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打印 (被阅读
3258次)
最近连续看了三部奥斯卡最佳影片:Free Solo,Green Book和Bohemian
Rhapsody,这三部影片分别获得本年度的最佳纪录片,最佳故事片和最佳男主角的殊荣。
Free Solo以跟踪采访和现场摄制的方式,讲述了Alex Hannold 的徒手无保护攀岩经历,忠实记录他的日常生活,最后见证他成功徒手登上几乎与地面90度垂直的酋长岩(El Capitan)。一般攀岩高手在佩戴绳索、安全带及其他防护设备的情况下会花三到五天的时间才能攀爬上去。但是,Alex没有任何的保护装备,仅凭一小袋石灰粉和双手双脚,只用3小时56分钟就成功登顶,Alex的这一壮举被称为“无保护攀登界的成功登月”、“体育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Bohemian Rhapsody是一部描述皇后乐队主唱Freddie Mercury传奇一生的传记影片。因为本人的孤陋寡闻,之前对于这位超越迈克尔·杰克逊的天才摇滚巨星,与披头士乐队齐名的皇后乐队竟一无所知。看了影片,让我对摇滚乐有了全新的认知,结合Freddie波澜壮阔的一生,感受到一个高高在上孤独的灵魂,它的激情,痛苦与呐喊。
Green Book 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片,讲述黑人古典钢琴家Don Shirley与他雇佣的白人司机Tony Lip之间消除歧视隔阂,发展友谊的一段温馨动人的故事。
三部影片共同的特征是真实,Free Solo自不必说,它不但真实的记录了Alex的日常生活的点滴,更是为了不打扰他攀岩,摄影师千方百计的隐藏起来拍摄,在长焦距镜头下,Alex的一举一动都细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真实得让观众不得不屏住呼吸关注Alex的一举一动,为他担忧,就连摄影师也多次把视线转移,连声说 “不敢看” 、 “以后再也不干这种活了。”
Rami Malek之所以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是因为他神还原了Freddie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尤其是最后的live Aid音乐会,Freddie的王者风范,无论是肢体、形态、眼神,演绎堪称惟妙惟肖。最佳男主角名至实归。音乐会现场的细节,大到乐器的摆放,小到钢琴上的饮料位置甚至饮料的刻度如果对比当时的实况录像,几乎一模一样。
Green Book虽然是故事片,但是故事完全尊重事实。种族的矛盾在美国至今都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稍有不慎都会激化矛盾。在影片放映之后,Don Shirley的家人曾指出Don更本没有和Tony成为朋友,Tony只是Don雇佣的司机和保镖,但是后来披露的一段录音证明,Don亲口确认Tony是他的朋友。
这三部影片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Alex为什么要从事这项极度危险的极限运动?生命的意义何在?如果把徒手攀岩比喻成一项体育运动的话,那就好比奥运会的跳水,你每一次站在十米跳台上往下跳,都必须保证每一个动作都是十分的满分,稍有闪失,下面就不是游泳池而是万丈深渊,你要么拿金牌,要么粉身碎骨。
这种运动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宣传Alex会不会鼓励这种没有意义的冒险?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都有自己对生命不同的诠释。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对于这个哲学的终极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Alex的朋友和家人并不完全理解他,母亲虽然口头上表示支持,但是内心的担忧可想而知。在被女友问到“你有没有想过为别人活得长一点?” Alex的回答简单干脆: “为什么?活得长的目的是什么?”。
的确,好死不如赖活着是一种价值观,为了一种理想理念粉身碎骨而无怨无悔是另一种活法,活得坦然满足就不枉一生。在Alex成功登顶之后,他没有狂喜没有失态,只是像一个大男孩一样腼腆的说道:“I am so delighted.”
其实Alex心里明白,从事这项运动的人绝大多数最后都失足而亡,但是他没有半点恐惧,生命即便短暂,也要让它绽放出光彩。寿则多辱,那又何必平庸的忍受苦难?。
当然,这也绝不是一部励志片,Alex的壮举并不是完全凭借他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和毅力,Alex的行为与他的生理心理和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他的经历不可复制。
影片通过访谈和回忆描述Alex的早年生活。他的原生家庭不太温暖,父亲很少和母亲交流,父亲晚上往往独自在沙发上看书直到睡着。他们家里从没说过“爱”这个字等等。母亲要求他们在家只说法语,她自己对任何事情包括儿子的表现从来都不满意;而在Alex 19岁那年,引导他攀岩的父亲突然病故,Alex觉得父亲死的很不值,什么都没干过什么都没完成。最叫人震惊的是,MRI显示,Alex的大脑反应与常人不同,他没有一般人对危险产生的恐惧反应。
Alex就是Alex,他是独一无二的。他不善与人交流,攀岩是他最好的伙伴,是他的生活。
同样,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玩摇滚的。而要达到皇后乐队的高度,更不是凭兴趣和勤奋就可以实现的。
曾经有一种错觉,玩摇滚的人都是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然而我们来看一看皇后乐队的4名成员:Freddie Mercury毕业于伦敦伊令艺术学院,取得了艺术与图形设计的学士学位。他设计的著名鸟冠图案成为了皇后乐队沿用至今的标志。鼓手Roger Taylor学习牙医,毕业于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贝司手 John Deacon拥有伦敦大学切尔西学院电子工程学学士、声音振动学硕士学位。吉他手 Brian May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天体物理博士毕业,是一名天体物理学家,曾担任过利物浦约翰莫斯大学的荣誉校长。这样一支由天才学霸组成的乐队能称霸乐坛也就不足为奇了。
影片成功地还原了1985年那场全球瞩目的Live Aid演唱会,现代的IMAX技术让观众跟随镜头从体育场上空俯冲下降,掠过7万观众的头顶,再聚焦在Mercury挥舞的手臂与充满张力的面部表情上。整个体育馆群情激荡山呼海啸近在眼前,观众身临其境。电影院里完美的音响效果让Bohemian Rhapsody这首被誉为最伟大的传世神作震撼人心。
摇滚为什么能让成千上万的听众如痴如醉?他们或痴狂,或大笑或流泪,歌星成了他们心中的神。而西装革履端坐音乐厅里欣赏交响乐的人,有多少真正懂得古典音乐,有多少能走进贝多芬莫扎特的内心?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Freddie。在Bohemian Rhapsody问世之初,竟然没有一家电台愿意播放这首曲子,原因竟是它时长6分钟,超过了三分钟的惯例。对此,Freddie霸气的回敬制作人: “I pity your wife if you think 6 minutes is forever。”
至于Green Book所揭示的种族歧视,也并非是近代才有的现象。人类种族之间的争斗是我们DNA带来的罪恶。人类祖先自走出非洲之后,智人就开始歧视屠杀其他的人种,将佛洛勒斯人、尼安德特人斩尽杀绝,今天人类恐怕是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属种的生物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种族之间相互歧视相互杀戮的历史,连信奉众生平等的民族也念念不忘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高喊“生而平等”(其实是被创造而平等)的,也无奈于犹太民族成为创造者唯一的选民,历史的轮回又让犹太人在二战中饱受蹂躏……
矫枉过正,当前的政治正确让种族歧视变得过于敏感,Green Book中的Don Shirley是有教养,有才能,风度翩翩的绅士,而几乎所有的白人都显得粗俗无礼且傲慢自大。好在两位主角的交往加上Tony妻子的善意和友好,让这部影片充满了感人的温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部影片都不约而同的展现了人性共同的灰暗面——孤独。
Freddie无疑是孤独的,他虽然有一个初恋女友加5个同性伴侣,但是他的灵魂高高在上不甚寒冷。他只能借助毫无节制的狂欢来取乐自我麻醉,他与伙伴们争吵: “我们不是一家人,你们有老婆有孩子,我呢?我什么都没有”。 “Mama, I don’t wanna die” 脍炙人口的旋律与歌词同时也表达了Freddie内心害怕秘密被知晓的担心与困扰,自己何去何从的忧虑恐慌。
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Caught in a landslide,
No escape from reality.
Nothing really matters......
孤独也让一个人坚强,Freddie艾滋病发作最后已经衰弱到几乎无法走路,他在录制自己人生中最后一张专辑的时候,吉他手Brian担心Mercury太过虚弱无法唱出高音。Mercury只回了一句“I'll fucking do it, darling”,然后喝干一大杯伏特加,完成了乐队历史上最完美的一次录音。
Free Solo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的运动,一个人只身面对冰冷的岩石,耳边只有山风的呼啸眼下是万丈深渊,Alex儿时由于家庭缺少温暖,心理出现了极度的害羞、自闭、叛逆等一系列的人格障碍,他几乎没有朋友。在伯克利大学上了一年之后就退学,独自住在一个Van里,是彻底的素食主义者,像一个修道士和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他宁愿用生命去征服山峰也不愿意面对他人。虽然他出名之后在售书签名时认识了一个女友,但大家都不怎么看好他俩的关系,毕竟,与这样的人生活不是容易的事情。Alex攀登酋长岩的当天,女友根本无法忍受煎熬,早早的驾车离开……。
Don Shirley是最孤独的一个人,忍受着多重的孤独。他自己是受过良好教育有天赋的艺术家,自然与周围的黑人格格不入,虽然旅行时只能住专门供黑人住宿的小旅店,可是其他黑人在打闹玩耍时,他只能默默的坐在一旁喝闷酒。作为一个顶级的钢琴家,住在卡耐基音乐厅顶楼的豪华套房内,有专职佣人伺候着,几乎与世隔绝。最可怕的是,虽然出入白人社交圈,为白人演奏,但是在白人眼里,他只是一个艺人戏子,即便一小时后要在酒店里演出,但是决不能在酒店里就餐。他渴望被认可被接受,他非斯坦威钢琴不弹,他坚持要别人称他为博士,尽管他没有正式的博士学位。他绝望的对Tony叫喊:我不够黑,我也不够白,而我又不够男人,你告诉我,我到底是谁?!
是的,Don Shirley也不够男人。影片毫不回避的描述了他因同性恋行为被警察逮捕的尴尬经历。虽然他有过短暂的婚姻,虽然他从未公开过自己的性取向。
真实的人生往往就是有许多不那么光鲜不那么高大上的一面,Freddie身染艾滋,Alex的性格缺陷和Don Shirley绅士光环下的灰暗,都是真实的人性。真实才让乏味的人生更可爱,让五彩的世界更精彩世界。
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固然是生活的乐趣,然而学会独处,欣赏孤独才能让灵魂得到成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让心自由的攀登灵魂的高峰,这正是“free solo”的最高境界。
Free Solo以跟踪采访和现场摄制的方式,讲述了Alex Hannold 的徒手无保护攀岩经历,忠实记录他的日常生活,最后见证他成功徒手登上几乎与地面90度垂直的酋长岩(El Capitan)。一般攀岩高手在佩戴绳索、安全带及其他防护设备的情况下会花三到五天的时间才能攀爬上去。但是,Alex没有任何的保护装备,仅凭一小袋石灰粉和双手双脚,只用3小时56分钟就成功登顶,Alex的这一壮举被称为“无保护攀登界的成功登月”、“体育界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Bohemian Rhapsody是一部描述皇后乐队主唱Freddie Mercury传奇一生的传记影片。因为本人的孤陋寡闻,之前对于这位超越迈克尔·杰克逊的天才摇滚巨星,与披头士乐队齐名的皇后乐队竟一无所知。看了影片,让我对摇滚乐有了全新的认知,结合Freddie波澜壮阔的一生,感受到一个高高在上孤独的灵魂,它的激情,痛苦与呐喊。
Green Book 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片,讲述黑人古典钢琴家Don Shirley与他雇佣的白人司机Tony Lip之间消除歧视隔阂,发展友谊的一段温馨动人的故事。
三部影片共同的特征是真实,Free Solo自不必说,它不但真实的记录了Alex的日常生活的点滴,更是为了不打扰他攀岩,摄影师千方百计的隐藏起来拍摄,在长焦距镜头下,Alex的一举一动都细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真实得让观众不得不屏住呼吸关注Alex的一举一动,为他担忧,就连摄影师也多次把视线转移,连声说 “不敢看” 、 “以后再也不干这种活了。”
Rami Malek之所以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是因为他神还原了Freddie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尤其是最后的live Aid音乐会,Freddie的王者风范,无论是肢体、形态、眼神,演绎堪称惟妙惟肖。最佳男主角名至实归。音乐会现场的细节,大到乐器的摆放,小到钢琴上的饮料位置甚至饮料的刻度如果对比当时的实况录像,几乎一模一样。
Green Book虽然是故事片,但是故事完全尊重事实。种族的矛盾在美国至今都是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稍有不慎都会激化矛盾。在影片放映之后,Don Shirley的家人曾指出Don更本没有和Tony成为朋友,Tony只是Don雇佣的司机和保镖,但是后来披露的一段录音证明,Don亲口确认Tony是他的朋友。
这三部影片都带给我们很多思考。Alex为什么要从事这项极度危险的极限运动?生命的意义何在?如果把徒手攀岩比喻成一项体育运动的话,那就好比奥运会的跳水,你每一次站在十米跳台上往下跳,都必须保证每一个动作都是十分的满分,稍有闪失,下面就不是游泳池而是万丈深渊,你要么拿金牌,要么粉身碎骨。
这种运动有什么意义,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宣传Alex会不会鼓励这种没有意义的冒险?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都有自己对生命不同的诠释。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对于这个哲学的终极问题,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Alex的朋友和家人并不完全理解他,母亲虽然口头上表示支持,但是内心的担忧可想而知。在被女友问到“你有没有想过为别人活得长一点?” Alex的回答简单干脆: “为什么?活得长的目的是什么?”。
的确,好死不如赖活着是一种价值观,为了一种理想理念粉身碎骨而无怨无悔是另一种活法,活得坦然满足就不枉一生。在Alex成功登顶之后,他没有狂喜没有失态,只是像一个大男孩一样腼腆的说道:“I am so delighted.”
其实Alex心里明白,从事这项运动的人绝大多数最后都失足而亡,但是他没有半点恐惧,生命即便短暂,也要让它绽放出光彩。寿则多辱,那又何必平庸的忍受苦难?。
当然,这也绝不是一部励志片,Alex的壮举并不是完全凭借他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和毅力,Alex的行为与他的生理心理和成长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他的经历不可复制。
影片通过访谈和回忆描述Alex的早年生活。他的原生家庭不太温暖,父亲很少和母亲交流,父亲晚上往往独自在沙发上看书直到睡着。他们家里从没说过“爱”这个字等等。母亲要求他们在家只说法语,她自己对任何事情包括儿子的表现从来都不满意;而在Alex 19岁那年,引导他攀岩的父亲突然病故,Alex觉得父亲死的很不值,什么都没干过什么都没完成。最叫人震惊的是,MRI显示,Alex的大脑反应与常人不同,他没有一般人对危险产生的恐惧反应。
Alex就是Alex,他是独一无二的。他不善与人交流,攀岩是他最好的伙伴,是他的生活。
同样,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玩摇滚的。而要达到皇后乐队的高度,更不是凭兴趣和勤奋就可以实现的。
曾经有一种错觉,玩摇滚的人都是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然而我们来看一看皇后乐队的4名成员:Freddie Mercury毕业于伦敦伊令艺术学院,取得了艺术与图形设计的学士学位。他设计的著名鸟冠图案成为了皇后乐队沿用至今的标志。鼓手Roger Taylor学习牙医,毕业于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贝司手 John Deacon拥有伦敦大学切尔西学院电子工程学学士、声音振动学硕士学位。吉他手 Brian May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天体物理博士毕业,是一名天体物理学家,曾担任过利物浦约翰莫斯大学的荣誉校长。这样一支由天才学霸组成的乐队能称霸乐坛也就不足为奇了。
影片成功地还原了1985年那场全球瞩目的Live Aid演唱会,现代的IMAX技术让观众跟随镜头从体育场上空俯冲下降,掠过7万观众的头顶,再聚焦在Mercury挥舞的手臂与充满张力的面部表情上。整个体育馆群情激荡山呼海啸近在眼前,观众身临其境。电影院里完美的音响效果让Bohemian Rhapsody这首被誉为最伟大的传世神作震撼人心。
摇滚为什么能让成千上万的听众如痴如醉?他们或痴狂,或大笑或流泪,歌星成了他们心中的神。而西装革履端坐音乐厅里欣赏交响乐的人,有多少真正懂得古典音乐,有多少能走进贝多芬莫扎特的内心?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Freddie。在Bohemian Rhapsody问世之初,竟然没有一家电台愿意播放这首曲子,原因竟是它时长6分钟,超过了三分钟的惯例。对此,Freddie霸气的回敬制作人: “I pity your wife if you think 6 minutes is forever。”
至于Green Book所揭示的种族歧视,也并非是近代才有的现象。人类种族之间的争斗是我们DNA带来的罪恶。人类祖先自走出非洲之后,智人就开始歧视屠杀其他的人种,将佛洛勒斯人、尼安德特人斩尽杀绝,今天人类恐怕是唯一一个只有一个属种的生物了。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种族之间相互歧视相互杀戮的历史,连信奉众生平等的民族也念念不忘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高喊“生而平等”(其实是被创造而平等)的,也无奈于犹太民族成为创造者唯一的选民,历史的轮回又让犹太人在二战中饱受蹂躏……
矫枉过正,当前的政治正确让种族歧视变得过于敏感,Green Book中的Don Shirley是有教养,有才能,风度翩翩的绅士,而几乎所有的白人都显得粗俗无礼且傲慢自大。好在两位主角的交往加上Tony妻子的善意和友好,让这部影片充满了感人的温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三部影片都不约而同的展现了人性共同的灰暗面——孤独。
Freddie无疑是孤独的,他虽然有一个初恋女友加5个同性伴侣,但是他的灵魂高高在上不甚寒冷。他只能借助毫无节制的狂欢来取乐自我麻醉,他与伙伴们争吵: “我们不是一家人,你们有老婆有孩子,我呢?我什么都没有”。 “Mama, I don’t wanna die” 脍炙人口的旋律与歌词同时也表达了Freddie内心害怕秘密被知晓的担心与困扰,自己何去何从的忧虑恐慌。
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Caught in a landslide,
No escape from reality.
Nothing really matters......
孤独也让一个人坚强,Freddie艾滋病发作最后已经衰弱到几乎无法走路,他在录制自己人生中最后一张专辑的时候,吉他手Brian担心Mercury太过虚弱无法唱出高音。Mercury只回了一句“I'll fucking do it, darling”,然后喝干一大杯伏特加,完成了乐队历史上最完美的一次录音。
Free Solo本身就是一个孤独的运动,一个人只身面对冰冷的岩石,耳边只有山风的呼啸眼下是万丈深渊,Alex儿时由于家庭缺少温暖,心理出现了极度的害羞、自闭、叛逆等一系列的人格障碍,他几乎没有朋友。在伯克利大学上了一年之后就退学,独自住在一个Van里,是彻底的素食主义者,像一个修道士和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他宁愿用生命去征服山峰也不愿意面对他人。虽然他出名之后在售书签名时认识了一个女友,但大家都不怎么看好他俩的关系,毕竟,与这样的人生活不是容易的事情。Alex攀登酋长岩的当天,女友根本无法忍受煎熬,早早的驾车离开……。
Don Shirley是最孤独的一个人,忍受着多重的孤独。他自己是受过良好教育有天赋的艺术家,自然与周围的黑人格格不入,虽然旅行时只能住专门供黑人住宿的小旅店,可是其他黑人在打闹玩耍时,他只能默默的坐在一旁喝闷酒。作为一个顶级的钢琴家,住在卡耐基音乐厅顶楼的豪华套房内,有专职佣人伺候着,几乎与世隔绝。最可怕的是,虽然出入白人社交圈,为白人演奏,但是在白人眼里,他只是一个艺人戏子,即便一小时后要在酒店里演出,但是决不能在酒店里就餐。他渴望被认可被接受,他非斯坦威钢琴不弹,他坚持要别人称他为博士,尽管他没有正式的博士学位。他绝望的对Tony叫喊:我不够黑,我也不够白,而我又不够男人,你告诉我,我到底是谁?!
是的,Don Shirley也不够男人。影片毫不回避的描述了他因同性恋行为被警察逮捕的尴尬经历。虽然他有过短暂的婚姻,虽然他从未公开过自己的性取向。
真实的人生往往就是有许多不那么光鲜不那么高大上的一面,Freddie身染艾滋,Alex的性格缺陷和Don Shirley绅士光环下的灰暗,都是真实的人性。真实才让乏味的人生更可爱,让五彩的世界更精彩世界。
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固然是生活的乐趣,然而学会独处,欣赏孤独才能让灵魂得到成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让心自由的攀登灵魂的高峰,这正是“free solo”的最高境界。
史迷 发表评论于
我是在和儿子们一起看冰球比赛时被全场群情激昂地唱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时知道他的。
所以去年一上映,我就立马看了, 很感动。
上月在中国看的Green Book。 在群里向大家推荐, 结果为兄看了, 写了很好的影评。
这两个电影很打动我的心情, 是近年难得的好电影。
悟空兄好文!
上月在中国看的Green Book。 在群里向大家推荐, 结果为兄看了, 写了很好的影评。
这两个电影很打动我的心情, 是近年难得的好电影。
悟空兄好文!
ily 发表评论于
悟空兄文章总是精彩!!!
水粉画 发表评论于
另外,悟空兄写的非常好。用孤独这个大的人类的共同的宿命把三个电影穿起来,很有意思。我也可以大胆地说,你是用写作在对抗孤独。
水粉画 发表评论于
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在对抗孤独,大部分的人虽无惊世的成就,但也无时无刻不在对抗这与生俱来的宿命。
人类的反抗很多时候造就了更多的隔膜疏离和痛苦。
人类的反抗很多时候造就了更多的隔膜疏离和痛苦。
漂亮姑娘 发表评论于
面对和享受孤独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要选择这么危险让爱自己的人整天担惊受怕的爱好,所以这个ALEX其实很自私,是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这样自我的人根本不适合有爱情和家庭。
淡定哥 发表评论于
可是孤独会被看成卢瑟,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我心依旧2008 发表评论于
每个人在一段时间里难免会孤独,爱思考的人有追求的人往往容易孤独,没孤独感觉的人也许从来就不会思考
我心依旧2008 发表评论于
博主好文,欣赏了。
7grizzly 发表评论于
Before the world figures out what life itself means,
can it at least have the decency not to tell me what is 辉煌?
can it at least have the decency not to tell me what is 辉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