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星期三

好文要文 梁启超十六岁中举被两主考官哄抢联姻,天纵之才唯独折服于康有为 华夏历史新知 2018-08-07 21:04 关注 榜下捉婿 少年梁启超(1873—1929年)聪慧过人,九岁能缀千言,十一岁就中了秀才, 补了博士弟子员,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1889年,梁启超在广州参加广东乡试,中第八名举人,在中榜的一百人中,他年龄最小。 主持此次广东乡试的刑部侍郎李端棻[fēn]赏识他才华过人、意气风发,托副主考王任堪做媒人,将堂妹李蕙仙许配给他。据说,当时王任堪也有意招梁启超做自己的女婿,但因正主考大人先出口,只好将已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二人相视而笑。两年后,梁启超到北京完婚。 《黔人李端棻》剧照 李端棻(1833—1907年),字芯园,历任山西、广东、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第一个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又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变法。百日维新期间,授礼部尚书。戊戌政变后,被充军新疆。后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 1890年 梁启超到北京参加进士会试, 没有考取。 他南归途经上海, 买到一本 《瀛寰志略》, 打开一看, 书中讲地球是圆的, 有五大洲、 四大洋……新鲜的知识扑面而来。回到广州以后, 他经受一场心灵的巨大震撼, 并且从此根本改变他人生的方向。 南海潮音撼心弦。1890 年的一天,梁启超在学海堂的同学陈千秋(字通甫) 向他介绍了康有为的学问和思想,梁启超诚恳地请求陈千秋引见。 康有为(1858—1927年),广东南海人,青年时代到过香港,接触过资本主义文明,又在上海精心研读过各种西方译书和报纸,形成了变法维新思想。1888 年, 康有为在北京第一次向清帝上书,鉴于民族危机深重,指出日、 英、 俄、 法四国从不同方向窥伺中国,建议变成法、 通下情、 慎左右三项, 较系统地提出维新变法的主张。但因顽固派的阻挠,这次上书没有到达光绪帝手里。 这次会见时间长达十个小时左右。康有为以磅礴的气势, 雄辩的道理, 把梁启超原先颇为自负、也是清代乾嘉以来读书人一向彼此夸耀推重的考据、词章一套学问, 驳了个体无完肤。梁启超以往形成的思路一下子被轰毁,遂决定抛弃旧学,跟随康有为投身到宣传维新变法、改革社会的政治涡漩之中。 梁启超后来曾生动地记述当年的一幕: 时余以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 辄沾沾自喜。 先生乃以大海潮音, 作师子吼, 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 悉举以摧陷廓清之。 自辰入见, 及戌始退, 冷水浇背, 当头一棒, 一旦尽失其故垒, 惘惘然不知所从事, 且惊且喜, 且怨且艾, 且疑且惧, 与通甫联床竟夕不能寐。 明日再谒, 请为学方针, 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 而并及史学、 西学之梗概。 自是决然舍去旧学, 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 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师生情。 梁启超在这里共学习三年时间,康有为的学生人数,从起初二十人左右逐渐增多,竟达到几百成千。师生磨砺意志, 学堂内生气蓬勃, 成为康有为训练维新志士和锻造变法运动理论武器的场所。 康有为摒弃了当日书院死背八股文章或埋头训诂考据的做法,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做了大胆的改革。在学习内容上, 突出今文经学的 “微言大义” 和学术统系, 政制的沿革和西学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学生写札记、问难答疑和师生共同编纂鼓吹维新变法的著作。据梁启超回忆, 万木草堂开办时, 同学大多是不满二十岁的少年,“皆天真烂漫, 而志气 踔向上, 相爱若昆弟,而先生视之犹子”。 万木草堂康有为、梁启超雕像 令他受益最大的,是先生讲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 政治沿革得失, 并且拿世界各国的历史、 制度相比较。这些进取心极强的学子,每从老师的讲授中获得新的启示,都欢喜踊跃,下课后互相交换听课心得,反复玩味。 每到傍晚以后, 则三几个或独自向先生请教,先生始则回答疑难,然后广泛联系,由此及彼,随兴之所至, 往往讲到至广大至精微处, 先生心情极舒畅,学生也无比神往。如此受教一年, 梁启超自己总结说,“一生学问之得力,皆在此年”。 最快乐的,是月夜或春秋佳日师生出游,这些少年学子的豪语欢歌,惊起树上栖鸟。 梁启超曾深情地回忆说: “每月夜吾侪则从游焉。粤秀山之麓, 吾侪舞雩也, 与先生或相期或不相期。然而春秋佳日,三五之夕, 学海堂、 菊坡精舍、 红棉草堂、 镇海楼一带,其无万木草堂师弟踪迹者盖寡。每游率以论文始,既乃杂沓泛滥于宇宙万有,芒乎 乎, 不知所终极。 先生在则拱默以听,不在则主客论难锋起,声往往振林木。 或联臂高歌, 惊树中栖鸦拍 拍 起。 於戏! 学 于 万 木, 盖 无 日 不 乐, 而 此 乐 最 殊胜矣!” 孔子杏坛讲学 万木草堂中师生共同著书,更是对晚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由梁启超、陈千秋等任校雠。著《孔子改制考》,则由康有为确定宗旨、论点、体例,由梁启超等任分纂。《大同书》是康有为独著,也将书中部分内容对学生讲述。 万木草堂的教学,所重在构建发动维新变法的理论体系和培养维新人才,因此始终对学生灌输“民生憔悴,外侮凭陵”、担当救亡重任的爱国经世意识。学生回到本乡便以此向亲戚宣传,流俗感到大骇怪,指为“康党”,他们也心安理得地承认。 有一位学生当时这样记载: “先生命治公羊学,每发大同义理,余思想为之一变,始知所谓世界公理,国家思想。” 康梁与光绪皇帝 梁启超领悟力极强,加上刻苦用功,学业与见识迅速提高,最后一年,他与陈千秋同为万木草堂学长。在这里,他也培养了日后进行文字宣传与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老师对他十分嘉许,当1891年冬,梁启超入京结婚时,康有为写有赠诗: 道入天人际,江门风自存。小心结豪俊,内热救黎元。忧国吾其已?乘云世易尊。贾生正年少,詄荡上天门。 老师把梁启超比为西汉青年政治家贾谊,对他寄托无限希望。这正预示着梁启超将乘着时代风云,干出一番大事业! 作者陈其泰受教陈寅恪弟子刘节先生、师从史学大家白寿彝先生 八旬长者士人风范薪火相传,三十余年治学菁华今朝问世 第一章 南国英才 (一) 家世和启蒙教育 (二) 学海堂的高材生 (三) 南海潮音撼心弦 (四) 万木草堂师生情 第二章 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 (一) 为变法图强奔走呼号 (二) 天才宣传家 (三) 时务学堂总教习 (四) 戊戌维新高潮及其失败 第三章 启蒙的华彩乐章 (一) 启蒙思想家的卓越贡献 (二) 批判封建专制 (三) 剖析国民性弱点 力倡新民之说 (四) 传播西方近代思想文化 (五) 倡导“诗界革命” 和“小说界革命” 第四章 “史界革命”: 宣告旧史时代的终结 (一) 《新史学》的划时代意义 (二)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的非凡气魄 (三) 当代史述·人物传记·亡国史鉴 (四) 推进外国史领域的研究 (五) 比较研究的尝试 第五章 九曲回澜归依著述 (一) 十一载风雨路途 (二) 策划讨袁 建立殊勋 (三) 专心著述的晚年 第六章 恢宏渊博: 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发扬 (一) 恢宏的风格 (二) 论清学史的两部名著 (三) 建构史学理论体系 (四) 多层面、多格调的先秦史研究 (五) 文化史开山之作 (六) 文献学领域的非凡建树 1996 年版后记 增订篇目 一、梁启超的学术风范和爱国情怀 二、理性主义对待“排满” 与近代民族理论体系的初步构建 三、梁启超晚年的文化自觉: 《欧游心影录》的思想价值 四、梁启超生平著述年表 举报/反馈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