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告资讯 | | |
“研究提出VOCs管理政策体系,加快研发在线监测仪器设备,提高精准度。”
“突出强化重点区域秋冬季攻坚行动、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工业炉窑治理专项行动、VOCs专项整治方案四大行动。”
“坚持发展高新产业、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来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使得整体污染排放降低。”……
在近日于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臭氧污染控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全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臭氧污染呈现以城市群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蔓延的态势
“目前,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已取得初步成效,细颗粒物污染持续改善,然而大气臭氧污染问题逐渐显现,不仅浓度水平持续上升,而且呈现出以城市群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蔓延的态势,逐渐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问题之一。” 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教授郑君瑜在介绍专委会成立的背景时说。
据了解,专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发起申请并担任主任委员,成员包括刘文清、贺克斌、贺泓、王金南4位工程院院士,22位来自各大研究院、高校的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及24个合作单位。
“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要‘低调’得多,悄悄地隐藏在万里晴空中,却成为近几年夏天众多城市的大气环境污染元凶。其实,人体在室内环境中的臭氧暴露量往往要大于室外环境,室内臭氧暴露量占每日臭氧总暴露量的43%-76%,因此室内环境中臭氧浓度分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要额外重视。”来自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院士侯立安说。目前常用的臭氧净化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催化分解法等,前者简单方便,但活性炭需要经常更换或活化,后者分解效率高,长期稳定但成本高。
“大气臭氧污染防治需要凝聚多方智慧和力量,坚持科学技术引领,提升臭氧形成和传输的理论、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加强针对行业、城市和区域的集成与示范,推动城市和区域臭氧污染控制由科学走向实践。”张远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