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日星期三

鸿儒私塾观察 辽朝 播报 编辑 讨论99+ 上传视频辽朝(907年—1125年 [1]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 [2] 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号,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3-4] 。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今河南开封),于汴京登基称帝,改国号“大辽”,改年号为“大同”[5-6] 。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耶律隆绪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大辽”。1125年被金朝所灭 [7-8] 。 辽末,辽宣宗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 [9] 。辽朝亡后,辽德宗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 [10] 。辽朝宗室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和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则于1269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地区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1309年被伊尔汗国吞并。 辽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沟河 [11] 。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 辽朝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12-13] 。 中文名辽朝外文名Liao Dynasty别 名大辽、大契丹、大中央胡里只契丹国、哈喇契丹时间范围907年 至 1125年都 城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帝 王辽太祖、辽太宗、辽景宗、辽圣宗、天祚帝等语 种汉语 契丹语货 币圆形方孔钱开创者耶律阿保机国土面积4890000 km²(1111年)宗 教佛教,儒教、萨满教等人口数量约 900 万(12世纪初)主要民族契丹族、奚族、汉族、阻卜、女真、室韦等 [14] 目录1 国号 2 历史 ▪ 契丹缘起 ▪ 太祖建国 ▪ 南下中原 ▪ 世宗时期 ▪ 穆宗时期 ▪ 全盛时期 ▪ 兴道衰落 ▪ 走向灭亡 ▪ 余部续国 3 疆域 ▪ 领土范围 ▪ 行政区划 4 政治 ▪ 五京制度 ▪ 南北院制 ▪ 捺钵制度 5 军事 6 经济 ▪ 人口 ▪ 农业 ▪ 畜牧业 ▪ 手工业 ▪ 商业 7 文化 ▪ 文字 ▪ 宗教 ▪ 艺术 ▪ 科技 8 外交 ▪ 唐代、后唐、南唐 ▪ 宋朝 ▪ 高丽 ▪ 西北诸国 9 社会 10 皇帝世系 国号编辑 播报 国号作为国家或王朝的标志,通常具有命名的鲜明性与使用的稳定性。有辽一代则不然,曾多次反复用“辽”、“契丹”为国号[15] 。 后梁贞明二年(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据《新五代史》《东都事略》等中原史料记载,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改号大辽。 [4] 辽大同元年(947年,后晋开运四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后晋,并在开封登基,“改晋国为大辽国”。 [4] 辽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又改称大契丹;辽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北宋治平三年),复号大辽 [16-18] 。 关于契丹首次改国号为“辽”的时间,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种说法 [19-20] 。关于辽改国号的次数,一般学者都认同这样的见解,即辽太宗时改国号为辽,辽圣宗时复号契丹,至辽道宗时复改国号为辽 [21] 。从众多辽代墓志中在契丹或辽的国号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样来看,到辽道宗时,俨然以中国自居了 [22] 。 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辽曾九改九复国号,也就是说,辽曾改国号达18次之多 [23] 。 “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有学者研究“辽”与契丹语“辽”的内涵,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也有学者主张契丹是改“晋”为“大辽”,而非改“契丹”为“大辽” [24] 。 辽朝国号变迁年代 汉文国号 非汉文国号 916—937年 大契丹 大中央契丹 [25-26] (全称) 大契丹、契丹国、契丹(简称) 938—982年 大辽(燕云汉地) 大契丹(辽朝故地) [18] 983年—1065年 大契丹 1066年—1125年 大辽 历史编辑 播报 契丹缘起 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魏。 [83] 而汉文记契丹事,以《资治通鉴》为最早,东晋义熙元年(406年)初,“燕王熙袭契丹”。契丹称号见于朝鲜《三国史记》更早,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已有契丹人犯高句丽“北边,陷八部落”。早期契丹居于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 [95] 分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八部。 [81] [96] 契丹族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四年(553年)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十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 [82] 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隋初又分别臣附于隋朝与突厥,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诸部落各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隋大业元年(605年),契丹族南下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时,又遭到在隋将主使下突厥的袭击,四万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创。 六世纪前期,契丹族尚为部落阶段,于唐初形成部落联盟,君长为大贺氏,八部之间如遇有战事及征兵,诸部在一起召开会议,猎则别部,战则同行。 [96] 唐武德六年(623年)遣使到长安,给唐高祖进贡名马、丰貂,但其政治立场仍趋向于突厥颉利可汗。 [84] 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大贺摩会率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唐朝皇帝曾赐给契丹首领旗鼓,后来成为契丹可汗权位的象征。 [85] 又于贞观三年(629年),以室韦、契丹族人置师州。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后唐太宗以契丹人为松漠都督府(在今赤峰、通辽一带),以大贺窟哥为松漠都督,赐姓李氏。 [86] 武则天执政时,契丹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十二日,李尽忠与其妻弟孙万荣反,攻陷营州,杀营州都督赵文翙,尽忠自立为无上可汗,这是契丹人首次称汗。 [87] 武则天派兵围剿,却被尽忠击败。 [88] 开元二年(714年),尽忠堂弟李失活与奚族首领李大酺到长安见唐玄宗。四年,玄宗恢复松漠府,以失活为都督,封松漠郡王,授左金吾卫大将军。 [89] 开元二十年(732年),唐军大破契丹,俘获甚众,可突于逃跑,奚族投降。 [90] 天宝四年(745年),后突厥灭亡,契丹投降唐朝,唐玄宗赐汉名李怀秀,拜松漠都督,封崇顺王,赐以静乐公主。半年后,怀秀不堪安禄山欺凌,杀公主与奚一起反唐。之后,与安禄山多次交战,胜负参半。 [91-92] 天宝五载(746年),唐朝封胡剌可汗遥辇楷落为恭仁王,代松漠都督,楷落在位至安史之乱结束,唐朝与契丹之间大规模战争基本结束。 苏可汗时契丹依附回纥,自苏可汗开始唐朝不再册封契丹首领为松漠都督。鲜质可汗时曾七次遣使至长安朝贡唐朝,昭古可汗时遣使四次。 [97] 会昌二年(842年)唐朝破回鹘,耶澜可汗遥辇屈戍内附。咸通年间,可汗习尔之遣使者到长安朝贡之后,契丹部落在一百年的低谷后又逐渐强大。 [93] 唐末,痕德廑可汗遥辇钦德时契丹征服了奚、室韦,多次入侵幽州、蓟州,结果遭割据势力刘仁恭报复。 [94] 痕德可汗死于天祐三年(906年)十二月。迭剌部的耶律氏家族兴起,世代担任契丹部夷离堇,权威日盛。 太祖建国 五代时期,随着契丹族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阶段的提高,遥辇氏部落联盟开始向耶律氏转化。耶律阿保机生于唐朝咸通十三年(872年)。 [103] 阿保机任遥辇氏痕德堇可汗的挞马狘沙里(扈卫官),组建侍卫亲军。阿保机迅速崛起。率领挞马部(扈卫队)战胜了小黄室韦、越兀、乌古、六奚、比沙笰等近邻小部落,阿保机的伯父被杀后,阿保机继承了伯父的于越(地位仅次于可汗,史称“总知军国事”,高于夷离堇,掌握联盟的军事和行政事务,相当于中原王朝的宰相)的职位,并击溃以蒲古只为首耶律释鲁的部落豪强。相继降小黄室韦,破越兀、兀古、六奚诸部,被国人誉为“阿主沙里”(沙里,契丹语“郎君”)。 [98] 到了痕德廑可汗时期,耶律阿保机担任夷离堇,专事征伐,大破室韦、于厥及奚帅辖剌哥,进大迭烈府夷离堇。 [99] 天复三年(903年),阿保机北攻女真,南取河东、怀远军,略地蓟北(今河北北部),升于越,总知军国事,成为部落联盟的实际操纵者。[100] 天祐三年(906年)在钦德死后,阿保机不再从遥辇氏家族选择可汗,而是把旗鼓收归自己所有,自己担任了契丹部的可汗,从此,可汗的选立就转入迭剌部耶律氏家族了。 [101] 耶律阿保机 天祐四年(907年)正月,耶律阿保机当选为契丹大首领,即皇帝位。尊母萧氏为皇太后,立皇后萧氏,群臣上尊号曰天皇帝,皇后为地皇后。 [102] 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 [27] 但是随着契丹国家的发展,耶律家族内部为了争取可汗的被选举权,阿保机本家族兄弟们便首先起来反对他,由此发生了“诸弟之乱”。梁开平五年(911年)五月,阿保机弟耶律剌葛、耶律迭剌、耶律寅底石、耶律安端策划谋反,安端的妻子粘睦姑得知后就报告了阿保机,阿保机不忍心杀掉这些兄弟,就和他们登山杀牲对天盟誓,然后赦免了他们。 [104] 梁乾化三年(913年)五、六月,阿保机领兵进击诸弟的第三次谋乱,经过三次平叛,阿保机基本消灭了本家族的反对势力,巩固了最高统治权。 [105] 神册元年(916年),群臣为阿保机上尊号为大圣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册,即辽太祖。 [106] 辽太祖收留因河北战乱的流民,在草原上按照中原风格建立城敦以安置他们。并且任用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与卢文进等汉人为佐命功臣。神册三年(918年)辽太祖建皇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两年后创建契丹大字并推行之 [28] 。在军事方面,他于天赞四年(925年)东征渤海国,于旧地建立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册立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辽太祖一直有南征中原的意图 [29] ,然而于攻灭渤海后的隔年,在回师途中病倒,最后去世。他的妻子述律皇后(述律平)宣布摄政,以皇次子耶律德光总揽朝政,屠杀政敌数百人以稳定政权。天显二年(927年,后唐天成二年)十一月,耶律德光在述律皇后的支持下即位,即辽太宗。天显五年(930年,后唐长兴元年),东丹王耶律倍南逃后唐,辽太宗统一了契丹 [28] 。 南下中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