021.
一些科学家称,武汉病毒研究所进行了危险的实验。实验室负责人、中国顶级病毒学家石正丽在2021年接受《纽约时报》的简短采访时驳斥了泄漏的说法。
“How on earth can I offer up evidence for something where there is no evidence?” she said.
“凭什么他没有证据的事情,我怎么去给他提供证据呢?”她说。
China has repeatedly dismissed the lab leak theory as politically motivated misinformation designed to smear China. It says the theory has no basis in scientific fact and points to 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port released in 2021 that determined that it was “extremely unlikely” that the pandemic emerged accidentally from a Chinese laboratory.
中国多次驳斥实验室泄漏论,说这是出于政治动机的虚假信息,旨在抹黑中国。中国表示该理论没有科学事实依据,并指出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确定,这种流行病“极不可能”是从中国实验室意外出现的。
The report, which set out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s of the coronaviru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much debate because China is believed to have heavily influenced its findings by appointing half of the scientists involved in the project.
这份旨在调查新冠病毒起源的报告一直备受争议,据信中国对调查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参与该项目的半数科学家都由中国指派。
Faced with widespread criticism for not doing more to prevent the pandemic, China has also sought to deflect blame by spreading a conspiracy theory that the virus may have been the result of research at a U.S. military lab in Fort Detrick, Md. The claim, which was first made in March 2020, was repeated by a foreign ministry spokesman as recently as earlier this month.
面对没有采取更多措施预防大流行的广泛批评,中国还试图通过传播阴谋论来转移责任,即该病毒可能是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的美国军事实验室研究的产物。这一言论在2020年3月首次发布,最近在本月早些时候被外交部发言人再次提及。
At the Energy Department, new intelligence prompted it to change its position from being undecided about how the virus emerged. Officials did not share that intelligence, but said the agency made its conclusion with only “low confidence.”
在能源部,新的情报促使它改变了在病毒溯源上原本尚未决定的立场。官员们没有透露情报细节,但表示该机构以“低置信度”得出该结论。
U.S. spy agencies are not in agreement about the origins of the virus. The F.B.I. has concluded with moderate confidence that the virus traces back to the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whereas four other U.S. intelligence agencies and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have concluded with low confidence that Covid most likely emerged through natural transmission,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s office announced in October 2021.
美国间谍机构对病毒的来源意见不一。FBI得出结论认为该病毒可追溯到武汉病毒研究所,而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2021年10月宣布,其他四个美国情报机构和国家情报委员会以“低置信度”得出结论,认为新冠病毒很可能是通过自然传播出现的。
David Pierson报道中国外交政策和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与文化交互。欢迎在Twitter上关注他:@dhpierson。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相关报道美能源部称新冠疫情或源自实验室泄漏2023年2月27日
中国力推美军实验室泄漏阴谋论2021年8月25日
美情报机构新冠溯源报告未下定论2021年8月30日
科学家警告称新冠溯源调查陷入停滞2021年8月26日
部分科学家反驳病毒实验室泄漏说2021年7月12日
最受欢迎香港名媛碎尸案引发轰动,其前夫等四人被捕
中国发布乌克兰战争立场文件,西方反应冷淡
美国能源部称新冠大流行可能源自中国实验室意外泄漏
白俄罗斯总统即将访华,中国对俄立场或将承受更多压力
“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包凡事件打击中国商界信心
中国努力推动国民生育,但是否为时已晚?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到底有多危险?
为何西方未能成功孤立俄罗斯
中国医保改革个人账户“缩水”,多地老年人抗议
关于中国医保运行机制及其变化,你应该知道的
国际
中国
商业与经济
镜头
科技
科学
健康
教育
文化
风尚
旅游
房地产
观点与评论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点击下载Android App点击下载Android APK
© 2023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观点若中国入侵台湾,美国将面临什么?A War With China Would Reach Deep Into American SocietyROSS BABBAGE2023年2月28日
RICARDO TOMÁSA major war in the Indo-Pacific is probably more likely now than at any time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现在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任何时候都大。
The most probable spark is a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 President Xi Jinping of China has said unifying Taiwan with mainland China “must be achieved.” His Communist Party regime has become sufficiently strong — militarily, economically and industrially — to take Taiwan and directly challenge the United States for regional supremacy.
最有可能的引爆火花是中国入侵台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表示,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统一“一定要实现”。他的中共政权已在军事、经济和工业上变得足够强大,有能力攻下台湾并直接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主地位。
The United States has vital strategic interests at stake. A successful Chinese invasion of Taiwan would punch a hole in the U.S. and allied chain of defenses in the region, seriously undermining America’s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nd would probably cut off U.S. access to world-leading semiconductors and other critical components manufactured in Taiwan. As president, Joe Biden has stated repeatedly that he would defend Taiwan.
对美国极其重大的战略利益面临风险。中国成功入侵台湾会打断美国及其盟友在该地区的防御链,严重削弱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战略地位,还可能切断美国获得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和台湾生产的其他关键部件的渠道。拜登总统已多次表示,他会保护台湾。
But leaders in Washington also need to avoid stumbling carelessly into a war with China because it would be unlike anything ever faced by Americans. U.S. citizens have grown accustomed to sending their military off to fight far from home. But China is a different kind of foe — a military,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capable of making a war felt in the American homeland.
但华盛顿的领导人也需要避免不慎卷入一场与中国的战争,因为这将不同于美国人曾经面临过的任何战争。美国公民已经习惯于将军队派到远离家乡的地方去打仗。但中国是个不同类型的敌人,它是一个军事、经济和技术大国,能够让美国本土尝到战争的滋味。
As a career strategic analyst and defense planner, including for Australia’s Defense Department, I have spent decades studying how a war could start, how it would play out and the military and nonmilitary operations that China is prepared to conduct. I am convinced that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United States are serious, and its citizens need to become better aware of them.
作为一名以战略分析和国防规划(包括为澳大利亚国防部做规划)为职业的人,我已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战争可能如何开始和怎样展开,以及中国准备采取的军事和非军事行动。我深信,美国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其公民需要对这些挑战有更好的认识。
The military scenario alone is daunting: China would probably launch a lightning air, sea and cyber assault to seize control of key strategic targets on Taiwan within hours,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allies could intervene. Taiwan is slightly bigger than the state of Maryland; if you recall how quickly Afghanistan and Kabul fell to the Taliban in 2021, you start to realize that the takeover of Taiwan could happen relatively quickly. China also has more than 1,350 ballistic and cruise missiles poised to strike U.S. and allied forces in Japan, South Korea, the Philippines and American-held territori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Then there’s the sheer difficulty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face waging war thousands of miles across the Pacific against an adversary that has the world’s largest navy and Asia’s biggest air force.
单是军事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很可怕:中国很可能会在空中、海上和网络空间发动闪电般进攻,在美国及其盟友来得及介入之前,在数小时内夺取台湾关键战略目标的控制权。台湾的面积略大于美国的马里兰州;如果还记得2021年,阿富汗和喀布尔是如何迅速落入塔利班之手的话,你会开始意识到,拿下台湾可能会以相对快的速度发生。中国还拥有逾1350枚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时刻准备着打击美国及其在日本、韩国、菲律宾的盟军,以及西太平洋中的美国领地。美国还会面临在跨越太平洋数千公里的地方与对手作战的巨大困难,这个对手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军和亚洲最大的空军。
Despite this, U.S. military planners would prefer to fight a conventional war. But the Chinese are prepared to wage a much broader type of warfare that would reach deep into American society.
尽管如此,美国的军事规划师们更愿意打一场常规战争。但中国人准备打的是一场范围更广、深入美国社会的战争。
Over the past decade, China has increasingly viewed the United States as mired in political and social crises. Mr. Xi, who likes to say that “the East is rising while the West is declining,” evidently feels that America’s greatest weakness is on its home front. And I believe he is ready to exploit this with a multipronged campaign to divide Americans and undermine and exhaust their will to engage in a prolonged conflict — what China’s military calls “enemy disintegration.”
中国已在过去十年里越来越多地将美国视为一个深陷政治和社会危机的国家。喜欢说“东升西降”的习近平显然觉得美国最大的短板在国内。我相信他已准备好利用这一点,展开多管齐下的攻势分裂美国人,削弱和耗尽他们与中国长期交战的意愿——中国军方把这种做法称为“瓦解敌人”。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China has built a formidable cyberwarfare capability designed to penetrate, manipulate and disrupt the United States and allied governments, media organizations, businesses and civil society. If war were to break out, China can be expected to use this to disrupt communications and spread fake news and other disinformation. The aim would be to foster confusion, division and distrust and hinder decision-making. China might compound this with electronic and probably some physical attacks on satellites or related infrastructure.
中国已在过去二十年里建立起难以对付的网络战能力,目的是渗透、操纵和破坏美国及其盟国政府、媒体组织、企业和民间社会。一旦爆发战争,中国无疑会利用这一能力来破坏通信,传播假新闻和其他虚假信息。目的是制造混乱、分裂和不信任,阻碍决策制定。中国可能会对卫星或相关基础设施进行电子攻击,可能还会进行某种形式的实际攻击,使情况变得更糟。
These operations would most likely be accompanied by cyber offensives to disrupt electricity, gas, water, transport, health care and other public services. China has demonstrated its capabilities already, including in Taiwan, where it has waged disinformation campaigns, and in serious hacking incidents in theUnited States. Mr. Xi himself has championed such subterfuge as a “magic weapon.”
这些行动很可能会与破坏电力、天然气、水、交通、医疗和其他公共服务的网络攻击同时发生。中国已展示了自己的这些能力,包括在台湾发动散布假消息的信息战,对美国进行后果严重的黑客攻击。习近平本人已把这些秘密手段视为“法宝”。
China could also weaponize its dominance of supply chains and shipping. The impact on Americans would be profound.
中国还可以将其在供应链和海运方面的主导地位武器化。这会给美国人造成深远的影响。
The U.S. economy is heavily dependent on Chinese resources and manufactured goods, including many with military applications, and American consumers rely on moderately priced Chinese-made imports for everything from electronics to furniture to shoes. The bulk of these goods is transported aboard ships along sea lanes increasingly controlled by Chinese commercial interests that are ultimately answerable to China’s party-state. A war would halt this trade (as well as American and allied shipments to China).
美国经济严重依赖中国的资源和制成品,包括许多具有军事用途的产品,美国消费者依赖价格适中的中国制造的进口产品,从电子产品到家具再到鞋子无所不有。这些产品的大部分从海上运到美国,运输船只使用的航线已越来越多地受中国商业利益的控制,而这些利益集团最终将向中国的党国政府负责。一场战争将打断这种贸易(以及美国和盟友运往中国的东西)。
U.S. supplies of many products could soon run low, paralyzing a vast range of businesses. It could take months to restore trade, and emergency rationing of some items would be needed.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would surge,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in which the economy is repurposed for the war effort, which might include some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switching to building aircraft or food-processing companies converting to production of priority pharmaceuticals. Stock exchang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might temporarily halt trading because of the enormous economic uncertainties.
美国许多产品的供应会很快变得不足,导致大量企业陷入瘫痪。恢复这些产品的交易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需要对一些物资采取紧急定量配给政策。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会出现飙升,尤其是在为战争努力重新安排经济的时期,这可能包括一些汽车制造商转向制造飞机,或食品加工厂转向生产重点药品。由于巨大的经济不确定性,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可能会暂时停止交易。
The United States might be forced to confront the shocking realization that the industrial muscle instrumental in victories like that in World War II — President Franklin Roosevelt’s concept of America as “the arsenal of democracy” — has withered and been surpassed by China.
美国可能会被迫面对一个令人震惊的现实,那就是,对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那种胜利至关重要的美国工业力量——那种让罗斯福总统将美国视为“民主制度的军火库”的力量——已经萎缩,并已被中国超越。
China is now the dominant global industrial power by many measures. In 2004 U.S. manufacturing output was more than twice China’s; in 2021, China’s output was double that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produces more ships, steel and smartphones than any other country and is a world leader in the production of chemicals, metals, heavy industrial equipment and electronics — the basic building blocks of a military-industrial economy.
从许多方面来看,中国现在是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工业强国。美国2004年的制造业产出是中国的两倍多,到2021年时,中国的制造业产出已是美国的两倍。中国生产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的船舶、钢铁和智能手机,中国的化学制品、金属、重工业设备和电子产品的生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军工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
Critically, the United States is no longer able to outproduce China in advanced weapons and other supplies needed in a war, which the current one in Ukraine has made clear. Provision of military hardware to Kyiv has depleted American stocks of some key military systems. Rebuilding them could take years. Yet the war in Ukraine is relatively small-scale compared with the likely demands of a major war in the Indo-Pacific.
至关重要的是,美国在战争所需的先进武器和其他物资的生产上已不再有能力超过中国,乌克兰目前的情况已表明了这点。向基辅提供军事硬件已耗尽了美国一些关键军事系统的库存。重建库存将需要数年时间。然而,乌克兰战争的规模与印太地区一场重大战争的可能需求相比要小得多。
So what needs to be done?
因此需要做些什么呢?
On the military front,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accelerate programs already underway to strengthen and disperse American forc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to make them less vulnerable to attacks by China. At home, a concerted effort must be made to find ways to better protect U.S. traditional and social media against Chinese disinformation. Supply chains of some critical goods and services need to be reconfigured to shift produc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allied nations, and the United States must pursue a longer-term strategic drive to restore its dominance in global manufacturing.
在军事方面,美国应该加快已在进行的加强和分散美国在西太平洋部队的项目,使他们不那么易受中国的攻击。在国内,需要进行同心协力的努力,以更好地保护美国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免受中国虚假信息的影响。某些关键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链需要重新配置,将生产转移到美国或盟国,美国必须致力于更长期的、有组织的战略努力,以恢复其在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
Building a stronger deterrence by addressing such weaknesses is the best means of averting war. But this will take time. Until then, it is important for Washington to avoid provocations and maintain a civil discourse with Beijing.
通过解决这些弱点来建立更强大的威慑力是避免战争的最佳手段。但这需要时间。在那之前,华盛顿避免被激怒并与北京保持文明对话很重要。
The high-altitude balloon that drifted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this month was seen by many Americans as a shocking Chinese breach of U.S. sovereignty. It may turn out to be child’s play compared with the havoc China could wreak on the American homeland in a war.
本月飘越了美国的高空气球被许多美国人视为中国对美国主权的惊人侵犯。但与中国在战争中可能对美国本土造成的破坏相比,这也许是一场儿戏。
Ross Babbage是位于华盛顿的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非常驻资深研究员,也是澳大利亚堪培拉的战略论坛CEO。他曾在澳大利亚多个政府机构任职,也曾为多任澳大利亚国防部长担任资深顾问。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相关报道一个气球引发的美中外交危机2023年2月16日
若台海冲突,中国可能怎样封锁台湾2022年8月25日
如果中国“武统”,台湾人如何抉择2022年8月9日
佩洛西访台唤醒台海危机记忆2022年8月3日
最受欢迎香港名媛碎尸案引发轰动,其前夫等四人被捕
中国发布乌克兰战争立场文件,西方反应冷淡
美国能源部称新冠大流行可能源自中国实验室意外泄漏
白俄罗斯总统即将访华,中国对俄立场或将承受更多压力
“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包凡事件打击中国商界信心
中国努力推动国民生育,但是否为时已晚?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到底有多危险?
为何西方未能成功孤立俄罗斯
中国医保改革个人账户“缩水”,多地老年人抗议
关于中国医保运行机制及其变化,你应该知道的
国际
中国
商业与经济
镜头
科技
科学
健康
教育
文化
风尚
旅游
房地产
观点与评论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点击下载Android App点击下载Android APK
© 2023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美国能源部称新冠大流行可能源自中国实验室意外泄漏Lab Leak Most Likely Caused Pandemic, Energy Dept. SaysJULIAN E. BARNES2023年2月27日
2021年的武汉病毒研究所。美国能源部得出了“把握不大”的结论,新冠病毒大流行很可能由中国的实验室意外泄漏导致。 THOMAS PETER/REUTERSWASHINGTON — New intelligence has prompted the Energy Department to conclude that an accidental laboratory leak in China most likely caused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though U.S. spy agencies remain divided over the origins of the virus, American officials said on Sunday.
华盛顿——美国官员周日表示,新的情报促使能源部得出结论,中国实验室的一次意外泄漏最有可能导致了新冠病毒大流行,尽管美国情报机构对病毒的起源仍存在分歧。
The conclusion was a change from the department’s earlier position that it was undecided on how the virus emerged.
这一结论改变了该部门此前不能确定病毒如何出现的立场。
Some officials briefed on the intelligence said that it was relatively weak and that the Energy Department’s conclusion was made with “low confidence,” suggesting its level of certainty was not high. While the department shared the information with other agencies, none of them changed their conclusions, officials said.
一些知情官员表示,情报相对薄弱,能源部以“低置信度”得出结论,这表明其确定性并不高。官员们说,虽然该部门与其他机构分享了这些信息,但其他机构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结论。
Officials would not disclose what the intelligence was. But many of the Energy Department’s insights come from the network of national laboratories it oversees, rather than more traditional forms of intelligence like spy networks or communications intercepts.
官员们不愿透露情报内容。但能源部的许多情报来自其监管的国家实验室网络,而不是间谍网或通信拦截等更传统的情报形式。
广告
Intelligence officials believe the scrutiny of the pandemic’s beginnings could be important to improving global response to future health crises, though they caution that finding an answer about the source of the virus may be difficult or even impossible given Chinese opposition to further research. Scientists say there is a responsibility to explain how a pandemic that has killed almost seven million people started, and learning more about its origins could help researchers understand what poses the biggest threats of future outbreaks.
情报官员认为,对大流行起源的仔细研究可能对改善全球未来健康危机应对很重要,但他们警告称,鉴于中国反对进一步研究,找到关于病毒来源的答案可能很困难,甚至不可能。科学家们表示,有责任解释这场导致近700万人死亡的大流行病如何开始,更多了解其起源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未来疫情暴发的最大威胁。
The new intelligence and the shift in the department’s view was first reported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on Sunday.
《华尔街日报》周日首先报道了这一新情报和该部门观点的转变。
Jake Sullivan, the national security adviser, declined to confirm the intelligence. But he said President Biden had ordered that the national labs be brought into the effort to determine the origins of the outbreak so that the government was using “every tool” it had.
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拒绝证实该情报。但他说,拜登总统下达过命令让国家实验室参与确定疫情源头,以便政府动用其拥有的“一切工具”。
In addition to the Energy Department, the F.B.I. has also concluded, with moderate confidence, that the virus first emerged accidentally from the Wuhan Institute of Virology, a Chinese lab that worked on coronaviruses. Four other intelligence agencies and 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have concluded, with low confidence, that the virus most likely emerged through natural transmission,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s office announced in October 2021.
除了能源部,联邦调查局也认为该病毒最初是在一家中国研究冠状病毒的实验室——武汉病毒研究所——意外出现的,该局对其结论有适度的把握。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于2021年10月宣布,其他四家情报机构和国家情报委员会以“低置信度”得出的结论是,这种病毒很可能是通过自然传播出现的。
Mr. Sullivan said those divisions remain.
沙利文说,这些分歧依然存在。
“There is a variety of views in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he said on CNN’s “State of the Union” on Sunday. “Some elements of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have reached conclusions on one side, some on the other. A number of them have said they just don’t have enough information to be sure.”
“情报界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周日,他在CNN的《美国国情》(State of the Union)节目上说。他还说:“情报界的一些人已经得出了一方的结论,另一些人则得出了另一方的结论。他们中的许多人表示,没有足够的信息来确定。”
广告
Mr. Sullivan said if more information was learned, the administration would report it to Congress and the public. “But right now, there is not a definitive answer that has emerged from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on this question,” he said.
沙利文表示,如果了解到更多信息,政府将向国会和公众报告。“但目前,情报界还没有就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他说。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the current evidence, including virus genes, points to a large food and live animal market in Wuhan as the most likely place the coronavirus emerged.
一些科学家认为,包括病毒基因在内,目前的证据表明,武汉的一个大型生鲜市场是新冠病毒最有可能的发源地。
Leaders of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are set to brief Congress on March 8 and 9 as part of annual hearings on global threats. Avril D. Haines,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other senior officials would most likely be asked about the continuing inquiry into the virus’s origins.
情报部门领导人将于3月8日和9日向国会通报情况,这是有关全球威胁的年度听证会的一部分。国家情报总监埃夫里尔·海恩斯和其他高级官员很可能会被问及持续进行中的病毒起源调查。
How the pandemic began has become a divisive line of intelligence reporting, and recent congressional reports have not been bipartisan.
大流行是如何开始的已成为情报报告中的分歧,在最近一些国会报告中,两党也未能取得一致。
Many Democrats have not been persuaded by the lab leak hypothesis, with some saying they believe the natural causes explanation and others saying they are not certain that enough intelligence will emerge to draw a conclusion.
许多民主党人并没有被实验室泄露的假设说服,一些人说他们相信自然原因的解释,另一些人说他们不确定是否会出现足够的情报来得出结论。
But many Republicans on Capitol Hill have said they believe the virus could have come from one of China’s research labs in Wuhan. A congressional subcommittee, created when Republicans took over the House in January, has made examining the lab leak theory a central focus of its work. It is expected to convene the first of a series of hearings in March.
但国会山的许多共和党人表示,他们认为这种病毒可能来自中国在武汉的一个研究实验室。今年1月,共和党人接管众议院时成立了一个国会小组委员会,该委员会已将调查实验室泄密作为其工作的核心重点。预计该委员会将在3月召开一系列听证会中的第一场。
广告
“Evidence has been piling up for over a year in favor of the lab leak hypothesis,” said Representative Mike Gallagher, a Wisconsin Republican who sits on the 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 and leads a new House committee on China. “I am glad some of our agencies are starting to listen to common sense and change their assessment.”
“一年多来,支持实验室泄密假说的证据越来越多,”威斯康星州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说。他是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还领导着一个新的众议院中国问题委员会。“我很高兴我们的一些机构开始接受常理,改变自己的评估。”
On Tuesday, Mr. Gallagher will hold the new committee’s first hearing, looking at the threa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poses to the United States. Future hearings, Mr. Gallagher said, will look at biosecurity and China’s efforts to influenc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like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周二,加拉格尔将举行新委员会的首次听证会,讨论中共对美国构成的威胁。加拉格尔说,未来的听证会将关注生物安全以及中国对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施加影响的努力。
“Where our committee can have a role is teasing out what this communicates about the DNA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 organization that was willing to cover up the origins of the pandemic and thereby cost us critical days, months and weeks and millions of lives in the process,” Mr. Gallagher said in an interview on Sunday.
加拉格尔周日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的委员会可以发挥作用的是,弄清楚这件事能说明中国共产党的DNA,这个组织会去掩盖大流行的起源,从而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损失了关键的几天、几个月、几周,乃至数以百万计人的生命。”
Chinese officials have repeatedly called the lab leak hypothesis a lie that has no basis in science and is politically motivated.
中国官员一再称实验室泄密假设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谎言,是出于政治动机。
Early in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the president ordered the intelligence agencies to investigate the pandemic’s origins, after criticism of a W.H.O. report on the matter. While there was material that had not been thoroughly examined by intelligence officials, the review ultimately did not yield any new consensus inside the agencies.
在拜登政府执政初期,世卫组织的一份有关疫情的报告受到批评后,总统命令情报机构调查疫情起源。虽然一些材料没有经过情报官员的彻底审查,但审查最终没有在各机构内部产生任何新的共识。
The March 2021 report by the W.H.O. said it was “extremely unlikely” that the virus emerged accidentally from a lab. But China appointed half the scientists who wrote the report and exerted major control over it. American officials have been largely dismissive of that work.
世卫组织2021年3月的报告称,病毒从实验室中意外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撰写该报告的科学家有一半由中国任命,并施加了强力的影响。美国官员对这项报告基本上不屑一顾。
广告
The intelligence agencies have said they do not believe there is any evidence that the coronavirus that causes Covid-19 was created deliberately as a biological weapon. But they have said that whether it emerged naturally, perhaps from a market in Wuhan, or escaped accidentally from a lab is the subject of legitimate debate.
情报机构表示,他们不相信有任何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是作为生物武器被故意制造出来的。但他们表示,病毒是自然产生的(可能来自武汉的某个市场),还是从实验室意外流出的,这是一个合理的争议话题。
Anthony Ruggiero, a scholar at the 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 and a former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staff member focusing on biodefense issues during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said he believed China is still “hiding crucial information” about how the virus emerged. He said the lab leak theory should not be dismissed.
保卫民主基金会学者、特朗普政府时期专注于生物防御问题的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安东尼·鲁杰罗表示,他认为中国仍在“隐藏有关病毒如何出现的关键信息”。他说,实验室泄露的理论不应被忽视。
“The lab leak origin for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not, and was not, a conspiracy theory,” he said.
“新冠大流行的实验室泄漏起源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阴谋论,”他说。
Julian E. Barnes是一名国家安全记者,常驻华盛顿,报道情报机构新闻。2018年加入时报之前,他为《华尔街日报》报道安全相关议题。欢迎在Twitter和Facebook上关注他。
翻译:纽约时报中文网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相关报道美情报机构新冠溯源报告未下定论2021年8月30日
科学家警告称新冠溯源调查陷入停滞2021年8月26日
中国力推美军实验室泄漏阴谋论2021年8月25日
部分科学家反驳病毒实验室泄漏说2021年7月12日
武汉病毒所石正丽驳斥实验室泄漏说2021年6月15日
最受欢迎香港名媛碎尸案引发轰动,其前夫等四人被捕
中国发布乌克兰战争立场文件,西方反应冷淡
美国能源部称新冠大流行可能源自中国实验室意外泄漏
白俄罗斯总统即将访华,中国对俄立场或将承受更多压力
“兔死狐悲、唇亡齿寒”:包凡事件打击中国商界信心
中国努力推动国民生育,但是否为时已晚?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到底有多危险?
为何西方未能成功孤立俄罗斯
中国医保改革个人账户“缩水”,多地老年人抗议
关于中国医保运行机制及其变化,你应该知道的
国际
中国
商业与经济
镜头
科技
科学
健康
教育
文化
风尚
旅游
房地产
观点与评论
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
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点击下载Android App点击下载Android APK
© 2023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克宫:特别军事行动目标是俄优先事项,但也可谈判解决2023年2月28日, 18:15
© Sputnik / Alexey Maishev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2月28日电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俄罗斯的优先事项,但相关问题也可以在谈判桌上解决。
他对记者称:“俄罗斯有具体的目标,并正在特别军事行动当中执行。当然,如果情况有利,如果乌克兰政权态度恰当,这也可以在谈判桌上解决。但在当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是我们无条件的优先事项。”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此前表示,俄罗斯拒绝就乌克兰问题举行谈判的说法是谎言。莫斯科多次表示愿意谈判,但基辅在立法层面禁止谈判。
俄防空部队与民用管制机构在俄西部举行联合防空演练
18:04
保卫顿巴斯的特别军事行动
俄罗斯
目标
谈判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俄罗斯
国际
俄中关系
评论
多媒体
播客
经济
军事
科技
体育
娱乐
WeChatWeibo
关于我们
资料使用条款
反馈
© 2023 Sputnik(卫星社) 所有权利均受保护 京ICP备2020045094号-1 18+
新闻时间线
0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发表时间: 27/02/2023 - 22:50
Chine © 网络
作者:法广
3 分钟
北京大学2月27日周一晚间宣布,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昔日曾教导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27日晚7时31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广告
中央社报道,厉以宁是中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论的学者之一。曾提出中国经济发展"非均衡理论",并对中国经济转型进行理论探讨,使他在19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即声名大噪,在中国政坛及学界有了"厉股份"的外号。
由于这些主张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属于先进观念,使产权模糊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获得股份制改造,被认为对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后,厉以宁还主持了中国"证券法"及"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工作,间接促成了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诞生。
根据北京大学官网周一晚间公告,厉以宁除具有中共党员身分外,还曾任中国"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并曾担任中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也曾获得中国官方颁发的"改革先锋"奖章。
北大并以"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著名经济学家、杰出的教育家"、"全校师生沉痛悼念"等语形容厉以宁,校方并已他成立治丧工作组。
此外,由于厉以宁长期任教,因此其学生不乏成为中共党政高官者。除李克强外,包括前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陆昊等人,也是厉以宁的学生。
中国
经济
同一主题
中国/政治/人权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网站和微博被关闭删除
中国/社会
中国经济学家成思危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
法国世界报
经济学家张维迎的不和谐的声音
其他新闻
中国-新冠病毒
27/02/2023
美能源部指新冠疫情最可能源于中国实验室泄漏 北京称抹黑
中国/北大/经济学家
27/02/2023
中国知名经济学家厉以宁逝世
美国/乌克兰/援助
27/02/2023
美国财长耶伦突访基辅 宣布向乌克兰拨款12亿美元财政援助
欧盟/英国/北爱尔兰/脱欧
27/02/2023
英国与欧盟就解决脱欧后北爱贸易争端达成新协议
俄乌战争/中国
27/02/2023
美国指中国可能军援俄罗斯 法国外长呼吁中国谨慎
华兴资本包凡
27/02/2023
华兴资本老板包凡消失两周后被宣布正在"配合"调查
德国-印度-中国
27/02/2023
印度:德国的新中国?
中国-新冠病毒
27/02/2023
美国能源部指新冠大流行可能源自中国实验室泄漏
中共二十大二中全会
27/02/2023
中共20届二中全会开幕国安系统或作重大变革
美国/以色列/巴勒斯坦/和谈
26/02/2023
美国对以巴承诺"避免进一步暴力冲突”表示欢迎
美国/中国/俄罗斯/武器
26/02/2023
美国中情局局长证实 中国可能对俄提供致命武器
美国/中国/拜习会/外交
26/02/2023
沙利文:预期拜登与习近平"将于不久后对话"
柏林/乌克兰战争
26/02/2023
德国极左翼政治人物发起上万人大示威,反对西方向乌克兰提供武器
旅美大熊猫“丫丫”身体状况评估完毕,即将返归中国2023年2月28日, 15:49
© 照片 : 台北市立动物园
据央视网2月28日报道,旅美大熊猫“丫丫”身体状况评估完毕,即将归国。
专家组评估认为,目前“丫丫”除皮肤病导致的毛发脱落外,食欲良好,粪便性状正常,体重稳定。专家组还就“丫丫”的被毛异常情况与孟菲斯园方进行了讨论,并就“丫丫”的饲养和护理向美方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根据租约,“丫丫”和它的伴侣“乐乐”于2003年来到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计划于今年4月返回中国。但在归国前夕,24岁的“乐乐”不幸去世,初步判定死亡原因是心脏病变。
中美双方正在积极协调,办理有关手续,争取早日运输大熊猫“丫丫”回国。目前,中方已经发放了进口许可证、检疫许可,确定了检疫场所,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
中美将联合调查大熊猫“乐乐”死因
2月5日, 21:18
中国
美国
大熊猫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
俄罗斯
国际
俄中关系
评论
多媒体
播客
经济
军事
科技
体育
娱乐
WeChatWeibo
关于我们
资料使用条款
反馈
© 2023 Sputnik(卫星社) 所有权利均受保护 京ICP备2020045094号-1 18+
新闻时间线
0
2023年2月27日星期一
美国驻华大使:中国对新冠病毒起源的态度应该坦诚美国之音
2023年2月28日 02:11
美国驻中国大使表示,北京需要更加坦率地说明COVID-19大流行病的起源。此前一天,有报道称美国能源部得出结论,疫情有可能是由于中国的实验室泄漏而开始的。
美国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周一(2月27日)通过视频连线在美国商会的一次活动上表示,中国需要 “对三年前在武汉发生的COVID-19危机的起源拿出更加诚实的态度”。武汉是2019年12月报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的中国城市。
伯恩斯发表以上评论的前一天,美国媒体报道称美国能源部以“低度信心”判定,新冠病毒有可能源于武汉的实验室泄漏。
据《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报道,能源部在提供给白宫和国会主要成员的机密情报报告中对此做出了判断。《华尔街日报》引用了阅读过该报告的人的话,首先报道了这一事态发展。
《华尔街日报》说,能源部情报机构现在是继联邦调查局之后,第二个认为中国实验室泄漏是大流行病的可能原因的美国情报机构;不过美国间谍机构在病毒的起源方面仍然存在分歧。
白宫国家安全发言人约翰·科比(John Kirby)回应了这一观点。“美国政府对COVID-19大流行的起源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和共识,”科比周一在被问及《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时告诉记者。
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能源部对其所作的评估是“低度信心”,而联邦调查局对其所作结论是“中度信心”。据报道,其它四个美国情报机构均以“低度信心”判定,该病毒是通过动物自然传播;而另外两个机构仍未作出决定。
这些报道再次把COVID-19爆发原因提高到全国一级的关注程度。
能源部的结论标志着其先前的立场发生了变化,该部先前尚未决定病毒是如何起源的。美国官员没有透露新的情报带来了什么变化。能源部的分析来自其国家实验室网络,使其具有不同于传统情报评估的视角。
周日(2月26日),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说,“情报界有各种各样的观点。”
“情报界的一些部门得出了一方面的结论,而另一些部门则得出了另一方面的结论,”他说。
科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一些人指出武汉的活禽兽市场是病毒最有可能出现的地方,并指出动物对人类的传播一直是许多以前未知病原体的途径。然而,其他科学家则相信实验室泄漏说法,他们指出没有发现动物来源,而武汉是进行冠状病毒研究的主要地点。
新冠病毒起源的问题也加剧了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共和党人更可能支持实验室泄漏的假说。
共和党籍国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是最早提出该病毒起源于实验室环境的说法的知名政治人物之一。他在2020年2月发表其观点时,当时美国的主流观点是该病毒来自蝙蝠,并在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传播开来。
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敦促认真考虑自然起源与实验室泄露这两种假说之后,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于2021年5月下令对COVID-19的起源进行情报审查。
2021年10月的一份解密情报评估指出,这两种假说都是合理的,但情报机构对哪种说法是正确的仍然存在分歧。该报告称,情报机构一致认为,疫情不是中国生物武器计划导致的结果。
中国一再否认武汉发生过实验室泄漏。北京对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病毒的来源的调查设立了许多限制。
(本文参考了路透社的报道。)
相关内容伯恩斯大使:北京对民主国家的力量感到意外
2023年2月27日 23:58
推特上的中国:美能源部指疫情或始于实验室泄漏 各界再批中国阻挡调查
2023年2月27日 22:20
美国能源部表示,实验室泄漏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起源
2023年2月26日 23:42
中国声称新冠疫情基本结束,专家呼吁北京对国际社会履行责任
2023年2月24日 14:12
全球新冠死亡人数逼近七百万 世卫组织否认放弃新冠溯源努力 促北京合作
2023年2月16日 09:47
美国众议院举行首场新冠病毒溯源听证会
2023年2月2日 19:54
这是美国之音的多媒体播放器。 当您选择一个伴随音频或视频的故事时,它在这里播放。
您可以随时查看原始故事或查找新故事,而无需通过在此页面上向下滑动来停止音频或视频。
通过从屏幕底部的圆形蓝色多媒体按钮向上滑动来再次打开此屏幕。
通过点击多媒体按钮启动和停止音频或视频。
安全访问已启动
设置
乌克兰:乌东城镇巴赫穆特战况愈发艰难美国之音
2023年2月28日 02:47
乌克兰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星期一(2月27日)说,东部城市巴赫穆特的局势正在变得越来越艰难。乌军与俄军在当地进行着激烈战斗。
泽连斯基星期一在每晚视频讲话中说:“局势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
他说,俄军正在“不断摧毁能够用来保护我们阵地的所有一切。”
俄罗斯一直在加剧对乌克兰东部几处区域的进攻,包括顿涅茨克州的盐矿城镇巴赫穆特。这座已沦为废墟的城镇曾有7.5万人口。
路透社报道说,俄军在巴赫穆特以北和以南取得了一些进展,他们试图包围这座城市,并切断城内乌军的退路。
继续呼吁F-16战机
与此同时,虽然美国最新的评估认为目前不适宜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但是乌克兰星期一继续推动盟国向乌军提供这款战机。
“每次有关向乌克兰提供一种新的、关键类型的武器,都以’不同意‘开始而以‘同意’结束,”乌克兰外交部长德米特里·库列巴(Dmytro Kuleba)在推特(Twitter)上说。“去年,我们就七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武器解锁了六项政治决定。唯一遗留的一项就是作战飞机。”
库列巴指的是西方伙伴最初不愿意向乌克兰提供坦克和其他军援,但最后改变了初衷。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上星期五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台(ABC News)采访并谈到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机的问题时说,他“此刻排除这种可能性”。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星期日对全国广播公司(NBC)“与媒体见面”(Meet the Press)节目说,美国军事指挥官相信,乌克兰目前需要的是“到前线的坦克、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火炮和防空系统。”
沙利文说:“这个阶段是关于地面作战,并且让乌克兰人手中掌握能够收复目前被俄罗斯人占领的领土的工具。”
他还说,盟国正在向乌克兰提供苏联时代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的零部件,乌军飞行员每天都在使用这些战机。
美国财长突访基辅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在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星期一出人意料地访问了乌克兰首都基辅,表达美国继续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持续一年多的入侵。她重申了拜登总统一个星期前访问基辅时的观点。
耶伦会晤了泽连斯基总统和其他政府要员。她说:“美国将与乌克兰站在一起,不管需要多久。”她宣布向乌克兰转交12.5亿美元的预算援助,这是华盛顿向基辅提供的最新一批99亿美元预算援助的第一笔。
她在为战争中殉国的乌军战士建立的纪念墙敬献了花圈。耶伦说:“我亲眼目睹了普京总统的残暴战争所带来的沉重代价。”
耶伦在基辅的一处广场驻足观看了被摧毁的俄军坦克以及自行火炮。出于安全原因,当局暂时禁止游人进入广场。
去年,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经济和预算援助,预计在9月底之前还会有86.5亿美元。最新的这笔资金是国会去年12月批准的450亿美元新的军事、经济和人道援助的一部分。
耶伦说,这类经济援助维持着乌克兰政府和关键公共服务的运转,并让学校继续开课,退休金得到支付,提供了“稳定的基石”,帮助乌克兰的抗战。
“如果后方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持续的军事努力就不可能成功,”耶伦在基辅州第168学校说。这所学校的教师和行政人员以及辅助人员的工资都是通过美国的预算援助资金来报销的。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在日内瓦,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说,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触发了我们当今最大规模的人权侵犯。”
在他发表这番讲话之际,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日内瓦召开历时五个半星期的会议,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的战争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
古特雷斯说,俄罗斯的入侵“造成了广泛的死亡、毁灭和流离失所。”
去年,在因为乌克兰战争而受到国际压力后,俄罗斯撤出了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席位。
北约扩展
土耳其外交部长梅夫吕特·恰武什奥卢(Mevlut Cavusoglu)星期一说,与瑞典和芬兰就两国加入北约申请的会谈将于下星期恢复。
恰武什奥卢在一次记者会上说,会谈预计3月9日举行。
今年1月,土耳其停止了有关会谈,这是对极右翼抗议者在土耳其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外焚烧古兰经做出的回应。
瑞典和芬兰去年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申请加入北约。他们的入盟申请必须得到所有北约成员国的同意。
土耳其对瑞典入盟表示了反对,指责瑞典政府对安卡拉视为恐怖组织的团体过于宽容。
恰武什奥卢星期一说,瑞典方面没有履行去年6月达成的协议。瑞典和芬兰在协议中承诺取消对向土耳其出售武器的限制并在处理安卡拉方面提出的引渡激进分子嫌疑人的要求方面加紧努力。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2月早些时候在访问土耳其时说,批准瑞典和芬兰成为北约新成员国的“时候已经到了”。目前只有土耳其和匈牙利还没有批准两国入盟。
斯托尔滕贝格提到土耳其有“合理的安全关切”,他同时表示,在落实去年在马德里达成的协议承诺方面,瑞典和芬兰都“都迈出了大步”。
这位北约负责人计划星期二访问芬兰。
(本文参考了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报道。)
相关内容乌克兰继续为获取F-16而努力,美国财长部长突访基辅
2023年2月27日 20:42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成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关注重点
2023年2月27日 21:57
白俄罗斯反政府武装声称用无人机击毁俄罗斯一架军机
2023年2月27日 18:46
G20外长会议登场新德里,乌克兰战争及美中关系预计主导会议
2023年2月27日 17:00
这是美国之音的多媒体播放器。 当您选择一个伴随音频或视频的故事时,它在这里播放。
您可以随时查看原始故事或查找新故事,而无需通过在此页面上向下滑动来停止音频或视频。
通过从屏幕底部的圆形蓝色多媒体按钮向上滑动来再次打开此屏幕。
通过点击多媒体按钮启动和停止音频或视频。
安全访问已启动
设置
揭谎频道:俄乌战争周年——回顾战争虚假宣传上中俄“合唱”的经典曲目章乐古
2023年2月25日 00:13
中国外交主管王毅在2月23日访问俄罗斯并会晤了俄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据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访问莫斯科与普京会晤,普京在会见王毅时表示期待很快欢迎习近平到访。
对比之下,习近平至今尚未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对话——尽管泽连斯基多次发出对话邀请——更不用说像美欧领导人那样访问基辅并与之会面了。
北京声称在俄乌冲突中持“中立”立场,但自一年前克里姆林宫发动全面入侵乌克兰的战争以来,北京一直在宣传舆论和外交上策应俄罗斯。
中国官方一贯回避将俄罗斯发起的这场战争称为“入侵”,并拒绝谴责俄罗斯侵犯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并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多项国际法的行为。
就在2月23日,联合国大会以141票赞成、7票反对和32票弃权的表决结果,压倒性地通过决议,呼吁依据联合国宪章原则而尽快在乌克兰实现全面、公正和持久和平。决议要求俄罗斯“立即、彻底、无条件地将其所有军事力量从乌克兰国际公认边界内的领土撤出,并呼吁停止敌对行动。”中国对此投了弃权票。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六项相关决议。中国对其中四项投了弃权票,在要求暂停莫斯科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资格和要求莫斯科向乌克兰支付赔偿金的两项决议上则投了反对票。
此外,中国政府官员和官方媒体力挺或不加批判地扩散克里姆林宫及俄官媒在战争上的宣传、阴谋论和虚假信息,为俄罗斯的行动辩护,并将俄罗斯发动的这场战争归咎于西方。与此同时,北京坚称,“指责中方散布涉乌虚假信息,本身就是在散布虚假信息。”
战争爆发一年以来,北京通过政府官员、官方媒体以及操控社交媒体热门标签和话题传播俄官方炮制的战争虚假信息。以下是反西方、亲俄宣传中“中俄和鸣”的几个典型例子——
因为北约,俄罗斯“不得不”入侵
根据中国官方长期宣传的说法,俄罗斯是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的受害者,面对来自西方的安全威胁,俄罗斯不得不自卫。
与克里姆林宫同步同调,中国外交部和官方媒体一再宣称美国是乌克兰战争的“始作俑者”和“最大推手”。
2022年2月23日,即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的前一天,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指责美国在“违背同俄罗斯的协议五次将北约东扩至俄家门口并部署大量先进进攻性战略武器时,他们有没有想过把一个大国逼到绝地的后果?”
时为中国共产党三号人物的栗战书2022年9月份访问俄罗斯时说,“美国和北约直接逼到俄罗斯的家门口,涉及到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人民的生命安全......” 他表示,“被逼到了墙角”的俄罗斯发动这张战争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而采取的一次反击”。
中国官方媒体和官员也重申了克里姆林宫有关美国违背“北约不东扩”承诺的虚假信息。
1月30日,至今尚未对挑起战争的俄罗斯有过任何批评的中国外交部再次指责美国挑起“乌克兰危机”且不断“火上浇油”。
请阅读美国之音“揭谎频道”有关这一话题的事实核查:
美国在乌克兰运营生物武器实验室
在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全面入侵后,俄罗斯官员和官方媒体一再错误宣称,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发现了由美国国防部运营的生物武器实验室。
这和乐此不疲炒作COVID-19源自美国陆军实验室这一阴谋论的中国一拍即合。从中国外交部到官方媒体再到微博热门博主,都纷纷重复俄罗斯有关乌克兰境内美国生物武器实验室的虚假信息。
例如,时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赵立坚在2022年3月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声称,“美国在乌克兰有26个生物实验室和其他相关设施。美国国防部拥有绝对控制权...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军事活动只是冰山一角。”
但事实上,这些受美国部分资助但根本不是什么“秘密项目”的乌克兰生物研究实验室并不研制生化武器。恰恰相反,这些实验室的部分使命是“防止可用于开发生物武器的技术、病原体和知识的散播。”
此外,这些乌克兰的实验室由乌克兰政府资助、管辖和运营,而不是受美国“绝对控制”或“主导”。
请阅读“揭谎频道”就此所做的事实核查:
2022年7月,中国官方媒体账号和中国的民族主义热门博主在新浪微博上纷纷转发一段声称披露“美国在乌生物军事活动新细节”的视频。
“日前,俄方公布美国在乌生物军事活动新细节,”视频介绍中写道。“据曝光,美方不仅在哈尔科夫州的精神病院进行人体实验,还在马里乌波尔收集分类霍乱病原体。”
以上两项指控均为虚假消息。请阅读“揭谎频道”为此所做的事实核查:
违反国际协议的是西方,而非俄罗斯
1月25日,中国新浪微博热门军事博主“军武季”发表评论:
“乌克兰正式向白俄罗斯提议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与此同时在白乌一线进行战备,似乎要重演‘明斯克协议’骗大鹅那一幕......”
上述误导性说法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2014年在乌克兰东部爆发的武装冲突——也就是明斯克协议试图缓和并结束的冲突——是俄罗斯的一系列行动所引燃的。
请阅读“揭谎频道”的事实核查:
2022年3月,为反击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其国情咨文演讲中所强调的西方团结制裁俄罗斯,中国官方媒体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指责美国无视“其对盟友和朋友的承诺。”
“在1994年的《布达佩斯安全保障备忘录》中,美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安全保障,以换取乌克兰放弃核武库,”文章写道。
“…在紧要关头,美国无视这一承诺,并强调乌克兰不是北约正式成员国,因此只能靠自己了——在没了核武器来自卫的情况下。”
北京作为美国对乌军援的最响亮批评者却同时又对美国“抛弃”乌克兰如此愤愤不平,当中的巨大讽刺不言自明。但无论如何,对《布达佩斯安全备忘录》的上述描述有违历史事实。苏联解体后,为换取乌克兰放弃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核武器,《布达佩斯安全备忘录》签署国向乌克兰提供了安全“保障”,而不是“担保”。
请阅读“揭谎频道”为此所做的事实核查,了解当时的历史政治背景和协议细节:
西方审查报道战争“真相”的记者
5月17日,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属的微博账号“环球资讯”在微博上发布一段视频,并配以“#多国独立记者因真实报道俄乌冲突被解职#”的话题标签。
但事实上,视频中好几名所谓的“独立记者”都有长期反刍、照搬克里姆林宫虚假宣传的记录。此外,也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当中的任何人被解雇或被本国禁止入境——尽管他们的作品引起争议,有些被西方媒体标记为虚假信息。
请阅读“揭谎频道”为此所做的事实核查:
除上述几个例子之外,中国官方也学舌克里姆林宫关于克里米亚、北溪管道袭击、全球粮食危机以及乌克兰军队作战表现等问题上的的宣传口径。
请阅读“揭谎频道”所做的相关事实核查——
克里米亚:
乌克兰军队:
战争加剧粮食危机:
北溪管道:
(同时请参阅美国之音《揭谎频道》本篇文章的英文版。)
这是美国之音的多媒体播放器。 当您选择一个伴随音频或视频的故事时,它在这里播放。
您可以随时查看原始故事或查找新故事,而无需通过在此页面上向下滑动来停止音频或视频。
通过从屏幕底部的圆形蓝色多媒体按钮向上滑动来再次打开此屏幕。
通过点击多媒体按钮启动和停止音频或视频。
安全访问已启动
设置
乌克兰正在“数字战线”抗击俄罗斯连姆·斯科特
2023年2月28日 03:06
在防空掩体里工作已成为像罗曼·奥萨丘克(Roman Osadchuk)这样的乌克兰人的常态。
奥萨丘克说:“一开始,有很多空袭。现在,每周可能有两次。”他从基辅接受美国之音(VOA)采访时随口说道:“我的意思是,我今天就去过防空掩体里。”
大多数时候,奥萨丘克仍然拥有“稳定的互联网连接”,有时防空掩体里也有WiFi,所以他仍然可以工作,“只不过在地下” 。
他的工作是乌克兰战争数字战线的一部分。奥萨丘克人在乌克兰首都,他为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的“数字取证研究实验室”(Digital Forensic Research Lab)监控俄罗斯的虚假信息。
他的工作是开源研究人员、分析人士和记者为了研究俄罗斯的虚假信息、揭穿虚假声明和记录违规行为而开展的更广泛国际努力的一部分。
多年来,俄罗斯一直在进行有关乌克兰的宣传。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虚假地声称,为了把乌克兰“去纳粹化”并防止种族灭绝,他不得不展开“特别军事行动”。
分析人士说,在过去12个月中,一些虚假说法和策略发生了变化,但俄罗斯的宣传依然无所不在,从不间断。
伦敦独立非营利组织“信息复原中心”(Center for Information Resilience)驻美国副总裁尼娜·扬科维茨(Nina Jankowicz)说:“这是历来最大的数字冲突。”而在数字战线上,俄罗斯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扬科维茨告诉美国之音:“我认为,就像他们对战争的真枪实弹方面的预期一样,他们对战争的数字方面的预期也是自己所向无敌,但事实绝非如此。”
扬科维茨说,开源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给俄罗斯的谎言泼冷水。这就是我们所做的。”
“信息复原中心”于2022年初启动了“监视俄罗斯”(Eyes on Russia)项目,当时俄罗斯军队正在乌克兰边境集结。
当俄军进入乌克兰时,该项目致力于对各种事件以及针对民用基础设施的攻击进行验证与地理定位。
扬科维茨说,研究人员就像侦探一样,他们使用一切——从卫星图像和阴影,到街道标志和车牌——来帮助验证事件。
她说,这些技能帮助团队揭穿谎言并反驳“从‘乌克兰到处都是新纳粹分子’到‘乌克兰正在攻击自己的公民’等所有说法。”
俄罗斯的这些宣传主要在社交媒体、电报(Telegram)等讯息平台、新闻网站和电视上得到传播。
乌克兰事实核查网站“阻止虚假”(StopFake.org)的鲁斯兰·德尼琴科(Ruslan Deynychenko)曾为美国之音乌克兰语组撰稿,他表示,起初俄罗斯宣传的重点是为入侵辩护。
德尼琴科说,他们创造了关于“去纳粹化”和解放乌克兰人民、基辅政权核计划和秘密实验室的故事,称乌克兰人和美国人在那些秘密实验室里开发了“战斗蚊子”和其他生物武器。但在入侵发生大约六个月后,德尼琴科注意到俄罗斯网络上的言论发生了变化。
德尼琴科从基辅对美国之音说:“他们公开承认他们正在与乌克兰和乌克兰人作战,而不是说他们要将乌克兰人从新纳粹政权手中解放出来。他们基本上想为俄罗斯杀害乌克兰人、轰炸乌克兰城市的行为辩护。”
俄罗斯驻华盛顿大使馆没有回复美国之音要求置评的电子邮件。
研究人员说,这项工作的强度是一个挑战。
在大西洋理事会“数字取证研究实验室”研究俄罗斯关于乌克兰的虚假信息的尼卡·阿列克谢耶娃(Nika Aleksejeva)说:“要弄清楚哪个事件更具相关性变得更加困难了。”
她说,战前值得注意的事情在今天并不那么重要,“基线已经移动了。”
她的同事奥萨丘克同意这种说法。奥萨丘克谈到他在过去一年中分析的虚假信息量时说:“当你接触太多的时候,是会受到毒性伤害的。”
对于英文在线报纸《基辅独立报》(The Kyiv Independent)的副主编托玛·伊斯托米纳(Toma Istomina)来说,准确报道战争是打击虚假信息的最佳方式之一
伊斯托米纳从基辅西南边的城市文尼察对美国之音说:“在这场战争中,信息可能与战场上使用的传统武器是一样重要的工具。”
她补充说:“一段时间以来,俄罗斯确实将信息武器化来针对乌克兰,”但“在这场战争中,乌克兰在揭穿俄罗斯的胡言乱语方面做得很好。”
伊斯托米纳说,《基辅独立报》强调不要报道俄罗斯所说的每一个谎言,部分原因是谎言太多了。但另一个原因是,对俄罗斯宣传的过多报道可能会带来使其合理化的风险。
奥萨丘克表示,普京可能认为俄罗斯受众——国内民众和海外侨民——是虚假信息最重要的目标,但乌克兰人也在他的考虑之内。奥萨丘克说,全球南方国家也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目标。
阿列克谢耶娃说,衡量虚假信息在影响公众舆论方面的有效性往往很困难,但俄罗斯的这些宣传可能帮助俄罗斯国内受众“应对如此令人不安的现实,基本上以某种方式逃避它。”
至于西方,她说,俄罗斯“从一开始就很难赢得这场战斗。”
反宣传的斗争对乌克兰研究人员来说具有额外的意义。揭露虚假信息和记录违规行为是他们为战争做出贡献的一种方式。
奥萨丘克说:“每个乌克兰人在(去年)2月24日这一天都觉得有必要以某种方式抵抗,在你有一技之长的领域。”
“阻止虚假”的德尼琴科则将自己的工作视为收集证据的一种方式,这些证据可用于起诉在战争中“将媒体用作强大武器”的人。他说:“我们认为这些人应该承担责任。”
《基辅独立报》的伊斯托米纳表示,他们的心态是“当我们工作时,我们不是受害者——我们是战士。”
相关内容俄罗斯收紧国内对俄乌战争的报道规定
2022年10月1日 03:03
揭谎频道:俄乌战争周年——回顾战争虚假宣传上中俄“合唱”的经典曲目
2023年2月25日 00:13
独家随侵乌俄军采访 凤凰卫视记者被指是虚假信息扩音器
2022年3月16日 17:41
联合国专家:俄罗斯的媒体法等同于信息封锁
2022年3月12日 04:17
这是美国之音的多媒体播放器。 当您选择一个伴随音频或视频的故事时,它在这里播放。
您可以随时查看原始故事或查找新故事,而无需通过在此页面上向下滑动来停止音频或视频。
通过从屏幕底部的圆形蓝色多媒体按钮向上滑动来再次打开此屏幕。
通过点击多媒体按钮启动和停止音频或视频。
安全访问已启动
设置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