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私塾纪念馆 取消中小学 开放克隆人
2022年1月31日星期一
鸿儒私塾观察
【六院新闻】我院举办左心耳封堵中德对话精品沙龙
政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22-01-26 16:42
近日,在我院心内科导管室内,一场有关左心耳封堵的精品沙龙火热开幕。以沈成兴教授为代表的院内众多专家以及中青年医师通过云端会话的会议形式,与身处遥远德国的左心耳封堵领域大咖余江涛教授展开了一期基于循证、贴合临床、回归实践的“中德对话”。对当前房颤的卒中预防、左心耳封堵术(LAAC)适应症与临床开展、新型LAA封堵器进行深度分享与探讨!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全上海市最早开展LAAC的单位之一。在沈成兴教授的带领之下,心内科的年轻医师踊跃加入到房颤卒中预防事业之中,为LAAC技术的推广应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次沙龙非常有幸能够与全球知名的左心耳封堵领域专家余江涛教授齐聚线上一同进行学术交流与讨论。余江涛教授表示,我们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隔阂,齐聚线上、共话LAAC,是辞旧迎新之举。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分享和交流LAAC领域的临床经验成果,共同促进这一学科的发展进步!
沈成兴教授:
左心耳封堵的适应症与患者选择
房颤是一种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常见心律失常疾病,其最主要的并发症为脑卒中。我院心内科沈成兴教授分享到,房颤威胁可以说是近在咫尺,无论是临床医师还是普通大众都应该对其高度重视,做好相关的筛查和防治工作。
目前,房颤的ABC综合管理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而“卒中管理”更是房颤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案。相较于传统的保守药物治疗,基于器械的左心耳封堵术(LAAC)为房颤患者预防卒中带来了“一劳永逸”的选择,但临床医师仍应严格遵循适应症要求、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衡量策略。
余江涛教授:
抚今追昔望旭日:左心耳封堵术
过去&现在&未来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德国科布伦茨和蒙塔鲍尔天主教联合医疗中心余江涛教授回顾过去数十年间左心耳封堵领域的革新历程。走过最初的迷茫期,左心耳封堵领域逐渐发展兴起,全球范围内LAAC开展例数更是快速增长积累;自2014年至2021年,LAAC更是走进了我国30个省份、直辖市的近500家医疗中心,达成了20,000例植入成果,且成功率高达96%以上。如今的LAAC技术领域已毫无悬念地迎来了“井喷式”发展期!
作为一项基于器械的卒中预防技术,LAAC预后好坏的关键显然与左心耳封堵装置特性息息相关。
学术讨论
畅谈分享经验,推动学科发展
在线上讨论环节,来自我院心内科的沈成兴教授、李京波教授、金贤教授、王远龙教授等专家与余江涛教授就左心耳封堵的患者选择及获益、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综合管理的难点和策略调整、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封堵效果评估、术中并发症预防处理以及不同类型左心耳封堵器的选择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
病例分享
金贤教授:反鸡翅型左心耳封堵
火热讨论之余,我院金贤教授还带来了近期完成的一例精彩LAAC病例。术前CT重建提示为反鸡翅型心耳,鸡翅整体向前折,心耳整体偏低,术中靠下靠前穿刺以获得更好的轴向;术中,LAA造影示左房压17mmHg,右肩位测量得心耳开口15.2mm,深度12.0mm;肝位测量得心耳开口19.7mm,深度17.3mm,选择植入24mmWATCHMAN封堵器,封堵器完全展开后ICE下评估见封堵器释放位置精准,压缩形态良好且无残余分流;经牵拉试验确认稳定,满足PASS原则,释放封堵器。术后即刻超声评估显示无心包积液,封堵器植入效果优异。
精彩点评
余江涛教授: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这例病例的左心耳开口直径小于其内部深度,在手术操作上其实是非常具有挑战性;金贤教授团队通过缜密术前分析、预案制定,以及规范术中操作完美实现该例LAAC手术安全、高效的开展,并达到了优良的植入效果,确实为大家带来了一例非常值得学习的成功案例。
总 结
迈过最初的迷茫、探索期,LAAC技术现已迎来“井喷式”的快速发展时期,积极开展院内外LAAC学术交流讨论活动有助于年轻医师规范学习和掌握LAAC这项技术。在本期会议最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李京波教授总结到,通过线上学术交流,余江涛教授和院内诸位同道们就左心耳封堵领域中的关键性问题、临床现存问题以及新型器械应用等展开了深度探讨与思考,从不一样的角度为大家带来了学术启发。时光如白驹过隙,本期跨越山海的“中德对话”学术沙龙已迎来了尾声,但学术交流与讨论的脚步永不停歇。感谢各位专家同道对于会议的支持与关注,也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机会与不同地区的顶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碰撞!
来源:心内科
原标题:《【六院新闻】我院举办左心耳封堵中德对话精品沙龙》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