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

逝世30年 前中共领导人胡耀邦未竟的事业

 
 
 
 
2019-04-14 21:52
今年4月15日是前中共领导人胡耀邦逝世30周年纪念日。过去很长时间以来,由于胡耀邦的去世与“六四”事件的关系,他的名字一直在中共官方都很敏感,直到近些年才逐渐有所改观。
原中共总书记
“胡耀邦”的图片搜索结果
(邓小平(左)与胡耀邦(右))
胡耀邦,曾于1982-1987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文化大革命后,他在邓小平的支持下,率先打破思想禁锢,组织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推动思想解放,打破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禁锢,为中共的改革开放打破了思想僵局。
他曾主力平反几十万官员和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一度担任中共组织部长的胡耀邦,坚定地推动平反冤案,为数十万在毛时期的文化大革命中被粗暴批斗和下放农村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们平反。他说,所有的冤假错案都必须平反。
他思想开放,对待不同意见十分宽容。在担任中共总书记期间,他积极探索经济的市场化,以开放和包容的立场支持政治民主改革,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探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他担任中共领导人的8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发展活跃,意识形态放松,思想空间开放,言论和出版自由也取得进步,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们都很怀念那个思想自由的时期。
下台
但当时中共高层的偏保守的同僚,不大适应他的执政风格和个人风格。他们反对他过快的改革,也不满他对异见知识分子的宽容。他们批评胡耀邦对异见知识分子的宽容政策助推了社会中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随着1986年各地爆发学生运动,1987年初胡耀邦在高层的压力下和一片争议声中,被迫引咎辞职,原因是“反自由化不力”。
这样,胡耀邦在政坛开始隐退,虽然他退位后仍保留在政治局中,却没有以前那么大的影响力了。
他的充满争议的辞职,使得他郁郁寡欢,在他辞职两年后猝然去世,很多中国人为其鸣不平。1989年4月15日,他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后,公众自发进行公开悼念活动,却不料成为“六四”事件的导火索。
“胡耀邦”的图片搜索结果
胡耀邦的名字也因与“六四”事件的关联而在很长时间被官方视为敏感词,很少有官方的报道。直到2005年中共高规格纪念胡耀邦90周年诞辰,胡耀邦才开始逐渐脱敏。
习近平上台之后,除了官媒刊登了悼念文章之外,2015年11月官方还高规格地举办了胡耀邦诞辰100周年纪念座谈会,同时《胡耀邦文选》也由官方的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那次纪念座谈会上,习近平称胡耀邦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开创建立了不朽功勋”。中共政治局常委全部出席纪念座谈会,纪念规格非常之高。
习肯定了胡在革命战争时期、在改革初期平反冤假错案、思想解放和经济改革中的贡献,同时对政治改革中的民主化问题隐去,仍然对胡的历史功过未有定论。
民主与开放
世人眼中,在胡耀邦众多的丰功伟绩和个人品质中,民主和开放,也是他留给今天中国的正面遗产。
他性格直率有激情,但也因此很容易得罪同僚。他说“我不是个强硬的人,而是个充满激情,有血有肉的人。”他大胆新潮,无所畏惧,据说他是最早的不穿中山套装,改穿西装和领带的中共高层领导。他还曾说中国人要放弃使用筷子,改用西方的刀叉,分盘吃饭,就曾受到高层同僚的指责。
虽然胡一直处于邓的政治光环下,从未越过集体决策的程序,但他是邓从日常事务管理退出后,最主要的推动经济向市场化的方向改革和政治开放的人。但他在推动中共政治民主化的方向上更为大胆,对民主和自由抱有更大的同情。这在当时引起中共党内保守声音的强烈反对。
如果说八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刚从传统体制挣脱出来,在政治、经济转型的未知领域探索有过失误和曲折,甚至造成了悲剧。三十年后再回首那段岁月,或许更能看清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转折点的困惑。
中共高层试图解决中国体制内难以调和的矛盾:国家所有制和个人财产权,中央计划经济和竞争性市场,政治专制与经济文化的一定民主自由。当时《时代》杂志在评价中国80年代后期的历史处境时写道,这种尝试调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努力,注定是一场危险的博弈。
当时的中国正走在保守与改革的中间,从改革谋求稳定的时期,任何激进化的改革,都将受到同等或更大力度的保守力量反制。因此,在东欧社会主义时局大变的环境下,略显激进的政治民主化,只能由此退守,被政治稳定的诉求超过,经济文化的自由开放也成为新的压力出口。这也是中国后来走向政治保守,经济开放的一个转折点。
积极推动政治改革的胡耀邦,也不幸成为那个历史节点上的悲剧之一。他的民主和开放品质,尽管在历史中经受了曲折,却不妨碍它们成为激励当代人追求下去的精神。

「版权声明:多维客是一个汇聚各方言论的平台,所述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有侵权文章或者图片,请立即联系我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