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星期一

民主与开放
世人眼中,在胡耀邦众多的丰功伟绩和个人品质中,民主和开放,也是他留给今天中国的正面遗产。
他性格直率有激情,但也因此很容易得罪同僚。他说“我不是个强硬的人,而是个充满激情,有血有肉的人。”他大胆新潮,无所畏惧,据说他是最早的不穿中山套装,改穿西装和领带的中共高层领导。他还曾说中国人要放弃使用筷子,改用西方的刀叉,分盘吃饭,就曾受到高层同僚的指责。
虽然胡一直处于邓的政治光环下,从未越过集体决策的程序,但他是邓从日常事务管理退出后,最主要的推动经济向市场化的方向改革和政治开放的人。但他在推动中共政治民主化的方向上更为大胆,对民主和自由抱有更大的同情。这在当时引起中共党内保守声音的强烈反对。
如果说八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刚从传统体制挣脱出来,在政治、经济转型的未知领域探索有过失误和曲折,甚至造成了悲剧。三十年后再回首那段岁月,或许更能看清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转折点的困惑。
中共高层试图解决中国体制内难以调和的矛盾:国家所有制和个人财产权,中央计划经济和竞争性市场,政治专制与经济文化的一定民主自由。当时《时代》杂志在评价中国80年代后期的历史处境时写道,这种尝试调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努力,注定是一场危险的博弈。
当时的中国正走在保守与改革的中间,从改革谋求稳定的时期,任何激进化的改革,都将受到同等或更大力度的保守力量反制。因此,在东欧社会主义时局大变的环境下,略显激进的政治民主化,只能由此退守,被政治稳定的诉求超过,经济文化的自由开放也成为新的压力出口。这也是中国后来走向政治保守,经济开放的一个转折点。
积极推动政治改革的胡耀邦,也不幸成为那个历史节点上的悲剧之一。他的民主和开放品质,尽管在历史中经受了曲折,却不妨碍它们成为激励当代人追求下去的精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