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告资讯 | | |
人性!一切不外乎人性!
我的997生活,实际上是从初中开启的,最晚初三。每天只要有空余时间就学习,舍不得投入任何大块时间到娱乐活动上。
从初三开始,我的成绩开挂了。所谓开挂,就是考试结果总是超出预期目标,连自己都感到难以置信。中考考了整个地级市的状元,这个状元位置竟一直保持了整个高中阶段,直到高考都无人撼动。
现在回想起来,天天从早到晚学习,辛苦吗?其实我非但不觉得苦,反而从学业中收获了很多快乐。成功的喜悦,掌声和荣誉,这些都是外在的结果,其实不重要。真正最大的收获,是过程体验。少年儿童阶段的我,体会到了读书治学之乐和学术之美。学业变成玩酷耍帅,跟练跑酷的小伙一样,读书思考的范围早已超越了课本内容。心中只有学问,不知不觉忘记了分数,忘记了升学。考试只是水到渠成,分数只是副产品。拔剑四顾,踌躇满志!周围同学累死也拼不过我,因为他们都没达到我这种近于道的佛系境界。
大学五年,我继续保持997生活:每天上午、下午、晚上3个单元自习,每个单元3小时,每周7天。我的大学时代完全没有压力,既不用担心学业,也无需担心以后的生计。997完全是自觉主动的选择,其实就是一种源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我酷爱在学校的老图书馆上自习。因为两个原因:一则老图书馆有历史年代感,二则社科阅览室在老馆,那里是“闲书”的宝库。我学一会科学理论,就溜进社科阅览室看一会闲书,主要侧重古典文学理论。因为珍惜时间,所以看闲书的效率特别高,一两个小时能翻完一本书,比如《日本文学史》之类,对里面的内容还记得挺牢,不容易忘。
后来硕士毕业,我当了5年程序员,过起了真正的996生活。别人对此习以为常,朝九晚九,上班下班。我却痛苦不堪,无法忍受,终于考了博士,逃离企业,重回象牙塔,重新回到我过惯的书斋生活,996恢复为997!
怎么回事?知识分子懒吗?不爱上班。社会上多数人勤快吗?不爱学习。
虽然只是个人的故事,但是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道理,值得探究:劳动的过程一定会令人生厌吗?
事实上,劳动本身不一定会令人生厌,也不一定会令人愉快。我们需要具体分析生厌和愉快的原因。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