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私塾纪念馆 取消中小学 开放克隆人
2023年6月29日星期四
毕朔望 (1918~1999)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38年后历任汉口、重庆《新华日报》主编,印度、缅甸、瑞士学校教师,中国驻印度使馆一等秘书,外交部亚洲司专员,外交学院院务委员、英语系负责人,外文局编译办公室负责人、《国际文摘》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外委会负责人。全国翻译协会理事,侨联宣传委员,印度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笔会中心书记。1930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少年心事一朵花集》,译著《列宁传》、《路易·艾黎诗集》等...
中文名
毕朔望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18年年
逝世日期
1999年
人生经历
“江左才子”毕朔望出身江苏仪征望族,其父毕倚虹乃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礼拜六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初涉外交时,毕氏有幸与毛泽东,特别是周恩来有所过往。毛曾在天安门城楼上“屈尊”向其求教英语发音,周则在出访途中戏称毕为“同进士出身”。
毕朔望先生原名“庆杭”,大约是出生于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的缘故。毕朔望的童年是在杭州涌金门外“柳浪闻莺”(旧西湖十景之一)度过的。他听惯了毗邻老屋的湖边青石阶上村姑们啪啪劈劈的捣衣声。每当夕阳西下时,凭窗远眺,青山如黛,湖平似镜,一切都融入霭霭暮色之中。直到步入人生迟暮,毕朔望睿智的大脑里依然叠印着往昔暮春三月柳荫梢头新燕呢喃、芳草丛中彩蝶纷飞以及枫林晚秋、夕照山麓浑如老衲的雷峰塔影。
六岁那年,毕朔望依依不舍地告别家门前那一湖盈盈碧水,随着孓然一身的父亲来到繁华的十里洋场大上海。毕倚虹终因沉湎于声色,自陷污淖不能自拔,无可奈何地搁下了那支风靡一时的神来之笔。父亲撒手西去后,毕朔望一度寄养在著名通俗小说家包天笑家中,为生活计,他曾去上海中西大药房短暂见习。那些不经意接触到的英文药名竟成了毕朔望日后一口流畅纯正英语的“滥觞”。
回到扬州叔父身边的毕朔望想当梁思成弟子不成,于1937年秋窝窝囊囊剃了光头,进入以蒋介石为校长的中央政治大学新闻系。同时入校的还有其三兄毕庆芳,他后来改名“季龙”。。
几个月后,南京失陷,仇寇屠城,毕朔望辗转赣湘,最后来到一片沸腾的武汉三镇。在汉口八路军办事处,他见到了日夜思念的恩师许孟雄先生。
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英文系的许孟雄教授在抗战前夕自沈阳东北大学转至中央政治大学外文系执教,同时兼授“大一”的基础英语。“许先生那一口流利的英语委实是妙不可言!”毕朔望说。秉性耿直的许孟雄授课之余每每痛骂当局腐败无能,丧权辱国。这无疑是撒向毕朔望心灵的第一颗革命种子。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让毕朔望对中央政大生出些许依恋的便是因为这位英语大师许孟雄。“我与许先生有生死之交,是他把我领进了共产党!”60年后,毕朔望诉说如烟往事依旧激情难按。
在武汉,尽管毕朔望与刁光覃、夏淳一起登台演剧,还曾当过埃德加·斯诺的助手,但许孟雄终究还是把他带到了王炳南身边。毕朔望成了王炳南任组长的中共长江局对外宣传小组最年轻的成员,在这个周恩来直接领导、可算是中共最早的外事机构里,除毕朔望外,还有周恩来的秘书兼英语译员陈家康,许孟雄,以及王炳南那位漂亮的德国夫人安娜利泽女士。
未几,毕朔望自汉口撤至“陪都”重庆,供职于《新华日报》,皖南事变后不久,奉命疏散至缅甸。离开渝都前夕,毕朔望乘夜色来到曾家岩“周公馆”。他从怀里掏出那封尚有体温的介绍信,恭恭敬敬递了上去。周恩来在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后,又反复强调了党的组织原则。毕朔望如沐春风,寒意尽驱。多少年来,这嘉陵江畔竟夜长谈的难忘一幕从不曾离开毕朔望的记忆:“恩严曾到我,雾结巴山时。……”在以后的日子里,毕朔望又历尽难险,流寓印度加尔各答、德里等地。
在加尔各答的日子是难以忘怀的。毕朔望就在国民党政府的总领事陈质平眼皮下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他通过中航公司内的中共党员与重庆方面保持联系。从英国人那里搞来的那台收报机所接受的大量延安消息都由毕朔望译成了英文,送往加尔各答诸通讯媒体。毕朔望曾冒着风险掩护藏族革命青年、后来担任八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平措汪杰。1945年暮春,毕朔望迎来了着一身延安呢制服、跟随董必武前往旧金山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的章汉夫和陈家康。章系重庆《新华日报》总编辑,毕朔望曾与之朝夕相处,“同坐一条板凳编夜班国际新闻”。数年后,章汉夫、陈家康分别就任新中国外交部的副部长和亚洲司副司长。1972年1月1日章汉夫在狱中含冤去世。毕氏撰文缅怀先贤,极尽沉痛悲凉至极:“听说他临终衣衫都不周全了,这不禁使我想起瞿秋白在长汀穿一身中式小褂裤从容就义的情景;瞿和章都是江苏武进人,都是大有学问的人,生死又都极悲壮。”“往事渺矣,但此际只合目便似见他昏昏灯火悄然奋笔唯呛咳氤氲聊破岑寂的情景,复念其辞世之际必有百种孤愤,遂觉凄凉难持。……”
当毕朔望在加尔各答介绍前往巴黎参加世界职工代表大会的中国工会领袖邓发会见年轻的缅共总书记德钦丹东以后,他与恩师重新聚首的日子就不远了。
许孟雄与高足毕朔望分手后旋入重庆中央大学执教,遂与五四时期火烧赵家楼的“急先锋”罗家伦先生订交。1947年暮春,罗家伦获任国民党时代的最后一任驻印度大使,便拉上许孟雄一起上路。
毕朔望与许孟雄先生再度重逢是在印度加尔各答机场。也是藉许孟雄之推荐,毕朔望旋即又来到新德里为国际劳工(亚洲)会议作口译,他的译技令印度总理尼赫鲁先生也赞叹不已。
工作之余,毕朔望常去中国使馆“金特豪斯”(Jind House)探望许孟雄,这里原本是印度北方邦一位土王的“行宫”。给毕朔望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使馆内如同北京中山公园一样开阔的草坪外,就是大使办公室卫生间那只专供罗家伦先生使用的大浴缸。由于许孟雄的特别关照,毕朔望不仅得暇享用罗家伦的专车,而且还不止一次地在那只大浴缸里沐浴。当毕朔望头枕浴缸,安然仰卧在碧水清波之间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两三年后,毛泽东亲自介绍入党的黄埔一期生袁仲贤将军会坐到罗家伦的座椅上!而自己,竟能取代许孟雄的角色!
1950年春暮,毕朔望自日内瓦国际劳工局星夜兼程回到早已获得新生的古都北京。该时,继东欧大批兄弟国与新中国建交后,印度成为第一个与我建立邦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草创时期的外交部迅速组成驻印使馆的强大阵容。被周恩来誉为情报战线“后三杰”之一的申健偕夫人熊友榛女士等先行前往。随后,袁大使便率领大部人马从北京起程。毕朔望就这样千里来寻故地,再度来到新德里。数月后,毕朔望又回到了久违的“金特豪斯”。面对大使馆里那只已经不再光亮洁白的浴缸,抚今追昔的毕朔望从心底发出物是人非的叹息!
印度,南亚次大陆上的美丽国家,她如神牛饮水般探险进了烟波浩淼的印度洋中。毕朔望就这样开始了他在这块古老而年轻的国土上第二个6年。
40余年后,毕朔望的同事裴默农先生这样写道:“毕朔望从此一直伴随袁大使出入于外交场合,他具有外交官和高级译员的双重身份,而且熟悉印度情况,起重要的参谋作用。袁大使任职期间,从对外的一般酬酢到重要会谈,毕朔望几乎无役不与。他不但有深厚的中文根底,而且英语水平之高,连印度许多高级官员也自叹不如,以为他出身英国牛津或剑桥。”裴氏彼时系使馆二等秘书,在新中国外交官最早踏上印度国土以前,他就已在加尔各答泰戈尔大学专攻印度问题。故而有人戏言:裴默农是地下冒出来的!
毕朔望擅诗。1986年9月25日,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纪念印度友人森德拉尔百岁诞辰,以追怀大师多年为印中友谊呼吁奔走之劳绩。
1979年秋,时任中国作协外事办公室主任的毕朔望陪外国友人赴杭州参观访问。在奔驰的火车上,他读到张志新事迹,掩面大恸而泣下,几乎呜咽有声。入夜辗转反侧,几不能寐,以愤怒的笔触,为烈士不屈的英灵、血海般的冤情写下了那首京华为之轰动、名噪一时的《只因......》。[1]
参考资料[1] 新中国驻南亚国家的年轻秘书.人民网 [引用日期2003-01-06]
江苏省扬州近现代及当代名人
详情
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端午的鸭蛋》等。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1935年秋,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创作小说,受沈从文指导。1950年调入北京,历任《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编辑。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1964年,参与现代京剧《芦荡火种》的改编(后易名为《沙家浜》)。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以短篇小说成就最高。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96年12月,推选为中国作家协会顾问。1997年5月16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束星北
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1983年10月30日),江苏扬州人。中国理论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1913-1914年,束星北先生入故乡头桥安帖念四圩私塾读书;1916年,入江都县大桥镇小学读书;1919-1921年9月,入泰州明德中学;1924年7月,转入镇江润州中学高中部就读,后求学于杭州之江大学、济南齐鲁大学;1926年4月,自费赴美留学,先后在堪萨斯州拜克大学、旧金山加州大学、柏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1年9月回国后,先后在南京中央军官学校、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任教;1978年5月,束星北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1983年10月30日凌晨3时,因患老慢支和肺心病,病逝于青岛。束星北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与科学研究,有深厚的数学物理基础,讲课富有思想性和启发性,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物理人才,是中国早期从事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研究的物理学家之一,后转向气象科学研究。晚年,为开创中国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贡献。
许晓轩
许晓轩(1916年—1949年11月27日),男,名永安,字小轩,江苏江都人,无产阶级革命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许晓轩赴重庆,经沙千里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庆职业互助会的活动。1938年5月许晓轩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编辑和发行工作。1939年春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书记。1940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许晓轩不幸被捕,后被押往贵州息烽集中营。1946年7月被押到白公馆监狱,他用秘密方法和党员相互联系,成立了狱中临时党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组织和领导狱中的地下斗争。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蒋介石下令对狱中的革命者进行杀害。临刑前,许晓轩高举双手,向牢房的战友道别。随后从容就义,年仅33岁。
戴厚良
戴厚良,男,汉族,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兼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钟谦
武钟谦,朱自清的结发之妻,是扬州名医武威三的独生女,与朱自清同庚,14 岁那年就与朱自清定了婚。 当朱自清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朱家欢喜之余,同年冬天为他们完了婚。 武钟谦为自己嫁得这样一个才子夫君,心里自是喜不待言,自此一心一意的侍奉夫君,两人感情十分好。婚后第二年就生了儿子(朱迈先),1929年因身染肺病去世。
厉以宁
厉以宁(1930年11月22日-2023年2月27日),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江苏仪征,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名誉理事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厉以宁于1955年从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资料员、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至1992年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系主任;1993年至1994年担任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至2005年担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1988年至2002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七届、八届、九届常务委员;2003年至2018年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常务委员;2013年获得第十四届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2016年获得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2018年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奖章。厉以宁的研究包括:管理制度和管理哲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国民经济管理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比较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等。因论证倡导中国股份制改革,被尊称厉股份。2023年2月27日19点31分,厉以宁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2岁。
刘师培
刘师培(1884年—1919年11月20日),字申叔,号左盦,汉族,江苏扬州仪征人,经学家。刘贵曾之子、刘文淇曾孙。著有《左盦集》八卷、《左盦外集》二十卷、《左盦诗录》四卷、《词录》一卷。著有论经学(以小学、左传学为主)、史学(开创近代中国学术史体)、文学(主张“六朝文”,维护扬州学派骈文之文统)专著七十四种。收入民国二十三年(1934)宁武南氏刊本《刘申叔先生遗书》。该本号称最善,然时值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刘师培于《民报》时期所撰论满洲非中国种族之文字俱被刊落,又早期刊发于报刊之文字,失收亦颇多。
阮元
阮元(1764年2月21日-1849年11月27日),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经老人、怡性老人,江苏扬州仪征人。清朝中期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阮元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先后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供职,并出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身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所至之处,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勤于军政,治绩斐然。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阮元去世,年八十六。获赐谥号“文达”。阮元提倡朴学,曾罗致学者编书刊印,主编《经籍籑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于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亦多有建树,史称其“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是乾嘉学派晚期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扬州学派的柱石。生平著述丰富,撰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三十余种著述传世。(概述内图片来源:《清代学者像传》)
王柏龄
王柏龄(1889—1942),字茂如,江苏江都人(今扬州人),中国军人,著名爱国将领。
朱物华
朱物华(1902年1月3日—1998年3月11日),又名佩韦,原籍浙江绍兴,江苏扬州人。无线电子学家、水声工程专家。192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24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2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物华从事教育、培养人才工作达68年,讲授过无线电原理、电视、信息论等21门课程。十分重视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对新技术也十分关注。开创性地编写了电信网络、无线电原理、电视学、电力传输、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中的频率自动调整、信息论、水声工程原理和声全息技术等教材。
陈忠经
陈忠经(1915年12月—2014年7月13日),原籍江苏仪征,1915年12月出生于江苏扬州。1936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为保卫党中央作出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外交战线上从事对外文化工作,为党的外交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50年11月出席联合国特别会议,1960年率领百人艺术团前往多个国家访问演出,增进了国际社会对新中国的了解。陈忠经历任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局副局长、代局长,中央宣传部国际宣传处副处长,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对外文化友好协会秘书长、副会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顾问、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小组成员等职务。2004年离休。陈忠经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钱旭红
钱旭红,1962年2月19日生于江苏省宝应县,中共党员,有机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英国巴斯大学名誉教授,德国洪堡基金会大使科学家。1982年,钱旭红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1988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1990年,任美国拉玛大学副研究员;1992年—2000年,历任华东理工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任精细化工学科主任、药物化工所所长、校长助理;1996年—2000年,任副校长;2004年7月—2015年3月,任华东理工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兼任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常委;2018年1月起,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钱旭红长期从事应用化学研究,主要聚焦在农药化学和染料化学。
纪宝成
纪宝成,男,1944年11月出生,江苏扬州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学科评议组成员,196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商学院),1981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2014年底,纪宝成被不公开地宣布处分:留党察看两年,取消副部级待遇,勒令辞去所有社会兼职。
吴征镒
吴征镒(1916.6.13-2013.6.20),江苏省扬州市人,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6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1月8日获得200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1年12月1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第175718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吴征镒星”。吴征镒参加并领导中国植物资源考察,开展植物系统分类研究,发表和参与发表的植物新分类群1766个,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学者命名的历史。他系统全面地回答了中国现有植物的种类和分布问题,摸清了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家底。提出“被子植物八纲系统”的新观点。
张子谦
张子谦,1936年三位琴家成立了今虞琴社,半个世纪以来在古琴界影响至广。1961年张子谦和查阜西、沈草农合著的《古琴初阶》由音乐出版社出版。1956年张子谦调任上海民族乐团古琴演奏家,经常作演出及录音;1988年被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为古琴音乐的理论研究、打谱和教学作出贡献。
查看更多
zhao86785241
阅读 6.9万
点赞 13
大家还在搜
租办公写字楼
空气净化器空气
传感器
贵金属交易排名
餐桌餐椅高度标准尺寸
怎么用芦荟美容
意见反馈 权威合作 百科协议 本人编辑
百度百科是免费编辑平台,无收费代编服务 | 详情
词条目录百科名片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