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儒私塾纪念馆 取消中小学 开放克隆人
2022年7月21日星期四
中文互联网之死:1个靠排泄物支撑的封闭生态的崩溃
洪灏 CDT 2022-07-21 16:19:59
为什么今天的中文互联网每况日下?
舆论大致归咎于:1)网管、审核、禁言、销号:2)喷子:3)垃圾算法推送:4)缺乏高质量的对话。
然而,这些因素其实长期存在,并非今天才有,而且非中文互联网也有类似的因素。如果以称冠全球的流量和用户数量来看,甚至可以认为当前的中文互联网似乎蔽日遮天。
的确,审核越来越严、墙越来越高、喷子越来越多、算法越来越垃圾。这些都导致了今天中文互联网上的信息/噪音比例(信噪比)越来越低,获取有用信息的时间成本远高于这些信息本身的价值。这时,信噪比似乎已经趋近一个无法逆转、濒临崩溃的临界点。其系统成本之高逐渐地让使用者知难而退。
我曾经养过一个生态球Ecosphere。这是一个由几只小虾、一片海藻和人造沙粒构成的、自我循环的封闭生态系统。小虾以海藻为食,海藻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成长,而小虾微量的排泄物也成为了海藻的肥料。说明书上说:只要有光,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就可以自我循环,生生不息。
可惜好景不长。很快,系统里海藻开始过度生长,其中的一只小虾"零落成泥碾作尘”。再过了一阵子,系统里的水“只有香不再”,变得越来越绿浊,小虾们开始在自己的屎尿中挣扎一一种在粪坑里扑腾的既视感。到了最后,这些残存的小虾们也未能幸免,逐一追随那先驱的脚步而去。就这样,一个所谓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就彻底崩溃了。
仔细想来,这个封闭式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宿命,类似于今天的中文互联网:有人产生内容(海藻)、有更多的人消费内容(小虾)并通过留言讨论(排泄物)反馈内容生产者(海藻)。然而,由于系统是完全封闭的,缺乏新元素,系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将至死靡它,能维持原状已是感天谢地了。
在这个封闭系统里(中文互联网),如果内容消费者(小虾)过快地投杼逾墙(小虾排泄),将势必导致系统超负荷运转,无法及时消化这一众垃圾,最终将污染整个系统(浊水横流)。而算法推送(海藻的光合作用)则加速了崩塌的进程。同时,由于缺乏与外界的交流,系统即便是在最佳状态时也只是在依靠自己产生的垃圾而苟延残喘,无法突破自封在玻璃里的禁锢而成长壮大。最后,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只要系统内部出现一丝不均衡,就能迅速地导致整个系统的崩塌。
简言之,一个封闭的系统是一个脆弱而呆滞的系统。虽然刚开始时系统似乎风平浪静,但系统的变弱只是时间问题,而它的退化是渐进而无声的。系统崩溃的时间取决于系统内垃圾积累的速度,和一些无法预见的意外因素打破系统内部的平衡。最近,越来越多的读者朋友抱怨中文互联网之内哀鸿遍野、鸟尽弓藏。中文互联网的价值/成本比例,似乎已趋近了临界点。
这就是中文互联网之死。
热门评论
柳小波
2022-07-21 17:53:58
一个只允许“正能量”,敏感词无处不在的地方,怎么可能会有“高质量对话”?
bluetag
2022-07-21 17:48:00
应该说是内地中文互联网之死
ali88
2022-07-21 17:42:21
墙内人士很敏感,马上往文学城上赖。
跟那首暗讽“高高在上的肥头大耳的蝉”的诗一样:
“住嘴!
说你呢!”
其实都是“高高在上的肥头大耳的蝉”造成的!
xplnt
2022-07-21 17:30:00
文学城倒是还有点自知之明
anchoret98
2022-07-21 17:22:12
漢字不滅,中國必亡
-- 魯迅
噴噴哪個朝代都很多。
Fireview
2022-07-21 17:21:00
有效的防止美国颜色革命,美式铺屎观。凡是开放的,不愿当狗的国家,开放有不崩溃的吗
看客678
2022-07-21 17:19:14
簡體中文區的寫照
stevecanada
2022-07-21 17:08:08
文章所指是大陆的百度类互联网,文学城虽然偶尔也有三八八卦和谩骂及删除留言,但大体还是宽松自由的,并且还有大批高水平的文章和评论
弟兄
2022-07-21 17:06:58
应该叫大陆局域网
InNorthTexas
2022-07-21 17:04:56
韭菜池子,
一只宽衣大虾,
努力循环运动中。
true?
2022-07-21 16:58:30
文学城的自我评价。
royalflush
2022-07-21 16:44:00
应该是伟大领袖的声音
aliyvia
2022-07-21 16:38:46
中国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皇帝的声音
写评论
看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